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輕我國能源緊張和結構失衡的壓力,我國政府做出大規模引進液化天然氣(LNG)的重大決策。2006年6月,我國第一個LNG進口試點項目——廣東大鵬的第一期工程正式投產,拉開了我國規模化進口LNG時代的大幕,也推動了我國LNG產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天然氣資源貧乏,進口LNG給國民經濟帶來的發展尤為引人矚目,成為人們特別關注的能源,但從媒體報道和實際應用來看,LNG被誤讀了。目前,媒體廣泛宣傳LNG是一種新能源、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并給予美譽“液化天然氣被公認是地球上最干凈的能源”。
LNG究竟算不上得上地球上最干凈的能源?這得從何為LNG說起。
LNG,即液化天然氣。天然氣是在氣田中自然開采出來的可燃氣體,主要由甲烷組成。LNG是通過將常壓下氣態的天然氣冷卻至-162攝氏度,使之凝結成液體。天然氣液化后可以大大節約儲運空間,而且具有熱值大、性能高等特點。
化石燃料與清潔能源的區別不看使用時是否有難聞的氣味排放,而是看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否進入碳循環系統。凡是未進入現代碳循環系統的能源,都是清潔能源,這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天然氣是古代動植物殘體經過億萬年埋藏熟化生成的一種化石燃料,它在燃燒時排放的二氧化碳進入現代碳循環系統,增強了全球溫室效應。因此,LNG稱不上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
從全球氣候變化來看,生物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燃燒均產生二氧化碳,但本質不一樣,生物燃料參與全球現代碳循環,即生物從碳循環中吸收二氧化碳,燃燒時又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達到平衡;而化石燃料燃燒只增加了現代碳循環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促進了全球氣候變暖。
天然氣中的氫碳比相比煤和石油要高,屬于高熱值能源,在相同的質量下,天然氣的熱值比煤和石油高;獲得相同單位熱量下,天然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數比石油產品和煤排放的少。另外,天然氣燃燒時有害物質的排放也較少,所以可把天然氣稱為清潔燃料,但不能稱為清潔能源,其遠不如生物質能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清潔。
伴隨著天然氣產量的不斷增加,我國LNG的產量也在不斷攀升。然而,國內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把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等制成LNG,這種做法值得商榷。在國際上,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國家生產LNG,參與LNG國際貿易,資源貧乏的國家只是接收LNG。中國天然氣資源相對貧乏,天然氣不適合液化成LNG運輸,原因有三:
第一,我國天然氣資源量相對貧乏,本土或進口價格都偏高,加上建廠費用,就推高了銷售價格。
第二,任何能源轉化或輸送都伴隨著能源的損失。天然氣轉化為LNG再氣化約損失10%的能量。LNG儲存溫度需極低至-162攝氏度,不宜長途管道輸送。天然氣利用管輸就可簡單解決的,何必經由LNG再氣化利用?
第三,利用常規天然氣液化成LNG的裝置建設費用花費巨大,而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制成LNG的技術更加復雜。以煤層氣為例,煤層氣壓力低,為控制氣體流量、處理大量廢水,需要大量的鉆井,建立復雜的地面基礎設施,并管理大量的氣井、水井等,以控制煤層氣的穩定產出,耗資巨大,得不償失。
天然氣是人類從化石燃料利用過渡到再生能源的橋梁。在再生能源尚未取代化石燃料之前,天然氣起著重要的作用。LNG只是天然氣貿易的輸送形式,既不是新能源,也不是清潔能源,應該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