管網等基礎設施是有效銜接天然氣供求的“樞紐”。中國存在天然氣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必須加快建設,體制機制改革亦必須配套
羅佐縣/文
在1月13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優化中國能源結構、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年度重點任務,以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等話題,貫穿會議始終。
2013年,中緬管線建成通氣,中亞管線擴容,LNG接收站建設加快,導致天然氣消費大增。2012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1500億立方米,2013年則增至1650億立方米,增速位居各種能源之首。
在新的一年,清潔的天然氣仍會在能源結構轉型中擔任主角。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如何保障天然氣供應、應對“氣荒”,成為熱點話題。按照規劃,到2015年和202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分別達到約2300億和4000億立方米,供應缺口巨大。
中國現有的天然氣管網比較分散,天然氣生產、運輸和配送系統很不完善。2012年初,中國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的儲存能力僅為47億立方米,2013年初雖有所增長,達73億立方米,但這個量不及中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5%,調峰能力極低。
發達國家的天然氣地下儲氣能力一般情況下可以達到消費總量的20%,差距一目了然。
中國雖已建成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天然氣大干線框架,但天然氣管線總長也就5萬公里,不及美國的10%。中國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在5%左右,世界平均水平是24%。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天然氣基礎設施的不足,是導致中國天然氣消費比例低、天然氣消費普及率低等“雙低”現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在努力增加氣源、保障天然氣供應的同時,也該認真考慮一下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了。天然氣產業自有特點,對上下游一體化要求程度較高,這一本質屬性決定,只有把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解決好,才能實現天然氣供求的有效銜接。
美國是一面鏡子
隨著低碳經濟的來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清潔能源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當前化石能源依然占據能源消費統治地位的形勢下,天然氣以其低碳、環保、熱值高的特點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美國是全球天然氣消費大國,目前年天然氣消費量近7000億立方米。發達的天然氣管網,在美國天然氣產業發展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為天然氣供求的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統計,早在2008年,美國就擁有超過210條的天然氣管線,州際之間以及州內天然氣管網總長度達到30.5萬英里,擁有超過1400座遍布全國的天然氣壓縮站、1.1萬個天然氣交貨點和5000個天然氣接收終端,全國天然氣管網交會點,就高達有1400處。其還擁有24個市場交易中心、400個地下儲氣庫、49處天然氣進出口終端,以及100處調峰設施。
美國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具有幾大特點。
首先是管網開放程度高。美國有11條天然氣主干線,其中4條管道與加拿大貫通,進出口終端遍布美國國界。
其次,美國天然氣主產區有多條管道輻射全國,11條主干管道中有5條管道由天然氣主產區西南地區輻射至全國,2條管道由落基山脈地區輻射至美國中西部地區。
再次,美國州際管道與州內管道互聯互通,本土三分之二的州天然氣供應需依賴長距離寬口徑州際管道。
美國天然氣地下儲氣庫設施非常發達,主要有三類,其中包含廢棄油氣田儲氣庫326個,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的鹽穴儲氣庫31個和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的水層型儲氣庫43個。建設地下儲氣庫的主要目的,是為各類用戶提供調峰。
美國還擁有遍布全國的天然氣壓縮站。比較中美可以發現,中國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尚處于很初級的水平。
若以美國做標桿,中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大致存在以下問題:已有管網資源還需進一步整合,各管道運行相對獨立,管網互聯互通性不強;管道氣用戶相對單一,缺乏區域性管網;供氣可靠性差,缺乏足夠的配套調峰設施和事故應急儲備設施。
亡羊補牢
實現“氣化中國”的夢想,必須加快國內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其最終目標,應該是形成覆蓋全國主要市場區域的天然氣管網,保障主要天然氣市場氣源穩定供應。與此相適應,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開辟有效利用國內外氣源的通道為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應以以下方面為重點。
首先,做好管網互聯互通規劃和建設。管網的互聯互通,是實現天然氣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供氣安全的前提條件。美、俄等天然氣大國管網布局均如此,俄羅斯的天然氣管網與歐洲管網互聯互通,歐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有相互連接的天然氣管網。
