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氣協議中)未涉及預付款,俄方確實向我們提出了這個要求,但是預付款比較復雜,需要政府批準,但是不排除下次談判中涉及這個問題。”5月22日,中石油總裁汪東進稱。
當天,中國石油2013年度股東大會召開,董事長周吉平和汪東進都出席了大會。汪東進透露,俄天然氣的進口價格,在中國未來的天然氣的市場發展中,“是有競爭力的。”
中俄天然氣談判歷經十年,終于與5月21日簽署了相關協議,然而據汪東進所言,談判還有未盡事宜,仍需雙方人員的努力。
而由進口氣與國內氣價格倒掛所引發的氣價改革問題,在股東大會上,周吉平也進行了回應,他表示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將于2015之前調整到位,到那時中石油進口天然氣巨虧的局面將得到緩解,甚至徹底扭轉。
天然氣談判還將繼續
周吉平和汪東進都是21日晚23點后才匆匆由滬返京的,此前幾小時,周吉平剛代表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簡稱俄氣)總裁阿萊克斯·米勒共同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
這并不意味著談判的終結,“協議未涉及預付款,俄方確實提出了這個要求,但是預付款比較復雜,需要政府批準,但是不排除下次談判中涉及這個問題”,汪東進坦言。
在更早前有外媒稱,談判合同達成前,俄方一度要求中方每年提前支付下一年度的購氣預付款—目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要求就是提前支付,或以此前中俄管道石油貿易那樣,以貸款換天然氣。
然而,中石油還是頂住了俄方的壓力,并未在已簽署的協議中同意這個條款。
對于預付款模式,俄羅斯已將其應用于對烏克蘭天然氣供應。據了解,5月13日俄氣向烏克蘭發出預付款通知,已根據6月每晝夜1.14億立方米的供氣量,向烏方開出約16.6億美元的預付款賬單。俄氣向烏方強調,這筆款項的最后支付日期是6月2日,如果不能足額支付,俄氣將根據烏方支付的數額供應相應數量的天然氣。
“這意味著烏方需按此前簽訂的月供氣最低限量1.14億立方米/天先向俄方付款,如果再有超出,再以超出價格向俄支付;而不足的話,那么俄方將不再返還1.14億立方米/天定金,這就是Take-or-pay Contract(必付合約)。”有中石油人士說。
而中國讀者更熟悉的“貸款換石油”協議,則是中方在雙方交易尚未啟動前,即支付給俄方一筆貸款,用于俄輸油管道或相關油田的開發,“之后再以石油貿易量折抵此前的貸款。”
上述中石油人士認為,這兩種方式對俄方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在目前俄與歐盟因烏克蘭問題發生矛盾,俄國內資本大量外流的情況下”,中石油無承諾預付費或貸款無疑是維護了中方的利益。
“由于2015年底氣源地恰揚達氣田和向中國輸氣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才開始動工,因此中俄之間還會就細節進行磋商,不排除俄方會繼續就這個問題向中方施壓。”上述中石油人士稱。
但是,中俄天然氣供應的大局已不可逆轉,中方獲得了“在中國市場上是有競爭力價格”成為定局。
天然氣價改2015年調整到位
事實上,在中俄天然氣協議簽署的背后,是中石油天然氣發展戰略的進一步提速。
據了解,受過去中國天然氣價格政策的影響,包括中石油在內的石油央企常常坐失天然氣和LNG的采購良機,致使石油央企們往往不得不成為“高價氣的買單者”。
2005年前后,當國際天然氣市場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時,國際氣價開始快速攀升。“中海油和中石化都希望能夠與國際賣家簽署購氣協議,但國內一些專家鼓吹石油央企壟斷市場制造高價,導致這些央企都不敢貿然采購,坐失良機,看著國際氣價從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攀升至1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述中石油人士坦言。
5月22日,周吉平即坦言,公司進口氣去年虧損200多億,隨著價改的推進,特別是存量天然氣的價格調整,進口天然氣的虧損會進一步降低。他向與會股東表示,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將于2015年之前調整到位,到那時中石油進口天然氣巨虧的局面將得到緩解,甚至徹底扭轉。
據悉,根據2013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通知”,國內天然氣將分為存量和增量兩部分,增量氣2013年即按照相關政策施行“新氣新價”,而已簽署供氣協議的存量氣,則按照“老氣老價”原則逐步進行調整。
這意味著,2018年俄天然氣抵達中國時,國內天然氣價格全部按照“新氣新價”原則向社會供應。
為了進一步滿足市場的天然氣的需求,中石油還在頁巖氣和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上下功夫。“初步實現了煤層氣的有序發展,2013年實現8.6億立方米的商品氣量,計劃2014年實現12億立方米的商品氣量。”周吉平說。
而在頁巖氣方面,他更表示,在四川、重慶和云南取得重要進展,頁巖氣開發最重要的是成本,公司計劃不斷通過技術、管理模式創新降低成本,達到商業化開發的要求。公司在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并不斷自主化,取得較大進展。中石化取得較大成果,公司也在與中石化交流和探討。
