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這個報告,他們現在主要說我們的輸氣成本可能高了,但是輸氣指數在我們的供氣成本里頭只占了一個相對比較小的部分,真正的成本高是因為我們進口氣已經很貴了,再加上還要把氣運到千家萬戶,這塊還是要有成本的,所以成本加起來就比較高。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現在我們的天然氣市場確實出現了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很多地方開始用煤代替天然氣。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把天然氣的價格降下來,讓企業能夠接受。
韓曉平:首先,我們的輸氣成本確實比較高,我們的輸氣成本,內部的收益率達到12%,我們折舊周期非常短,導致輸氣成本現在居高不下。國際上的標準大概是6%-8%,因為是要維持50年甚至一個更長時間的穩定收益,所以沒有理由把它漲那么高。
另外一個,我們輸氣成本是按照成本計算的,這個中間沒有競爭,沒有比較,所以不知道這個管道到底花了多少錢,最后以此成本來進行定價,當然也是偏高的。這是一個切切實實存在的問題,而且下一步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的天然氣現在確實出現了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用煤代替,用所謂的清潔煤的技術替代天然氣,因為天然氣太貴了。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把天然氣的價格降下來,讓企業能夠接受。如果企業都接受不了的話,天然氣也就沒有辦法發展。
另外周大地一直在講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天然氣價格“就高不就低”,我們為什么要就高呢?首先,比如說俄羅斯的氣到邊境的時候是2塊1毛5,然后輸送到一個城市,達到3塊1毛5,中間有1塊錢的輸送成本,因為我們現在的增值稅也不返還了,再加上一部分企業的利益,這個“就高”就變成一個新的問題。
另外,不是所有的氣都這么貴,我們國內的天然氣就沒有這么貴,包括頁巖氣的開發。我們各地的情況不一樣,但各地情況不一樣,并不意味著我們的開發成本應該那么高,因為我們的勞動力比較便宜,我們的設備都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降價,都有巨大的降價空間。
現在市場就是沒有競爭,一旦有競爭的話,如果天然氣不降價,那可能就沒有生存的余地,因為跟天然氣競爭的對手很多,現在除了頁巖氣、煤制氣、煤層氣,各方面都在競爭,煤制氣現在可以很便宜,一塊6毛錢一方氣,如果說天然氣的成本太高了,那么各地都可以用煤制氣。這樣一些問題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時候,都會出現。
記者:對于報告提出從2015年至2017年,使天然氣價格普遍下調15%的建議,理論上這15%的價格下調可行嗎?在實際的操作當中有可能嗎?
韓曉平:沒有理由進行一刀切,一刀切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現在發改委價格司制定的方法,也是比較有益的,比如煤制氣、煤層氣、頁巖氣也是自主議價,現在關鍵只要把管制的成本降下來,降到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允許各個用戶之間進行直接交易,這個成本自然會降低。特別是一些供需企業要參與到終端,會出現一些結構性的議價,這有利于這個產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