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然氣生產革命的路徑選擇究竟應該是煤制氣、頁巖氣還是生物天然氣,筆者認為,歐盟國家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鑒于采用水力壓裂法開采頁巖氣,會對水和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美國的數個州,以及法國、瑞士、保加利亞和南非等國已通過立法,禁止開發頁巖氣。今年7月,德國政府也宣布未來七年中止頁巖氣鉆探,并計劃2015年初制定相關法令。
同樣,對煤制天然氣而言,因為其生產過程需要大量消耗水,還要大量排放CO2等溫室氣體,煤制天然氣技術雖然早在40多年前就已獲得突破,但一直沒有得到推廣應用。迄今為止,全球只有在美國的大平原合成氣公司還在堅持利用當地盛產的低、劣質褐煤生產天然氣,然而由于其成本仍缺乏與常規天然氣的競爭力,該企業不得不將一部分產能轉用于產值更高的合成氨(氮肥),才能維持正常運行。
不少歐洲國家,特別是北歐國家煤炭(尤其是褐煤)資源豐富,但他們從不考慮發展煤制天然氣。相反,他們對發展生物天然氣卻情有獨鐘。
生物天然氣是沼氣經過凈化和提純、達到常規天然氣的質量而成。后者來自畜禽糞便、工業有機廢水、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沼氣能源作物的微生物發酵,也可來自木質化原料的熱化學合成。
近20年來,生物天然氣在不少歐盟國家已開始“成氣候”。除了芬蘭和瑞典等早在“二戰”期間就有用沼氣替代汽/柴油的經驗之外,據歐洲生物質協會(AEBIOM)統計,2012年,歐洲國家的沼氣廠(發酵法)總數有13812家,沼氣凈化提純廠有232家,年產用于發電和供熱的沼氣可折合81億方生物天然氣,制成的生物天然氣(主要為車用)產量達到14.5億方。據預測,到2020年,歐洲生物天然氣的產業理論潛力可達2000億方/年。
歐盟國家發展生物天然氣的最主要經驗是,高層決策者有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改善(空氣、水)環境質量的強烈意愿,有擺脫天然氣幾乎全部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困境的意愿。這種意愿被落實到生物天然氣產業的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當中,從而推動了其大力發展。不少國家如瑞典,德國,瑞士及荷蘭等,都制定了開發生物天然氣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成為該國眾多社會資本進入該領域的“定心丸”。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天然氣技術比較成熟,原料數量畢竟相對比較有限,而原料來源非常廣闊(林木類廢棄物/下腳料和能源灌木)的合成技術生產天然氣基礎尚為薄弱,通過組織產學研結合,經十余年努力,目前,木質類原料氣化-甲烷化生產合成生物天然氣的技術合作攻關,已取得重大突破,進入商業化生產。
我國的沼氣—生物天然氣的資源潛力巨大。近幾年來,中國國內也已開始出現一批敢想敢干的生物天然氣企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正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采用發酵法,1噸有機垃圾約可生產150-200方沼氣。我國畜禽養殖場廢水、工業有機廢水和城市污水三項合計的COD排放量超過1億噸,到2020年將增至2億噸,屆時每年至少可產生830億方沼氣。我國可用生產沼氣的農作物秸稈有2億噸/年以上,加上生活污水處理產生的剩余污泥4000萬噸/年,以及種植的沼氣能源作物,年產沼氣總量可共計2000億方,每年可替代約1300億方天然氣。至于用木質原料生產氣化合成生物天然氣,資源潛力更大,僅每年3.5億噸的廢棄的林業“三剩物”(撫育、砍伐和加工過程的下腳料及廢棄物)可產出1100億方的合成天然氣。如果在邊際性土地種植一部分能源灌木,合計可達2000億方/年。因此,兩大類生物天然氣的總資源潛力高達年3300億方。
為此,建議國家能源主管部門謹慎發展頁巖氣;嚴格控制煤制氣;大力推進生物天然氣;盡早上馬合成生物天然氣。
值得注意的是,頁巖氣當前之所以能在美國“一枝獨秀”,是與美國國內學者和企業家長達一百多年的研發、在很長時期內并沒有多少人看好,但堅持不懈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旦突破(2005年),在短期內產能即超過每年2500億立方米(2013年),“非常規”的頁巖氣將占據美國天然氣總量的“半壁江山”。真正體現出了創新的巨大作用。當前在歐盟國家,生物天然氣產業的研發也在演繹著類似的情景,目前已開始顯示出最終幫助歐洲擺脫依賴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光明前景。
中國天然氣產業要走出新路,也需要踏踏實實、敢闖新路的探索。生物發酵法和熱化學合成法兩類生物天然氣十分符合我國國情,值得大力研發,扎扎實實下苦功夫。(程序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部原科技司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