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5月22日消息(記者丁華艷)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歷時十多年的“馬拉松”式談判,昨夜終于修成正果。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終于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十年磨一劍,這被認為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每年供氣380億立方米
根據合同,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
這個輸氣規模對于整個中國來說,意味了什么?能源專家、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說,這次的合同規模,預計將占到我國進口氣量的兩成左右。
韓曉平說:“到2020年,我們粗算,中國進口的氣量將達到2600億立方米,所以這個380億立方米,再加上未來可能形成的300億立方米,大概占了我們整個氣量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這樣一個規模。”
全面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生動注腳
兩國領導人在合同簽署后,各自飲了一杯白酒慶祝,這也成為中俄剛剛宣布建立的全面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的一個生動注腳。
很多人想知道,談判已經談了十多年,始終沒有進展,為什么這次卻突破了?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北美頁巖氣產量的大幅上升,使得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在傳統歐洲市場遭遇沖擊,受此影響,俄羅斯逐步把目光轉向亞太市場,并非出于偶然。
推動中國能源消費結構轉型
而對于中國來說,在霧霾日益嚴峻、亟待有效治理的背景下,進口更多清潔的天然氣,已經成為中國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的重要選擇。
韓曉平說:“造成霧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度燃煤,全球一半的煤炭在中國燃燒,我們每平方公里燃煤高達410噸,而把中國刨除之外,其它地球的表面每平方公里只燃燒7噸煤,大量的天然氣進入中國將替代煤炭,減少我們的環境污染。”
因此,借助進一步發展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這一契機,加強中俄兩國能源合作,已經成為雙方實現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最優選擇。
新聞鏈接:中國進口天然氣路線圖
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最終落實,意味著,中國從東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通道進口天然氣的布局最終敲定。
從東北看,俄羅斯每年380億方天然氣,從東北進入中國,一直南下,目標市場主要是中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并將通過管道聯網,平衡全國供氣格局。
從西北看,來自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的天然氣,通過管道從西北進入中國。韓曉平說,“中亞A線、中亞B線、中亞C線, A線B線已經建設完成,C線正在建設之中,我們最近跟土庫曼斯坦簽了協議,馬上要建設D線。到2020年的時候,中亞地區輸入的中國天然氣有望達到880億立方米,這四條天然氣管線在中國已經扇形展開了。最南面的可以供應到廣西,最北面的可以供應到北京,中間的很多省份都享受到了中亞天然氣的供應。”
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占中國整體天然氣消費總量的比例有多大?中石油子公司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總經理助理鐘凡說,占比近四分之一:“12年這條管道輸到中國的氣已經占到國內消費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四到二十五.”
從西南方向看,還有一條天然氣管道從緬甸進入中國。韓曉平說:“按照協議,今年會有將近40立方米能夠完成,未來會達到120億。中國的周邊國家都可以把它們的資源送入中國的市場。”
最后一個海上通道,就是從卡塔爾、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進口海上液化天然氣LNG。
韓曉平說:“中國未來的天然氣將會是個多元進口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