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持續加大,轉型中的山西,正在經歷陣痛。
曾經引以為榮的煤炭行業在當下呈“斷崖式”下滑趨勢。噸煤平均利潤大幅“跳水”,有煤炭行業人士苦笑稱,賣一噸煤的利潤還不夠一瓶飲料錢。
與此同時,宏觀經濟正步入以中高速增長為標志的新常態,增速放緩的背后,是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新的發展機遇恰恰就在這些轉換轉變中。誰抓住這些機遇,誰就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從而實現拓展產業新空間,打造經濟新增量。
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模式正在成為山西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支點,而這樣的探索和實踐,也正在成為推動山西長足進步的新引擎。
從“煤炭”堆里實現產業突圍對山西而言,豐富的煤炭資源是把挺折磨人的“雙刃劍”。
多年來,這個在外界看來無比艷羨的能源“寵兒”始終沒有掙脫資源型經濟困局的束縛。宏觀經濟的不景氣開端,總是山西首當其沖地被波及,而對煤炭產業的高度依賴也讓這個內陸省份每每陷入單一品種的資源困境。
是現實的判斷更是對未來發展的選擇,山西必須做出改變。轉型發展戰略就是基于這種背景下的不二之選: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從而實現一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中,轉型發展的迫切要求,與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對資源型產業的依賴,卻成為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
事實上,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在面臨較大壓力的同時,也催生著新的機遇。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一枝獨秀,正在成為轉型升級的標桿,并攜新興產業的優勢獲得長足的增長,逐漸在山西經濟舞臺上精彩紛呈。
以我省燃氣龍頭企業的國新能源為例,這家前身為省鄉鎮煤運企業的公司原本也是靠煤吃煤。2006年,國新能源便早早地開始嘗試向燃氣行業轉型,在煤炭企業經濟結構調整來回地陷入“形勢好了不愿調,形勢不好調不動”的囚徒困境中時,該企業在煤炭市場進入上升期后反倒加快了向清潔能源轉型的步伐,經過幾年的發展,燃氣已經成為國新能源的絕對主業,其產業分量占到了全省95%的燃氣區域和市場份額,成為全國少有的能夠在全省范圍內實現燃氣統籌調配的燃氣企業。與2006年相比,截至2014年底,銷售收入、利潤、總資產分別增長了40倍、32倍和12倍,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366位。
國新能源幾何式變化的發展,得益于產業的成功轉型,從煤到氣的戰略轉變,不僅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更是戰略構想的重塑。
燃氣成為山西能源重要板塊在山西能源格局中,已不再一煤獨大。除了煤電兩大傳統能源唱主角,包括天然氣、煤層氣、焦爐煤氣等能源正在逐漸撐起山西能源結構調整的一片天空。
壽陽縣居民弓愛萍以往用電磁爐和液化氣灶做飯,一個月得70元。而現在用上煤層氣,價格為2.1元/立方米,一個月只需要35元,一算賬省了一半。
大同市貨運司機張平自改用加氣重卡后,跑一趟車加LNG只用不到700元,而以前加油則至少需要1100元,按一天跑一趟算,省下的就是賺下的,如此,一個月就能多賺10000多元。
陽泉長青石油壓裂支撐劑公司自2012年把燃煤改為燃氣后,生產工藝穩定運行,產量增加了30%,能耗降低了10%,還大幅度地減少了二氧化硫排放。
在朔州,10家陶瓷企業投資2500萬元對15條生產線進行了燃煤隧道窯改造,全部使用了清潔能源,其中13條使用了冷煤氣,2條使用了天然氣,當年減排一氧化硫2225噸。
……
數字傳達的不僅是清潔能源利用量的增加,而且還是山西能源消費格局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從致力于車輛置換、用氣技改,實現用戶的降本增效,帶動整個行業的燃燒方式更新換代,擴大市場的“外延”,到優化企業內產業板塊組合,培植企業內生動力,增加市場的“內涵”。在這場從煤到氣的轉變中,改變的除了燃燒方式,還有產業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面升級,為山西區域內產業共生發展提供了完美的“和諧界面”。
