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1日下午消息,隨著國際油價持續暴跌,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設施的投資者如履薄冰,他們為這些項目已經投資了數十億美元,現在看來這筆錢有可能打了水漂。
除非原油價格回升,否則疲弱的原油價格將液化天然氣設施的投資者血本無歸。過去七年來,為了滿足亞洲國家對清潔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包括雪佛龍和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在內的國際能源巨頭已經斥資接近2500億美元興建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液化天然氣通過讓天然氣巨型冷凍設施中凝固來實現裝船運輸至那些沒有管道連接的地區。
為了給建造昂貴的天然氣出口設施融資,通常這些公司會在項目完工前就同需求方簽訂遠期合同,價格與原油價格掛鉤。不過,出口價格與油價掛鉤意味著這些公司在項目完工后向買家出貨時的售價會遠低于六個月前油價每桶116美元的時候。
國際原油定價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跌至每桶64美元,這已經給加拿大造成災難。此前承諾斥資320億美元在加拿大沿海建設也花天然氣出口設施的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上周明確表示將推遲項目開發。
與此同時,國際油價仍在跌跌不休,一直興致勃勃打算向亞洲賣家以液化天然氣的形式出口美國頁巖氣的美國石油開采商們發現市場競爭如此惡劣,價格戰已經打響。
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毅然決然維持原油產量配額不變,國際油價再次掉頭向下。瑞信和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研究數據顯示,對于大部分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項目來說,只有天然氣價格高于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12美元至14美元時才有利可圖。部分開發成本更高的項目所需的價格甚至更高。
目前,亞洲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已經跌至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10美元以下,這意味著許多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出口商要虧本銷售。“歐佩克突然站出來刺破了泡沫,”悉尼一家券商的分析師Mark Samter表示。“價格跌至這個水平,對于液化天然氣投資方來說簡直是個噩夢。”
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專家一致認為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未來十年將飛速增長。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正在轉向比煤炭更加清潔的能源來推動城鎮化發展。煤炭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而天然氣是良好的替代品。經濟發展程度更高的亞洲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更加旺盛,這些國家自身能源儲備不足。日本在2011年福島核電站泄漏后加大了液化天然氣在能源使用中的比例。
通常,液化天然氣出口會簽署長達30年的合同,油價的止跌轉漲也可能會使這些項目最終獲利,但是前提是投資方的腰包要足夠鼓來撐過漫長的周期。作為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設施的主要投資者,Santos公司在試圖混合發債失敗后不得不削減開支來增強資產負債表。
雪上加霜的是,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項目的開發成本全線上漲,無論是勞動力短缺還是匯率走向,這令開發商們對油價暴跌更加敏感。然而,卡塔爾等中東國家所遭遇的挑戰要小得多,這些國家可以利用廉價外國勞動力。
澳大利亞東海岸,英國能源巨頭英國石油公司斥資超過200億美元建設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正在進入最后檢修階段,該設施的投入成本比最初預計的足足超出了三分之一。就在英國石油天然氣出口設施的不遠處還有競爭對手Santos,道達爾和康菲石油緊鑼密鼓建設的另外兩處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英國石油這個月將向亞洲買家運送首船液化天然氣。
美國頁巖氣生產商也在不遺余力爭取向亞洲買家出口液化天然氣,但是他們受油價下跌的影響較小,因為天然氣價格合約是與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掛鉤的。此前,得益于美國頁巖氣爆發,美股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已經很低。不過,這也不全是好事,售價跟原油價格掛鉤的美國國外液化天然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要高于美國頁巖氣生產商。
除非原油價格回升,否則疲弱的原油價格將液化天然氣設施的投資者血本無歸。過去七年來,為了滿足亞洲國家對清潔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包括雪佛龍和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在內的國際能源巨頭已經斥資接近2500億美元興建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液化天然氣通過讓天然氣巨型冷凍設施中凝固來實現裝船運輸至那些沒有管道連接的地區。
為了給建造昂貴的天然氣出口設施融資,通常這些公司會在項目完工前就同需求方簽訂遠期合同,價格與原油價格掛鉤。不過,出口價格與油價掛鉤意味著這些公司在項目完工后向買家出貨時的售價會遠低于六個月前油價每桶116美元的時候。
國際原油定價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跌至每桶64美元,這已經給加拿大造成災難。此前承諾斥資320億美元在加拿大沿海建設也花天然氣出口設施的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上周明確表示將推遲項目開發。
與此同時,國際油價仍在跌跌不休,一直興致勃勃打算向亞洲賣家以液化天然氣的形式出口美國頁巖氣的美國石油開采商們發現市場競爭如此惡劣,價格戰已經打響。
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毅然決然維持原油產量配額不變,國際油價再次掉頭向下。瑞信和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研究數據顯示,對于大部分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項目來說,只有天然氣價格高于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12美元至14美元時才有利可圖。部分開發成本更高的項目所需的價格甚至更高。
目前,亞洲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已經跌至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10美元以下,這意味著許多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出口商要虧本銷售。“歐佩克突然站出來刺破了泡沫,”悉尼一家券商的分析師Mark Samter表示。“價格跌至這個水平,對于液化天然氣投資方來說簡直是個噩夢。”
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專家一致認為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未來十年將飛速增長。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正在轉向比煤炭更加清潔的能源來推動城鎮化發展。煤炭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而天然氣是良好的替代品。經濟發展程度更高的亞洲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更加旺盛,這些國家自身能源儲備不足。日本在2011年福島核電站泄漏后加大了液化天然氣在能源使用中的比例。
通常,液化天然氣出口會簽署長達30年的合同,油價的止跌轉漲也可能會使這些項目最終獲利,但是前提是投資方的腰包要足夠鼓來撐過漫長的周期。作為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設施的主要投資者,Santos公司在試圖混合發債失敗后不得不削減開支來增強資產負債表。
雪上加霜的是,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項目的開發成本全線上漲,無論是勞動力短缺還是匯率走向,這令開發商們對油價暴跌更加敏感。然而,卡塔爾等中東國家所遭遇的挑戰要小得多,這些國家可以利用廉價外國勞動力。
澳大利亞東海岸,英國能源巨頭英國石油公司斥資超過200億美元建設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正在進入最后檢修階段,該設施的投入成本比最初預計的足足超出了三分之一。就在英國石油天然氣出口設施的不遠處還有競爭對手Santos,道達爾和康菲石油緊鑼密鼓建設的另外兩處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英國石油這個月將向亞洲買家運送首船液化天然氣。
美國頁巖氣生產商也在不遺余力爭取向亞洲買家出口液化天然氣,但是他們受油價下跌的影響較小,因為天然氣價格合約是與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掛鉤的。此前,得益于美國頁巖氣爆發,美股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已經很低。不過,這也不全是好事,售價跟原油價格掛鉤的美國國外液化天然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要高于美國頁巖氣生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