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力上游的同時,中海油正加速打造天然氣全產業鏈。
記者9月13日獲悉,中海油旗下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簡稱中海氣電)已與珠海港電力能源有限公司(簡稱珠海港電力)簽署合資合同,將共同設立中海油珠海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這已是中海油在國內的第六個天然氣發電項目。
在此之前,中海氣電已經在廣東、福建、海南、浙江四省建設了5個天然氣發電項目,目前發電量為59.7億千瓦時,裝機容量221萬千瓦。
“推進天然氣發電,做全LNG產業鏈,這是中海油近期的重點之一。”中海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部長楊宏濱表示,“十二五”期間,中海油將建設華南和華北兩個區域發電中心? “我們的規劃是,2015年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77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1570萬千瓦。”
中海油珠海建電廠
根據合同,在中海油珠海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中,中海氣電將持股75%,而珠海港電力持股25%。第一期建設2 臺390MW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熱聯產機組,預計總投資額為31 億人民幣。
珠海港發布的公告顯示,珠海天然氣發電項目的氣源將主要來自于中海油荔灣3-1氣田以及中海油于珠海高欄港建設的LNG接收站。
“中海油-1氣田和珠海陸地終端預計可于2012年年底投產,初期處理海上天然氣規模為每年50億~100億立方米。而對于中海油LNG接收站終端,首期建設每年可引進307萬噸LNG,預計可于2015年投產。有這兩個項目互為補充,珠海天然氣發電的氣源將有穩定的保障。”珠海港董秘辦人士說,雖然天然氣價格也會隨著國際油價而波動,但珠海項目以中海油荔灣3-1氣田的海上天然氣為依托,可以在供氣合同中爭取長期穩定的氣價。
“在珠海建電廠主要是為了配合南海荔灣3-1號氣田的開發。”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說,荔灣3-1是我國第一個大型深水天然氣田,目前中海油已經與李嘉誠旗下的赫斯基能源公司達成共同開發協議,項目的整體發展計劃也已經上報,預計2013年底可從荔灣3-1氣田開發出天然氣。
事實上,天然氣發電已經成為中海油開拓天然氣市場的主攻方向。
“與民用天然氣相比,工業用氣的價格要高不少,因此,工業用氣,特別是電廠一直是我們主要銷售目標。”中海油銷售深圳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說,以廣東大鵬進口的澳洲LNG為例,其銷往電廠的比例達到總氣量的約65%。而來自卡塔爾的LNG,也以銷售電廠為主。
“除了我們在廣東中山以及惠州自有的兩家天然氣電廠之外,我們還與深南電、深能源等地方電力企業簽訂了長期合同。現在廣東地區的燃油電廠已經大部分使用天然氣發電。”該人士說。
據記者了解,燃油電廠發電原料既可以用天然氣也可以用燃料油。但現在由于燃料油價格上漲較快,而且受到環保部門嚴格控制,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華南電廠開始傾向于使用天然氣發電。
全球天然氣發電升溫
中海油的天然氣發電戰略似乎正順應時勢。
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近日發布的最新版《2030年能源展望報告》稱,至2030年,世界能源結構將發生重大改變。天然氣占全球能源的比例將從約20%增至約25%,將超過煤炭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而天然氣需求急劇上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發電領域的需求急劇上升。
而據接近國家能源局的人士稱,在即將公布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中,國家首次提出到2015年全國天然氣發電裝機達6000萬千瓦的目標。
目前,我國天然氣發電規模僅為2800萬千瓦。這意味著,5年內我國天然氣發電規模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實現翻倍增長。
與傳統的火電相比,天然氣發電更符合目前環保的趨勢,天然氣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燃煤電廠的42%,氮氧化物排放量則不到燃煤電廠的20%。
中海氣電國際貿易公司一位國際商務師稱,特別是日本核電站事故之后,不少國家凍結了新的核電項目,天然氣發電的市場價值更是迅速提升。
上述國際商務師稱,在 2010-2011年初的國際LNG交易中,曾出現短暫的買方市場形勢,但在日本核電危機之后,LNG貿易量大增,這將使得未來幾年的市場主動權重新回到賣方手中。
“日本地震之前的一段時間,LNG長期合同價格持續走低,在此形勢下,亞洲進口商對市場形勢普遍持樂觀態度,并且鉚足了勁,準備繼續打壓長期合同價格。然而,日本核電危機之后,局勢迅速變換,現在要求長期合同價格讓步已經越來越艱難。”該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