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理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通知》,決定理順非居民用氣價格,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這標志著中國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以下簡稱天然氣價改)進入新階段。本文就此談三點看法。
十年努力初步建立天然氣“理想起步價”
中國帶有明確市場化取向的天然氣價改可從2005年年底算起。近十年,主要經歷了從出廠環節建立“理想起步價”(文中指在某一時點上,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相對合理的比價關系),轉到省級門站環節建立“理想起步價”,進而謀求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聯動,推進天然氣價改的路徑。
前一階段歷程為:2005年12月23日,國家發改委推出天然氣價改。這是一次關鍵性的天然氣價改設計,它開啟了從出廠環節逐步提高天然氣價格,建立“理想起步價”。由于尋找不到經濟運行相對平穩且物價相對穩定的環境,僅在2007年11月提高工業用戶的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2010年5月31日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
后一階段歷程為:2011年12月,國家發改委在廣東、廣西進行的天然氣價改試點,轉向由國家按“市場凈回值”方法確定各省(區、市)天然氣最高門站價格。經過1年半的試點,2013年6月推出的調價措施,將國內消費的天然氣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增量氣價格一步調整到與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價的水平,實現在各省(區、市)門站環節建立“理想起步價”;存量氣價格分步調整。經過2014年8月10日和2015年2月28日兩次價格調整,實現存量氣與增量氣價格并軌。
經過十年努力,初步在各省(區、市)門站環節建立了天然氣“理想起步價”,但化肥用氣、居民生活用氣仍存在遺留問題;而2013年6月的價格調整,在未經試點的情況下,相當于以非居民增量氣價在全國實施了一次與替代能源的價格聯動;2015年2月的價格調整,則對全部非居民消費的天然氣價(化肥用氣除外)在全國又實施了一次與替代能源的價格聯動,且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
近十年中國天然氣價改的整個基調是政府模擬市場。天然氣價格的形成機制改革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著手:促進天然氣產業鏈向競爭性結構演變和政府“牽手”形成天然氣與其他替代能源間在用戶處的合理比價關系。國情約束使改革選擇了后者。天然氣生產商、供應商與管道等基礎設施運營商的一體化,導致了天然氣的捆綁定價。正因為如此,政府不斷宣稱天然氣價改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等,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最終目標的實現,需從產業鏈結構改革入手加以推動。從產業鏈結構意義上觀察,在這十年中也進行了一些小步、增量性的結構改革。
歐盟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經驗
歐盟整體的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以1998年第一個天然氣指令的頒布為開端,開始在各國推進,旨在形成競爭型產業鏈結構與內部一體化天然氣市場的改革,2009年以后改革速度加快,至2014年已歷時16年。其間,建立制度框架和監管機構,通過1998年、2003年、2009年的三個天然氣指令,推動建設歐盟競爭型天然氣產業鏈結構;通過2005年、2009年兩個天然氣管網管理條例等,建設歐盟內部一體化天然氣市場;通過完善監管機構,確保歐盟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
指令和條例等通過解除捆綁措施去除上中下游一體化,通過設定不同階段的市場開放程度推進改革進程,而采取第三方準入機制使管網使用者獲得無歧視的管輸服務;通過建立虛擬交易點來作為天然氣買賣雙方交易的平臺;通過建立管網規則協調各國管網系統的管理,解決跨境交易及歐盟內部一體化天然氣市場問題。
歐盟通過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其天然氣短期市場得到發展,形成了反映天然氣供需的競爭性天然氣價格,為歐盟天然氣長期協議定價與競爭性天然氣價格掛鉤提供了必要條件,促進歐盟天然氣長期協議定價向“氣—氣”掛鉤的定價機制轉變。
從歐盟和美國的經驗看,推動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使其變遷到競爭型的產業鏈結構,才能形成競爭性的天然氣氣源市場價格,而這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同時,中國天然氣產業鏈自2004年年底,以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全線正式商業運營為標志,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該階段仍將持續十年左右。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的難度巨大,從國外經驗和中國天然氣產業鏈所處的發展階段看,改革所需的持續時間應在十年左右。以加快推進改革而言,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奠定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制度框架。
中國正在加快推動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
黨的十八大后,我國開始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識,并謀劃改革藍圖,涉及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的地方很多。如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等。
2014年6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也明確提出,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系。
在國家頂層設計的引領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要求“深入推進政企分開,分離自然壟斷業務和競爭性業務,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由市場形成”,天然氣“管輸價格由政府定價”。
剛剛披露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針對電力產業鏈結構提出了明確、清晰的改革路線圖,從中可以更清晰地窺視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路線圖。
黨的十八大后凝聚起來的全面深化改革共識,為通過加快推進天然氣產業鏈結構改革、建立起現代能源市場體系提供了難得的改革“窗口期”。對結構改革的統籌規劃、細化落實、持續推進,是能否早日釋放改革紅利、奠定未來發展制度基礎的關鍵。來源: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