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21日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兩國政府《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
根據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中俄天然氣線路是繼中亞天然氣管線、中緬天然氣管線、海上LNG進口之后,中國第四大天然氣進口來源,具備重大的戰略意義,拓寬了中國天然氣進口來源,有助于中國能源安全。”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對記者表示。
價格猜想:單價幾何?會否推高國內氣價?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向中國供應的天然氣價格是商業機密,中俄期限為30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總價值4000億美元,俄羅斯在中俄天然氣協議中提供了稅項優惠。市場分析人士根據蛛絲馬跡,對具體價格進行了一定的猜測。
金銀島分析師燕立敏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協議總價是包含中國建設管網和設備的費用,大概200億美元左右,加上協議中所提到的稅項優惠,估算中俄最終成交單價在35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此價格接近中石油談判底線,應是較為滿意的結果。據俄羅斯媒體《今日俄羅斯》此前報道,俄羅斯希望與中國達成4560億美元協議,而今總價值為4000億美元,也可推測俄羅斯是作出了一些妥協。
王曉坤對記者表示,推測雙方協議的管道氣價格折算成人民幣在1.9~2.4元/立方米附近,跟全國的民用氣價格領域相比,價格存在倒掛現象,整體上會拉高中國天然氣成本。雖然此次價格尚未公布,但預計不會在此范圍內浮動太大。
燕立敏認為,此協議價格偏高,尤其高于中國從土庫曼斯坦和其他中亞國家進口的200美元/千立方米的價格,對國內天然氣價格確有推高作用,但近幾年內效果還不會顯現。首先,此協議從2018年才開始執行;其次,按照官方文件,供氣量是逐年增加,最終達到380億立方米/年,影響也是逐年遞增;再次,此協議為中石油簽署,而中石化與中石油在天然氣領域存在博弈,如果中石油單方面提高國內價格,中石化不跟漲,市場影響也不大。
優化中國能源結構利好國內相關企業
王曉坤表示,中俄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兩期管道合作,共涉及680億立方米,另一個是在LNG領域,當前與中石油有300萬噸/年的液化天然氣合同,合42億立方米/年。“此協議的簽署,可助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優化。”據王曉坤分析,2013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僅為5.7%,假設如此規模的天然氣在2013年實現供應,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將達到8%,有助于優化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為改善當前大氣環境將有重要貢獻。此次協議實現供氣后,將會極大程度地優化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
倘若2018年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實現供應,此天然氣來源將占中國表觀消費的12.5%左右。另一方面,亞太市場在未來有望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消費區,也是俄羅斯未來重點開發的市場之一。預計到2020年,亞太地區天然氣需求將超過9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比例超過20%。
另外,此協議對中國東北市場影響較大。當前尚未有長輸管網通至東北地區,東北地區氣源多來自中石油大連接收站以及西北、東北LNG工廠。另外,LNG市場價格相對來說較高,此次管線貫通有利于東北地區油改氣、煤改氣等進程。當地城市燃氣公司以及相關產業將受到巨大影響。“協議的簽署將利好管道設備企業及燃氣公司。”王曉坤認為,在天然氣方面,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提供管道建設、維護等服務的企業,雙方實現供氣的先決條件就是管道通達;其次是氣源供應企業,也就是中石油,中石油掌握氣源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再次就是城市燃氣企業,尤其是東北等天然氣欠缺地區,未來居民、工業用戶或實現煤改氣、油改氣等項目,當地城市燃氣公司將會異軍突起。另一個方面就是替代產品中的煤炭、成品油的消費占比或將被積壓,相關企業也將受到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