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氣特許經營監管中,熱值作為天然氣質量標準的一個重要維度,應該得到強化監管,這也是燃氣供應商和終端用戶的利益核心和矛盾所在。從公平計量的角度看,天然氣計量方式需要從體積計量轉向能量計量;從科學利用的角度看,天然氣計量方式也需要從體積計量轉向能量計量。
在國內天然氣貿易計量中,不論是氣態形式還是液態形式,一般都是用體積或重量來計量。
然而,在天然氣終端交易環節,由于如壓力(管道運行壓力和大氣壓力)、溫度、流速等各種因素影響,均會影響目前國內通行的體積計量方式精確度。假設計量器具在法定的誤差范圍之內,除了海拔較高或常年溫度高于25℃的區域,燃氣供應商會獲得正偏差,即該條件下體積計量數值有利于燃氣供應商,在其它區域的體積計量數值則一般有利于用戶。為了減少體積計量數值偏差,一般會加裝溫度、壓力等修正儀使其計量數值接近“準確值”。供銷差這個頑疾一直困擾著燃氣供應商,除了惡意盜氣和少量漏氣,計量差值是導致供銷差的主要因素,燃氣供應商也為減少供銷差花費了大量的資源,成效卻不盡如人意。
事實上,在目前國際貿易中,天然氣能量計量與計價是最流行天然氣貿易和消費的計量和結算方式,能量計量才能科學合理地反映其價值。
一方面,天然氣更多地被用作燃料,其作為清潔燃料的核心價值在于熱值。如今隨著越來越多LNG接收站投產,以及輸氣管網逐步聯網,不少地區均呈現出多氣源供應的格局,然而不同氣源成分和熱值各有差別,天然氣采用體積計量,從根本上不能完整反映天然氣的核心價值,甚至使其價值和價格發生嚴重偏差。據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研究院得出的結論:相同體積、不同產地的天然氣,發熱量最大變化為6.1MJ/Nm3,變化幅度達到14.8%。
另一方面,目前的“同網同價”對終端用戶存在不公平。以深圳市為例,由廣東大鵬LNG提供的單位體積天然氣熱值(低熱值和高熱值)比西氣東輸二線高出10%左右,但終端價格在西二線進入深圳之后并未經過成本分析和聽證,直接沿用了之前的價格,由于兩種氣源不可能均勻混合,一部分終端用戶就有可能因此比另一部分終端用戶支付更多的費用。而燃氣供應商以較高熱值天然氣的價格出售較低熱值天然氣,則可能因此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對終端用戶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這在由LNG過渡到管輸氣的區域較為普遍。
在生產活動領域,體積計量方式也使生產者無法準確掌握成本,進而削弱其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以計量儀器與用氣量不匹配為例,存在“小馬拉大車”(小時用氣量長期大于計量儀器的最大量程或合理計量上限值)或“大馬拉小車”(小時用氣量長期小于計量儀器的最小量程或合理計量下限值)等現象,這些都會造成少計量體積,終端用戶可能因此“降低了成本”(實際的天然氣消耗量并沒有減少,可能導致生產者怠于生產改進),但若燃氣供應商一旦就此協商計量工藝改造優化后,又可能會導致其產品喪失價格競爭力。如日常陶瓷產品,燃料價格對產品的價格影響非常大。此外,體積計量方式還會使生產者采取的節能減排措施不當或失效。
因此,筆者認為,在燃氣特許經營監管中,熱值作為天然氣質量標準的一個重要維度,應該得到強化監管,這也是燃氣供應商和終端用戶的利益核心和矛盾所在。從公平計量角度看,天然氣計量方式需要從體積計量轉向能量計量;從科學利用角度看,天然氣計量方式也需要從體積計量轉向能量計量。
目前,北美、南美、歐洲和亞洲大多數國家的天然氣交易合同均采用能量計量和結算費用。在我國,未來天然氣進口量將進一步提升,全國性天然氣交易平臺也將逐步形成,可以預見,作為一個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的大市場,中國深度參與天然氣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的關系會更加豐富,同時,隨著國內交易主體、需求、方式等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均需要天然氣以能量計量作為基礎支撐。
