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隨著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多方代表共同啟動點火按鈕,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正式點火通氣。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正式進入中國,并通過我國新疆境內的霍爾果斯計量站與國內西氣東輸3線相連。
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起源于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的格達伊姆,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設計輸氣能力為250億立方米/每年,約占我國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2%。
溫度、壓力、累計流量、瞬時流量、硫化氫、二氧化碳、發熱量、水露點……天然氣輸送中涉及的這些重要參數怎樣才能測量得準確可靠,如何才能保證測量結果國際等效,執行什么標準才能得到天然氣交接各方的認可?
作為連接中亞-中國能源動脈的樞紐和中哈兩國海關監管場所,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霍爾果斯計量站的計量能力自然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而為霍爾果斯計量站提供技術支撐和培訓服務的,正是代表國家最高計量技術水平的中國計量院。
為保證計量結果的準確可靠與國際等效,并得到貿易交接各方的認可,C線正式通氣前,首先必須對C線所有的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校準,同時對運行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中國計量院接到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的委托任務后,專門成立了專題服務工作組,成員由來自中國計量院業務服務部、熱工所、新能源環境所的9名專家組成。
6月上旬,雖然新疆的空氣中還到處彌漫著“5.22暴力恐怖事件”后的緊張的氣氛,中國計量院專題服務工作組專家們還是來到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霍爾果斯計量站,開始了他們的專題服務之旅。
據此次專題服務工作組組長、中國計量院業務服務部主任汪洪軍介紹,由于檢定校準內容涉及多種物理和化學量值,為實現被測量值的準確可靠和國際等效,服務工作組借助國家計量基標準資源共享平臺和國家標準物質資源共享平臺的查新和搜索功能,再次確認國家最新發布的檢定規程、校準規范和已被認可的國際等效校準測量能力(CMCs),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培訓方案。
在前期工作計劃和培訓方案的基礎上,服務工作組抵達霍爾果斯后,首先和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相關人員召開了專題會,研討確定了最終方案。隨即分為溫度、壓力、氣體、流量和培訓5個小組,開始了檢定校準和人員培訓工作。
一會兒穿著厚外套在20℃的恒溫實驗室,一會兒又跑到烈日當空、紫外線極強、氣溫高達近40℃的室外進行現場在線實驗……在艱苦的環境下,為了確保C線能夠按計劃通氣,服務工作組幾乎沒有上下班的概念,一檢就是好幾天。每一個參數都得到多次測量,每一個檢測數據都被認真記錄,因為他們知道,一個小小的疏忽和誤差,不僅可能造成無法估量的國際貿易損失,更會影響中國計量的服務能力和形象。
經過8天的緊張工作,服務工作組圓滿完成了此次專題服務工作。得到監管部門中哈兩國海關以及委托部門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的高度贊揚。臨別之際,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的領導們和服務工作組的9位專家一一握手。“正是有了你們的辛苦付出,我們才能對報出的每一個計量數據充滿信心!”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偉滿懷感激地說。
“我們此次到霍爾果斯不只是為C線做好專題服務,還要完成A/B線周期性檢定服務。”汪洪軍說,對于服務工作組來說,這已經是他們第5次為霍爾果斯計量站提供服務了。
早在2009年,中亞天然氣管道A/B線正式開始向中國供氣前夕,經中哈兩國海關允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哈國家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就共同委托中國計量院對影響其天然氣輸送安全和結算的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服務,復檢周期為一年。截至目前,中國計量院已承擔并順利完成5次該計量站委托的計量檢定校準服務。
“情系藍金檢定,確保國門計量”,懸掛在中國計量院業務大廳的錦旗,無聲地傳達著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的贊譽和感激。
目前,設計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的中亞天然氣管道A/B線,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向國內轉供,已造福了全國25個省市區逾5億人的生活。待2015年底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相關配套設施全面建設后,中亞天然氣管道全線輸送能力將提升至每年550億立方米,屆時將可滿足國內約23%的天然氣消費需求。在中亞天然氣每一筆交易里,在通往祖國大江南北的每一立方米中亞進口天然氣里,都凝聚著計量人的心血,凝聚著計量人的責任和承諾。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