如果說“氣化山西”是山西燃氣產業發展的世界觀,那么服務低碳生產力、低碳消費、新型產業集群、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五個服務”理念就是國新能源對這一產業路徑給出的方法論。
2015年2月1日,位于壽陽縣的我省首個煤層氣綜合利用示范園區迎來一批特殊的來訪者,全國兩會前夕,部分在晉全國人大代表到園區觀摩考察,充分肯定了園區對我省電力迎峰度夏、燃氣冬季保供的橋頭堡作用。
到十二五末,國新能源將氣化全省302個旅游景點,其中包括11個4A級旅游景區和3個5A級景區。換句話講,幾乎山西叫得上名的大小旅游景點,都已在“氣化”戰略實施名單里。
“氣化”的標簽還在向廣闊的農村區域“蔓延”中。在我省,政府有關部門與國新能源攜手編制氣化農村規劃,積極推進農村整治綜合管理,全省2.8萬個村子開始全面整治,氣化農村步伐明顯加快。
從居民用戶、CNG/LNG車輛、工業用戶、公福用戶、天然氣采暖面積、旅游景區……新能源的觸角,已經涵蓋輻射到了山西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氣化山西背后的“立體”賬頭頂是儀表和管網的密布穿梭,腳下是花草與地磚的勾連相間。在古縣澗河工業園區新落成的化工車間,兩條從河對岸往來的管線把傳統與現代連接。
這里是我省首個焦爐煤氣制天然氣項目。每天,河那邊來自古縣正泰煤氣化公司的煉焦副產氣,通過“焦爐煤氣凈化、甲烷化、膜分離”等國內領先水平的專利技術合成清潔的天然氣。就這樣,每年近2億標方焦爐煤氣被“改變”,所合成的1億立方米天然氣全部利用后,替代煤炭46萬噸,減排煙塵0.2萬噸、二氧化硫0.37萬噸、氮氧化物0.12萬噸。
以2013年山西省用氣量25.6億立方米為例,意味著當年替代近1200萬噸燃煤,減排氮氧化物3.07萬噸、二氧化硫9.47萬噸、煙塵5.12萬噸,對環境改善貢獻明顯。這也是為什么當年全國多次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但“意料之中”的山西卻給人以“情理之外”的表現:空氣質量明顯出現好轉,明顯優于周邊的北京、河北等地區。按照規劃,到2020年,山西省燃氣管線總里程將突破1.5萬公里,氣化人口基本實現全覆蓋,結合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的推廣,將逐步實現燃氣在民用領域全面替代燃煤,在重點工業領域部分替代燃煤。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按屆時全省224億立方米年用氣量計算,將能夠替代燃煤約1.03億噸,這將對山西的能源結構和環境改善產生根本性影響。
新產業呼喚新的資源配置格局燃氣產業的發展,不是哪一級政府或者哪幾個燃氣企業的事,而是全省上下共同的責任。事實上,一個新產業興起的同時,也對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在資源的配置過程中,各發展主體必須立足發展全局,突出自身優勢,從而實現全省資源的最優配置。
目前,山西煤層氣勘探井多,但氣源分散,煤層氣管網建設已具備一定規模,但由于氣權分屬不同企業,建成的大型輸氣管道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如沁水盆地作為山西煤層氣“十二五”規劃的產業化基地,但氣權分屬不同企業,暫時無法做到煤層氣的規模化輸出。
全面實現氣化山西,農村燃氣改造工程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由于農村居民居住分散,致使燃氣入戶安裝費用較大且經濟效益較低,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對用戶及燃氣建設企業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類似的困難和問題始終困擾著……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這就對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站在全省角度,在實現產業資源的更好配置上做足文章,通過政策的力量讓新興產業走得更快更好。
省委書記王儒林提出的“六大發展”戰略部署中,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安全發展都對燃氣產業的培植與其能量的進一步釋放,有著極為重要的含義,其深遠意義及作用毋庸諱言。
正是基于省委、省政府的這一戰略布局,在國新能源,按照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拓展燃氣展業鏈條的思路,燃氣利用設施建設也正掀開高潮,僅2015年就將建成CNG/LNG加氣站124座,與此同時,兩座焦爐煤氣甲烷化工廠并網貫通,3個熱點聯產項目也正漸次鋪開,9個液化工廠南北相望……
山西燃氣產業,正步入價值創造的發展新軌跡。來源: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