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邵志媛報道
11月9日,中俄兩國簽訂了第二輪天然氣供應框架協議,這是繼5月份簽署價值高達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大單后,兩國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又一大動作。
據了解,這條連接西伯利亞西部以及中國的西線管道長達2600公里,花費140億美元。根據磋商中的新協議,俄羅斯將通過阿爾泰輸氣管道向中國每年供應300億立方米西西伯利亞天然氣,為期30年。
中俄天然氣“牽手”合作又引來了一片喧囂,市場在對中國這么大的需求驚訝的同時又打起了價格的小算盤——俄羅斯是否會給中國打個折扣?
“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
據了解,此次協議所涉及的管線連接西伯利亞西部以及中國的西線經過中國廣袤的西部,遠離發達的東部沿海。
“相比中俄東線,西伯利亞東部距離中國東部沿海當然占有優勢,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對西線的熱情可能低于東線。不過,整體來看,中國能源安全的四大戰略通道中本來就有西北油氣,中俄西線可視為西北油氣通道的一部分,也就是進口多元化的一環。所以,也不能說中國對中俄西線不熱情。”國際能源問題研究學者、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翟永平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他說,如果說有一定顧慮,還是對國內市場需求的考慮,具體來說是消費者承受能力的顧慮,這就更需要一定時間來“討價還價”。
邁哲華咨詢有限公司咨詢總監曹寅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本來我國西部地區就已經有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作為氣源國了,而中國與俄羅斯合作,主要是因為中國現在仍然處于缺氣的狀態,而且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要求來源多元化,增加與俄羅斯的合作能夠給中國多一個選擇,這是我們國家從經濟角度和安全角度做出的考慮。
他說,現在西氣東輸的管道基礎設施都已經成熟,三線也在建,四線也在規劃,中俄西線天然氣引進來的話,可以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為中部地區提供更多的供應。
有趣的是,俄羅斯在尋求與中國的合作方面的態度則很積極。
“我認為,在目前國際政治環境下,俄羅斯的確把中國視為政治上和戰略上的好伙伴,但是涉及到油氣資源的市場,俄羅斯很大程度上是在商言商。從長遠來看中國更是一個‘好客戶’。傳統歐洲客戶對俄羅斯固然重要,但偏偏不是政治上的好伙伴,也未必是可靠的好客戶。以德國為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排擠了天然氣的市場份額。”翟永平對記者表示。
確實,阿爾泰輸氣管道完成后,中國將成為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客戶,這不僅確保了中國清潔能源的供應,并為俄羅斯開辟了一個新的能源市場。
“對于中國,西線是錦上添花,對于俄羅斯,就是雪中送炭。而俄羅斯現在已經面臨恐慌性下跌,資金大量流出,急需外匯進入。”曹寅表示。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稱,“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中石油集團仍在進行談判,兩國領導人剛剛達成一致,明年上半年簽署協議。”GAZPROM執行長米勒表示,“西線成為雙方天然氣合作的首要任務。雙方同意將盡快達成協議,時間已經確定,在2015年年底前。”
價格談判仍會“冷”
記者注意到,中俄雙方的協議并沒有包含具體價格,但是不得不承認價格往往是雙方博弈的關鍵。
據了解,西線管道每年將供氣300億立方米。加上東線管道每年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氣量,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客戶。
有專家認為,中俄之間的天然氣管道協議加劇了液化天然氣市場的競爭,對液化天然氣價格形成下行壓力。
Alfa Bank能源分析師Alexander Kornilov也表示,要就西線達成一致,俄羅斯必須提供非常有競爭力的天然氣價格。西線對于中國不那么有吸引力,GAZPROM會需要提供大幅折扣來獲得合同。
那么,西線方面俄羅斯在價格方面是否會給中國提供大幅的折扣?
“俄羅斯在商言商,我們也應該一樣。由于西線距離問題,如果俄羅斯價格沒有競爭力的話,那么我們的市場需求隱憂就會很大。考慮到國際原油(73.91, -0.30, -0.40%)價格的跌勢、盧布的貶值,談判雙方難以把握這些因素的走向,價格的談判恐怕還要持續一段。”翟永平對記者表示。
“我覺得不太可能打折扣,因為中國沒有占便宜的習慣,俄羅斯也沒有讓利的習慣。”曹寅表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天然氣價格不斷下跌的當下,如果價格過高,中石油等企業又將在此業務上面臨更大的虧損。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中石油進口氣虧損就已經超過200億元。
因此,有觀點認為在世界經濟復蘇放緩、歐美對俄制裁的當下,中國市場顯然能夠發揮巨大作用。
翟永平說:“中國即將成為俄氣最大客戶,在價格上當然應該更‘霸氣’一點,然而,不可能偏離相應區域的市場價太遠。相比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爭來的一點折扣,恐怕難以維系現有的國內天然氣價格體系。真正在天然氣價格方面有所作為,恐怕更重要的是在國內層面的能源價格體制的革命,不僅是改革天然氣價格,還涉及電價、可再生能源補貼,以及碳稅。”
而對于這一觀點曹寅也表示了贊同。
“中石油進口氣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為目前是價格倒掛,進口價格貴,但是國內售價低,基本是一立方虧一元,而且持續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曹寅對記者表示。
他說,國內天然氣有幾大用途:發電、天然氣化工和民用。東部沿海的液化天然氣發電主要是靠LNG,和管道氣沒什么關系;其次天然氣化工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來生產肥料的,屬于農資,而農資是國家價格保護的;另外居民用氣涉及CPI,也不好漲價,所以國內管道氣會實行價格管制,不過好消息是現在天然氣價格正在改革。
中國天然氣仍處于“空缺”
其實,據記者觀察,中國除了與俄羅斯相繼簽訂天然氣合作大單以及協議,在能源進口方面也有其他的來源。
例如,根據擴大該管道的協議,到2020年,中國將從土庫曼斯坦進口6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在亞洲能源市場上,土庫曼斯坦已經成為俄羅斯的主要競爭對手。
而且,據不完全統計,整個9月,我國從卡塔爾、澳大利亞、文萊等7國共運來17船超過1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分別運至深圳、上海、南京、大連等城市的接收站,僅中國海油就達13船共計70多萬噸。
如此之大的需求以及進口量,令市場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未來中國的天然氣在能源格局中的角色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而翟永平則給出了記者另外一種解釋,他說,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格局中的角色并不清晰,甚至尷尬。即便在現有“倒掛”的價格體系下,天然氣在國內都被視為是昂貴的能源。由于中國煤炭供應充裕,而清潔煤發電可做到近零排放,加上燃氣發電成本大大高于煤電,所以在中國并不會大規模興建天然氣電廠。以目前的“供”的前景來看,包括常規天然氣、煤制氣、頁巖氣、進口管道天然氣、進口液化天然氣,到2020年后供大于求是大概率事件。有人認為天然氣是保障“APEC藍”持續的關鍵,我不這樣看,中國治理霧霾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清潔煤技術加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