當天,中國石油2013年度股東大會召開,董事長周吉平和汪東進都出席了大會。汪東進透露,俄天然氣的進口價格,在中國未來的天然氣的市場發展中,“是有競爭力的。”
中俄天然氣談判歷經十年,終于與5月21日簽署了相關協議,然而據汪東進所言,談判還有未盡事宜,仍需雙方人員的努力。
而由進口氣與國內氣價格倒掛所引發的氣價改革問題,在股東大會上,周吉平也進行了回應,他表示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將于2015之前調整到位,到那時中石油進口天然氣巨虧的局面將得到緩解,甚至徹底扭轉。
天然氣談判還將繼續
周吉平和汪東進都是21日晚23點后才匆匆由滬返京的,此前幾小時,周吉平剛代表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簡稱俄氣)總裁阿萊克斯·米勒共同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
這并不意味著談判的終結,“協議未涉及預付款,俄方確實提出了這個要求,但是預付款比較復雜,需要政府批準,但是不排除下次談判中涉及這個問題”,汪東進坦言。
在更早前有外媒稱,談判合同達成前,俄方一度要求中方每年提前支付下一年度的購氣預付款—目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要求就是提前支付,或以此前中俄管道石油貿易那樣,以貸款換天然氣。
然而,中石油還是頂住了俄方的壓力,并未在已簽署的協議中同意這個條款。
對于預付款模式,俄羅斯已將其應用于對烏克蘭天然氣供應。據了解,5月13日俄氣向烏克蘭發出預付款通知,已根據6月每晝夜1.14億立方米的供氣量,向烏方開出約16.6億美元的預付款賬單。俄氣向烏方強調,這筆款項的最后支付日期是6月2日,如果不能足額支付,俄氣將根據烏方支付的數額供應相應數量的天然氣。
“這意味著烏方需按此前簽訂的月供氣最低限量1.14億立方米/天先向俄方付款,如果再有超出,再以超出價格向俄支付;而不足的話,那么俄方將不再返還1.14億立方米/天定金,這就是Take-or-pay Contract(必付合約)。”有中石油人士說。
而中國讀者更熟悉的“貸款換石油”協議,則是中方在雙方交易尚未啟動前,即支付給俄方一筆貸款,用于俄輸油管道或相關油田的開發,“之后再以石油貿易量折抵此前的貸款。”
上述中石油人士認為,這兩種方式對俄方來說,都是十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在目前俄與歐盟因烏克蘭問題發生矛盾,俄國內資本大量外流的情況下”,中石油無承諾預付費或貸款無疑是維護了中方的利益。
“由于2015年底氣源地恰揚達氣田和向中國輸氣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才開始動工,因此中俄之間還會就細節進行磋商,不排除俄方會繼續就這個問題向中方施壓。”上述中石油人士稱。
但是,中俄天然氣供應的大局已不可逆轉,中方獲得了“在中國市場上是有競爭力價格”成為定局。
天然氣價改2015年調整到位
事實上,在中俄天然氣協議簽署的背后,是中石油天然氣發展戰略的進一步提速。
據了解,受過去中國天然氣價格政策的影響,包括中石油在內的石油央企常常坐失天然氣和LNG的采購良機,致使石油央企們往往不得不成為“高價氣的買單者”。
2005年前后,當國際天然氣市場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時,國際氣價開始快速攀升。“中海油和中石化都希望能夠與國際賣家簽署購氣協議,但國內一些專家鼓吹石油央企壟斷市場制造高價,導致這些央企都不敢貿然采購,坐失良機,看著國際氣價從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攀升至1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述中石油人士坦言。
5月22日,周吉平即坦言,公司進口氣去年虧損200多億,隨著價改的推進,特別是存量天然氣的價格調整,進口天然氣的虧損會進一步降低。他向與會股東表示,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將于2015年之前調整到位,到那時中石油進口天然氣巨虧的局面將得到緩解,甚至徹底扭轉。
據悉,根據2013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通知”,國內天然氣將分為存量和增量兩部分,增量氣2013年即按照相關政策施行“新氣新價”,而已簽署供氣協議的存量氣,則按照“老氣老價”原則逐步進行調整。
這意味著,2018年俄天然氣抵達中國時,國內天然氣價格全部按照“新氣新價”原則向社會供應。
為了進一步滿足市場的天然氣的需求,中石油還在頁巖氣和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上下功夫。“初步實現了煤層氣的有序發展,2013年實現8.6億立方米的商品氣量,計劃2014年實現12億立方米的商品氣量。”周吉平說。
而在頁巖氣方面,他更表示,在四川、重慶和云南取得重要進展,頁巖氣開發最重要的是成本,公司計劃不斷通過技術、管理模式創新降低成本,達到商業化開發的要求。公司在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并不斷自主化,取得較大進展。中石化取得較大成果,公司也在與中石化交流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