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對中國能源業而言是除舊勵新的一年。
中石油反腐繼續加劇百余高層落網;千年“虧損王”中鋁高管落馬被查;
2014年,對于國際能源是“跌跌不休”的一年。
國際油價不斷下調,中國市場迎來年內九連跌;國際鐵礦石價格不斷下滑,苦了國內高成本礦業。
2014年,當我國的經濟生活對能源變化的反應越來越敏感,如何合理利用并規劃傳統能源,加強對新能源的發掘與研發,變得更加緊迫。
十大事件
中俄簽天然氣4000億美元大單 在經歷了10年的艱難談判后,2014年5月,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每年對華供氣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總價4000億美元。這一協議一定程度上為因烏克蘭問題被西方制裁的俄羅斯緩解了困局,而對急需資源的中國經濟則提供了又一個天然氣供應來源。
中國首次進入南海進行油氣勘探 2014年5月9日,“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在西沙中建南區塊開始作業,中國首次進入南海進行油氣勘探;6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將南海列為重點建設的9個千萬噸級大油田之一;9月,“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在南海發現深水高產大氣田,這是中國海域自營深水勘探的第一個重大油氣發現。南海爭議不囿于能源,但能源顯然是爭議存在的理由,南海被譽為“第二個波斯灣”,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中廣核進軍國際 2014年12月15日,中廣核入股法國電力旗下的英國三座風力發電廠,進入歐洲可再生能源市場,意在打造全球發電業務。中廣核將擁有這三座風力發電廠80%股權,法國電力只保留20%。分析師估計,中廣核為此將支付逾1億英鎊。另外,2014年8月21日至22日,由中廣核和中核聯合開展、研發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通過評審,“華龍一號”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
中石油反腐繼續發酵 百余人被調查 2013年,中石油成為反腐的重災區。在曾任中石油董事長的蔣潔敏被查后,中石油窩案持續發酵,截至2014年底,因中石油案而被專案組約談、協助調查的處級以上干部已超過120人,涉及資金千億元。
中鋁扭虧關頭 高管被查 2014年,A股“虧損王”中鋁公司度過了“艱苦卓絕”的一年。一方面,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長期低谷的嚴峻考驗,虧損持續擴大;另一方面,原總經理孫兆學因貪腐落馬,讓處于困境的中鋁更加雪上加霜。履新中鋁公司董事長的葛紅林能救中鋁于危難嗎?
國際油價連續下跌
國內成品油迎來首次“九連跌” 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一直持續下滑。直到12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520元和500元,成品油價格迎來首次“九連跌”。油價連續下跌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物流、交通運輸等油耗大戶受益不少,私家車主成本也有明顯降低。但另一方面,連續下調的汽柴油零售價格使成品油加工和銷售企業面臨利潤下降風險。
國際鐵礦石價格一路下跌 國內礦企面臨生死大考 2014年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2月19日,進口鐵礦石62%品位干基粉礦到岸價格跌破了70美元大關,較2014年年初下降了約47%。即便如此,四大礦山(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還在不斷擴張其產能。數據顯示,四大礦山的鐵礦石離岸成本往往低于60美元/噸,而許多國內礦山,其成本往往在80美元/噸以上。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國內鐵礦石生產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6947.1億元,同比降低0.3%;利潤總額554.5億元,同比降低14.7%。
煤炭“全行業脫困”年度目標難實現 煤炭行業2014年的唯一主題是脫困。控總量、調關稅、完善企業考核機制……2014年7月中旬以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了由多部委參加的煤炭行業脫困聯席會議制度,連續組織召開了數十次,出臺了30多項相關對策和措施助力煤企過冬。國務院領導對煤炭行業脫困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就堅決遏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控制煤炭進口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救市行動規格之高、動作之大可謂歷史罕見。在此背景下,煤炭市場在臨近年末時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產量無序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煤炭價格小幅回升,但核心問題個個未破。要實現“煤價不下跌,庫存不上升,貨款拖欠不增加”的脫困目標,難度依然很大。
新電改方案年尾終揭曉 2014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新電改方案。輿論普遍猜測,新電改方案主要包括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和交易平臺相對獨立。這些內容被視為尚未觸及改革核心,且綱領性大過實操性。本輪電改將不再“大拆大建”已基本成定論,“調度獨立”幾經博弈也已變成“交易中心相對獨立”。增量部分的“配售電側的改革”或成為重點,然而,售電放開非“網售分離”,如何剝離電網的售電業務,民資如何進入售電市場,如何建立多元售電市場仍存懸念。
煤電大膽探索近零排放
霧霾天氣是煤電環保標準趨嚴的重要誘因,但煤電在霧霾中的量化“貢獻”,卻鮮有人說得清楚。不明不白之中,煤電近零排放的政策已經制定。2014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和國家能源局三部委聯合發布《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煤電“對標”燃氣機組成為不可逆的大勢,數家電廠摸著石頭開始渡河。當然,目前近零排放的環境效益仍難下定論,但從長遠來看,探索低成本的近零排放技術、降低煤耗,特別是提升電煤消費占比,理應成為政策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