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西氣”輸到了江蘇
2003年7月,隨著西氣東輸一線南京長江盾構隧道的建成,西氣東輸工程貫通。
2015年9月25日,沿著陡峭的臺階鉆進隧道,值班的武警告訴記者,全長1992米的隧道,他們每天每人要走三遍。12年過去了,如今,中國石油在江蘇境內共有1600多公里天然氣管道,包括1條干線、2條支干線、4條聯絡線、9條支線。
“截至目前,西氣東輸供氣量累計833億立方米,占據江蘇省天然氣消費量的84%,約占西氣東輸管輸量的三分之一。供氣范圍覆蓋了蘇南、蘇中、蘇北地區共13個地級市,84家用戶企業。”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副總經理陳正惠說。除了1600多公里的管道外,西氣東輸在江蘇還有2座地下儲氣庫(金壇儲氣庫、劉莊儲氣庫)、1座LNG接收站,它們將在供氣緊張時起到救急的作用。
9月26日,中秋節前的傍晚,一輪圓月掛在海面上,距海岸14公里的如東西太陽沙人工島安靜如斯。島上立著四個巨大的圓罐,大大小小管道盤結,這是江蘇LNG接收站。據稱,每座圓罐儲存的液化天然氣,可保證近1億個3口之家的家庭1天的用氣。
省發改委能源局油氣處趙兵處長說,“十二五”期間,我省實施“氣化江蘇”戰略,提出“市市通,縣縣通,鎮鎮通”,“正是這樣一個完善的天然氣體系,才使得‘氣化江蘇’戰略有了實施的基礎。目前,江蘇的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已經上升至5%。”
減少的有害物質可堆大山
作為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天然氣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天然氣的利用,對環保有重要意義。
2002年,我省煤炭用量高達9000萬噸,占全省能源消費量的77%。江蘇國信淮安燃氣發電有限公司是蘇北地區首座天然氣發電廠,副總經理盧偉國說,發電以來,已取代了當地32個小鍋爐,“我們公司一共75名員工,而同等規模的煤電廠要300人。”
按西氣東輸每輸送1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替代標煤1300萬噸,減少61萬噸有害物質、4400萬噸二氧化碳酸性氣體排放來計算,西氣東輸向江蘇省供氣的833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于替代標煤1.08億噸,減少氮氧化物100萬噸、粉塵183萬噸,二氧化碳酸性氣體3.67億噸。減少的有害物質相當于在1萬平方米的平地上,堆起116米高的一座大山。2014年,我省空氣達標率比2013年上升3.9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比2014年同期空氣質量達標率上升8.1個百分點。
優質能源的利用,也為我省經濟轉型升級添加助力。紡織行業是常州武進的傳統產業,紡織后整理中的定型工藝原來都是使用燃煤的導熱油爐。該生產工藝能源浪費很大,安全隱患大,當時國內還沒有使用天然氣的先例。“‘西氣’來了后,企業通過不斷研究,使用天然氣直接燃燒加熱替代原來的燃煤導熱油爐,由于天然氣加熱快,生產速度明顯提高,產品質量也非常穩定。目前武進區使用天然氣直燃技術的定型機已經接近100臺,該技術顛覆了紡織行業的定型工藝。”趙兵說。
加大投入有望告別“氣荒”
陳正惠介紹,未來中國石油將在江蘇繼續加大投入,提升天然氣供應和應急能力。隨著88.77公里的如東-海門-崇明島輸氣管道工程的建設,以及中俄天然氣管道的興建,未來,江蘇以及周邊的上海等長三角經濟帶對于天然氣的需求,也將得到有力保證,“氣荒”有望成為過去時。
為解決江蘇省及上海市對天然氣日益增長的需要,如東-海門-崇明島輸氣管道工程計劃今年投產,遠期供氣量可達135億立方米。今年6月開工的中俄東線中國段,途經包括江蘇在內的8個省市區,止于我省甪直聯絡站,干線全長3054公里。管道建成后,我國東北、環渤海和長三角用氣市場相連,保障了天然氣供應安全,這也將為江蘇未來天然氣利用提供更為可靠的資源保障。此外,未來中國石油還將在江蘇境內再建設兩座儲氣庫——淮安儲氣庫和楚州儲氣庫。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認為,從發達經濟體的實踐來看,優質能源對于提升經濟質量貢獻度不斷加大,在環境壓力下,世界范圍內已經有加快進入“氣體能源時代”的趨勢。中國各級政府應在能源消費革命中重視天然氣的作用,在新的能源時代搶占先機。目前中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僅為5.3%,遠低于世界各國平均24%的水平,更比美國低25%。“中國已經提出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比重達到10%的戰略目標,這也為江蘇天然氣市場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來源: 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