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十三五”規劃,較以往有些非比尋常——這輪規劃周期正處于我國大力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這一時間節點,需要通過規劃的制定實施落實這一戰略舉措,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對于重要能源品種的油氣來說,還遇上了國際油價新一輪的下降周期,油氣行業如何在保障國家能源需求的同時,有效應對不利的行業環境,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實現健康發展,尤其值得關注。
今年以來,黨和國家把能源行業的發展擺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和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都集中研究了能源問題。在6月召開的國家能源局“十三五”能源規劃會議上,吳新雄局長對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形勢進行了剖析。國內方面,能源需求將呈剛性增長,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國際方面,圍繞能源資源的地緣博弈錯綜復雜,利用境外資源不確定性增加,能源通道存在較大隱患,安全保障面臨嚴峻挑戰。
這說明,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石油天然氣供需矛盾仍是制約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梢灶A見,“十三五”油氣行業將在實現資源供給新增長、獲取改革發展新動力、塑造國際合作新格局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海洋油氣:最具潛力增長極
從最為關鍵的供給問題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著力增強國內油氣供應能力。在陸上油氣增產難度較大、非常規油氣條件尚不完全成熟的情況下,海上油氣開發成為最有潛力的新增長極。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艱苦努力的大會戰,中國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進行了從東部到西部、從陸上到海上的幾次重大戰略轉移,經歷了被封鎖到自給自足到出口再到凈進口的發展歷程。近年來,為了滿足經濟快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中國在國內開展了對外合作,在國內海域建成了5000萬噸油氣當量的“海上大慶油田”。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導致了持續大幅度提高陸上油氣比例面臨困難,目前國內石油產量多年處于2億噸左右的平臺期。按照框架性預測,以2015年能源總量41億噸標煤的低方案值計算,如果石油占比24%,則需石油6.9億噸。以國產油2億噸計,則需進口原油4.9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70%。
在國際油價較高和進口依存度不斷攀升的雙重壓力下,在陸上石油探明率高、增長困難且衰減加快的情況下,考慮到國際石油供需格局發生的變化,中國應該長期堅持“油氣并舉,兩海(海洋、海外)并重”的油氣發展方針,加快海洋特別是深海油氣的勘探開發步伐。
目前,中國近海的油氣勘探程度不高,還有很大潛力可挖。而在深海領域,油氣資源更為豐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在深海領域的油氣勘探開發進程較慢,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今后若干年較為有利的國際局勢,還是我國在深海油氣勘探方面具備的技術和裝備能力,都為加快走向深海創造了條件。
而從世界范圍來看,近些年全世界較大的油氣發現大多來自于海洋特別是深海,海洋成為油氣增長的重要接替區,這一趨勢在中國也不例外。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基本形成“五基兩帶”能源開發布局,與“十二五”相比,新增包括渤海、東海、南海北部等在內的近海開發帶。近海海洋油氣開發帶首次進入能源規劃,說明海洋油氣的權重在逐步提高。近海油氣除了勘探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之外,還有大量的低品位儲量有待盤活,一旦突破技術和成本瓶頸,海洋油氣的增長非常值得期待。
此外,頁巖氣等非常規資源的開發仍將得到大力重視,國家能源局提出,到2020年頁巖氣和煤層氣產量分別達到300億立方米。此前各方對頁巖氣開發寄予過高期望,但鑒于客觀條件的限制,相比2012年能源局制定的頁巖氣發展規劃,“十三五”的頁巖氣產量目標將大幅下調,從而促使頁巖氣開發更趨理性。
行業機制:深化改革煥發活力
要增加油氣供應,不僅需要石油員工艱苦奮斗,加強技術革新,更需要體制機制創新提供新動力。能源體制革命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能源生產與消費“四大革命”之一,對于油氣行業來說,最為重要的是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領域和管道運營體制,以及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
國家能源局在規劃會議上提出,建立科學合理的油氣礦業權準入、退出和流轉機制,鼓勵各種社會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國常規油氣領域僅國內三大集團和延長油礦獲得油氣勘查資質。要真正實現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開放,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是重要前提。會議還提出,逐步實現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市場形成,輸配電價和油氣管輸價格由政府定價。這說明將按照“抓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路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
能源領域的改革重要而迫切,但長期以來進展緩慢,甚至走入了一些“誤區”。由于能源所具有的戰略屬性,一直被視為關涉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同時還被冠以“自然壟斷”等等似是而非的說法,導致能源行業的管理上多種計劃與市場手段并存,各種觀念的束縛和利益的糾纏使改革異常艱難。社會公眾出于不滿,對能源行業的批評與指責一味地情緒化而缺乏理性,更是增加了對立,使改革陷入“塔西佗陷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能源行業改革,首要之義就是要破除對能源行業的“變革免疫”,打破改革的“緊箍咒”,使改革成為“新常態”。
不論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能源體制,還是墨西哥、挪威等國的石油行業改革經驗都表明,能源領域改革有很大的空間。能源既是戰略產品,但更是經濟產品,具有商品屬性,應當遵循價值規律。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對能源體制革命進行了重點強調,勾勒了一個大致的能源行業改革綱領,就是要圍繞體制改革這一核心,以市場建設為重點,以價格為“總開關”,以轉變政府監管為手段,以能源法治體系為保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堅持由市場形成能源價格,用市場開放和有序競爭調動市場活力,同時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管理方式,健全能源法律法規體系,讓“行政之手”和“市場之手”各歸其位,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
國際合作:借低位拓展來源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再次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吳新雄局長在能源規劃會議上提到,要務實推進“絲綢之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源合作,鞏固和完善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進口通道,積極參與國際能源治理及規則制定。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油氣國際合作有望拓展新的格局。
在當今的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中,中國應該利用作為重要油氣消費國的優勢,進一步加強國際油氣合作,實現油氣來源多元化。國際油價下跌的實質是供過于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必過分追求走出去控制資源,而應該主要通過國際貿易的方式來保障能源安全。在油價下行周期,油氣儲備能力建設上應該抓住難得的“低位建倉”機會。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參與國際能源大循環成為各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也是維護一國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堅持國際合作依然是中國油氣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這就需要在國際格局中籌劃好油氣發展戰略。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中蘊含的智慧今天仍然值得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