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選擇此時作出放棄南溪的決定,一方面是想繼續揮舞“天然氣大棒”,另一方面是源于目前“南溪”在政治利益牽扯下陷入了全方位危機。
12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訪問土耳其期間突然表示,將停建經黑海海底通往保加利亞、奧地利、意大利等國的“南溪”天然氣管線,并以修建通往土耳其的管線取而代之。
從2007年開始啟動、年輸送天然氣能力630億立方米、總投資據稱達500億美元的南溪工程,當初構想和興建的初衷,是繞開烏克蘭直接向歐盟國家輸送天然氣,以避免俄歐天然氣貿易受到烏克蘭內部權力斗爭和俄烏矛盾波及。
但如今時過境遷,隨著烏克蘭危機的爆發,歐盟對俄羅斯“西進”威脅的擔心,已壓倒了對天然氣供應中斷的憂慮,而曾被視作“天然氣供應障礙”的烏克蘭,如今卻成了抵御“北極熊”壓力的“前線戰友”。今年6月,保加利亞方面的消極態度,令“南溪”在其境內的修建工作陷入停擺狀態,已投入78億美元的國內管線改造部分也打了水漂。
普京選擇此時作出放棄南溪的決定,一方面是想繼續揮舞“天然氣大棒”,逼迫歐盟和東歐國家正視其訴求,這從俄政府要求“破壞者”承擔南溪被放棄的責任便可看出。另一方面,目前“南溪”陷入的危機是全方位的,不僅管道過境的保加利亞態度“晴轉陰”,原擬的目的地國家意大利等也意興闌珊,俄單方面堅持也是徒勞。
普京宣布考慮讓俄天然氣公司跟土耳其Botas公司合作,興建一條替代性的黑海海底輸氣管,顯然帶有某種暗示。但正如許多分析家所言,這條“替代管線”政治考量過于濃厚,且有些“急就章”。按俄方暗示,這條管線目的仍是繞開烏克蘭向歐盟輸氣,但問題恰在于,歐盟已開始減少對俄天然氣的依賴,加上經濟復蘇乏力導致能源需求下降,新管線勢必在另一端“出口”面臨和南溪相同的難題。
如果僅將土耳其當做供應目標,問題同樣存在,盡管土耳其是俄第二大天然氣出口目的地,但地處中東要沖的該國并不缺乏替代來源。至于政治方面,土耳其畢竟是北約國家,“替代管線”雖在此次普京訪問期間達成備忘錄,但土耳其方面對此的熱情顯然遠不如俄方。
對俄羅斯而言,回避“南溪”未必能達成目標,反而可能令俄改善和獨聯體國家關系、構建歐亞共同體的夢想變得更渺茫,別的不說,僅土耳其“替代管線”對阿塞拜疆的沖擊,就足以讓多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如感芒刺在背。
或許克里姆林宮該重新梳理下思路,考慮考慮“回到”烏克蘭線路上了。畢竟對于管線,烏克蘭的需求是現實的——或許費些氣力,但至少可以省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