需要指出的是,能量計量很復雜,不僅涉及技術,還有法規、政策、價格體系等,需要多層面、多部門聯合推進。改變這些,需要決心和成本,也許目前正在熱炒的能源互聯網提供了機遇。 來源:中國燃氣網
在國內天然氣貿易計量中,不論是氣態形式還是液態形式,一般都是用體積或重量來計量。
然而,在天然氣終端交易環節,由于如壓力(管道運行壓力和大氣壓力)、溫度、流速等各種因素影響,均會影響目前國內通行的體積計量方式精確度。假設計量器具在法定的誤差范圍之內,除了海拔較高或常年溫度高于25℃的區域,燃氣供應商會獲得正偏差,即該條件下體積計量數值有利于燃氣供應商,在其它區域的體積計量數值則一般有利于用戶。為了減少體積計量數值偏差,一般會加裝溫度、壓力等修正儀使其計量數值接近“準確值”。供銷差這個頑疾一直困擾著燃氣供應商,除了惡意盜氣和少量漏氣,計量差值是導致供銷差的主要因素,燃氣供應商也為減少供銷差花費了大量的資源,成效卻不盡如人意。
事實上,在目前國際貿易中,天然氣能量計量與計價是最流行天然氣貿易和消費的計量和結算方式,能量計量才能科學合理地反映其價值。
一方面,天然氣更多地被用作燃料,其作為清潔燃料的核心價值在于熱值。如今隨著越來越多LNG接收站投產,以及輸氣管網逐步聯網,不少地區均呈現出多氣源供應的格局,然而不同氣源成分和熱值各有差別,天然氣采用體積計量,從根本上不能完整反映天然氣的核心價值,甚至使其價值和價格發生嚴重偏差。據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研究院得出的結論:相同體積、不同產地的天然氣,發熱量最大變化為6.1MJ/Nm3,變化幅度達到14.8%。
另一方面,目前的“同網同價”對終端用戶存在不公平。以深圳市為例,由廣東大鵬LNG提供的單位體積天然氣熱值(低熱值和高熱值)比西氣東輸二線高出10%左右,但終端價格在西二線進入深圳之后并未經過成本分析和聽證,直接沿用了之前的價格,由于兩種氣源不可能均勻混合,一部分終端用戶就有可能因此比另一部分終端用戶支付更多的費用。而燃氣供應商以較高熱值天然氣的價格出售較低熱值天然氣,則可能因此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對終端用戶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這在由LNG過渡到管輸氣的區域較為普遍。
在生產活動領域,體積計量方式也使生產者無法準確掌握成本,進而削弱其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以計量儀器與用氣量不匹配為例,存在“小馬拉大車”(小時用氣量長期大于計量儀器的最大量程或合理計量上限值)或“大馬拉小車”(小時用氣量長期小于計量儀器的最小量程或合理計量下限值)等現象,這些都會造成少計量體積,終端用戶可能因此“降低了成本”(實際的天然氣消耗量并沒有減少,可能導致生產者怠于生產改進),但若燃氣供應商一旦就此協商計量工藝改造優化后,又可能會導致其產品喪失價格競爭力。如日常陶瓷產品,燃料價格對產品的價格影響非常大。此外,體積計量方式還會使生產者采取的節能減排措施不當或失效。
因此,筆者認為,在燃氣特許經營監管中,熱值作為天然氣質量標準的一個重要維度,應該得到強化監管,這也是燃氣供應商和終端用戶的利益核心和矛盾所在。從公平計量角度看,天然氣計量方式需要從體積計量轉向能量計量;從科學利用角度看,天然氣計量方式也需要從體積計量轉向能量計量。
目前,北美、南美、歐洲和亞洲大多數國家的天然氣交易合同均采用能量計量和結算費用。在我國,未來天然氣進口量將進一步提升,全國性天然氣交易平臺也將逐步形成,可以預見,作為一個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的大市場,中國深度參與天然氣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的關系會更加豐富,同時,隨著國內交易主體、需求、方式等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均需要天然氣以能量計量作為基礎支撐。
需要指出的是,能量計量很復雜,不僅涉及技術,還有法規、政策、價格體系等,需要多層面、多部門聯合推進。改變這些,需要決心和成本,也許目前正在熱炒的能源互聯網提供了機遇。 來源:中國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