中國應借鑒這一國際經驗,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重視并做好管網聯通的規劃,將管網互聯互通作為未來天然氣基建的重點。就整個建設工作而言,中長期目標應該是建成集陸上海上、國產進口、管輸LNG于一體的多氣源供應網絡。
其次,加快LNG接收站的建設。中國目前天然氣消費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加大對境外資源的利用已不可避免。目前中國對境外資源的利用通道,陸上主要是中亞、中緬天然氣管道以及未來的中俄天然氣管道,對中東、非洲的天然氣利用則主要通過LNG貿易形式。
為了實現多元化利用海外天然氣資源的目標,需要加大LNG接收站的建設。中國對海外天然氣資源利用的多元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LNG接收能力的建設程度。與此同時,LNG接收站的建設在管網完善的條件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調峰功能。
再次,加快建設非常規天然氣管網。煤層氣、頁巖氣是中國未來天然氣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煤層氣、頁巖氣在中國具有較好的資源潛力,國家“十二五”相關規劃已明確提出煤層氣和頁巖氣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煤層氣產量達到300億立方米,頁巖氣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
就目前的發展態勢看,管網等基礎設施不足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進展,國家應予以重視。
同時,做好城鎮化燃氣管網改造和建設工作。中國城市燃氣發展的基礎是人工煤氣,上世紀80年代,城市燃氣發展遵循“多種氣源、多種途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方針,提出了優先發展天然氣、大力發展煤制氣、積極回收工礦燃氣、合理利用液化石油氣、適當發展油制氣的發展方向。在這一思路下,城市燃氣管網的建設主要圍繞人工制氣和余氣利用。運行至今,這批燃氣管網已不同程度出現老化現象,需要更新換代。
國務院于2013年發布相關指導意見,要求到2015年,完成全國城鎮燃氣8萬公里、北方采暖地區城鎮集中供熱9.28萬公里的老舊管網改造任務,實現城市燃氣普及率94%,縣城及小城鎮燃氣普及率65%的目標,這均是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
另外,還應做好以地下儲氣庫為代表的調峰設施建設。中國的天然氣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東部,將來隨著天然氣普及程度的提高,中西部的天然氣消費必將水漲船高?;谶@一考慮,未來調峰設施的建設規劃應有一定前瞻性,在充分考慮管網互聯互通、產業布局及區域市場消費規模等因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做好儲氣庫的選址及布局。
業內有專家建議,按照以下路徑建設儲氣庫:在長三角地區尋找含水層,建設水層型儲氣庫;在環渤海地區,對華北儲氣庫群進行擴容;在東北的大慶和遼河,尋找合適的構造,建設地下儲氣庫;在中原油(93.64, -0.47, -0.50%)田和勝利油田尋找合適的構造,建設豫魯地區中原儲氣庫。
管道躍進的軟肋
油氣領域改革的話題十分熱門,有消息稱,拆分管網可能是第一步。
油氣管道的硬件固然重要,但與之適應的軟件絕不可少。目前,我國油氣管網體制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國家能源戰略缺乏總體設計,管道存在重復和無序建設,缺乏相關激勵政策等等。
最重要的,是應先做好發展規劃。若以美國作為標桿,中國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美國天然氣管網里程50萬公里,實現了互聯互通,而中國天然氣管網里程5萬公里,卻遠未實現互聯互通。要提高互聯互通程度,必須啟動新的工程,建設新的管網,但孰先孰后,以及如何有序推進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調研和規劃。
目前中國的天然氣消費市場主要在東南沿海地區,西氣東輸、川氣東送及LNG進口基本上都是服務于東部地區。美國也基本如此,主要天然氣消費地區東部管網密度、加壓站數量分布要高出西部地區許多。但隨著天然氣普及程度的提高,天然氣消費將呈現由東部向中部和西部轉移的態勢。與此相適應,在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方面,可以考慮優先發展東部,逐步向中西部轉移。
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量巨大,僅靠少數企業去完成如此宏大的任務,顯然不合時宜。因此業內建議,要推進天然氣管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鼓勵多元化主體進入。
中國的天然氣干線投資運營具有自然壟斷性質。比較而言,城市燃氣則經營主體較多,競爭程度相對較高。這一格局,未來隨著管網互聯互通格局的形成一定會被打破。天然氣管網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包括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在內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包括干線、支線和城市燃氣的經營。
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建設涉及技術問題,對于該領域先進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國家應該予以鼓勵和扶持,并為其推廣使用“開綠燈”,給予財稅政策方面的鼓勵。同時,這類項目需要中央相關部門在規劃選址、土地預審、環境評價及其他專業評價審批方面給予支持。
作者供職于中石化集團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戰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