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價格在過去一年里遭遇崩盤,液化天然氣(LNG)市場也不例外地經歷價格暴跌。
過去五年天然氣需求高漲,推動價格上漲
過去五年里,有大量的LNG出口終端投入建設,出口商們紛紛瞄準天然氣價格極高的亞洲地區,期望大賺一筆。在日本福島核危機之后,LNG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2011年被迫關掉逾50座核反應堆之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而在核泄漏事件之后,多座反應堆被關閉,日本核能發電暫停,不得不依靠昂貴的進口燃料,如煤、天然氣和石油等來提供電力。隨著日本對進口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推動了LNG價格走高。
而反觀中國,盡管能源匱乏使得其對各種商品有著巨大的進口需求,然而在天然氣市場上,中國卻并不是胃口極大的消費者——其大部分電力生產依靠煤炭而非天然氣。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正致力于積極治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這大大增加了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因此,在近年內,世界各地的LNG出口項目激增,天然氣市場似乎一片繁榮。
天然氣市場現狀:需求疲軟、供給持續增加
但事實上,天然氣價格卻并未同其出口量一樣,有喜人的表現。在最近一年內,LNG價格經歷了暴跌,亞洲價格從2014年年初的2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一路下跌至如今的約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受多方因素影響,LNG出口商期望的利好情形并未出現。
首先是石油價格的崩潰。液化天然氣價格在很大程度上與原油價格掛鉤,因此油價暴跌拖累了液化天然氣價格。但是,引起LNG價格下跌的因素不只是石油市場的崩盤,一些不利于LNG出口商的基本面因素同樣拉低了LNG價格。
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其天然氣需求減少,2015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而在2014年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還有10%的增長。此外,在中國,與LNG相比,其他能源資源更加便宜——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價格都比天然氣價格低。
與此同時,日本核能正在慢慢恢復。今年8月,日本首個核反應堆重新上線。預計,日本九州將會在10月重啟第二個核反應堆。而到2016年,還會有11個核反應單位將被重啟。可以預計,更多的核能發電會減少日本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需求。
從IEA預測的2014年至2020年各國家和地區的LNG進口量變化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天然氣進口量減少,而中國的進口量雖然仍將增加,但增幅低于經合組織(OECD)中的歐洲國家。
再來看供給方面。近年來,各大出口商競相建造液化天然氣出口終端,這導致天然氣供應量大大增加。各大公司紛紛在美國墨西哥灣、澳大利亞、非洲東部、俄羅斯等地建造新的天然氣生產設施。據國際燃氣聯盟(International Gas union)的報告,在2014年年底,全球天然氣液化能力達3.01億噸/年,并且仍有1.28億噸/年的液化能力正在建造中,這意味著全球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將在未來幾年提高40%以上。然而,與與日俱增的供應能力形成反差的是中國經濟放緩和日本對LNG進口需求下降所導致的需求疲軟。
熊市難以扭轉
最終,天然氣市場進入供應過剩的局面。自2014年以來,液化天然氣價格已經下降了超過一半,更為“鬧心”的是新的供應源又在今年進入市場,供求不均的局面日益加重,天然氣市場已然進入熊市。今年9月,澳大利亞第三大油氣公司桑托斯投資160億美元的格拉德斯通液化天然氣(Gladstone LNG)出口項目正式投產;美國著名天然氣公司切尼爾能源公司(Cheniere Energy)的Sabine Pass終端——美國首個獲批出口的LNG終端有望在2015年第四季度裝船出口。
如此一來,更多的天然氣供應涌入市場,現貨價格很有可能會低于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從IEA預測的2005—2020年各國家和地區LNG出口能力增加情況可以看出,在未來5年內,仍有大量的供應增加,而大部分的增量來自于美國以及澳大利亞。
花旗銀行分析指出,2018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將會有2500萬噸/年的超額供給,若是所有計劃建造的LNG出口終端正式投產,在未來10年,天然氣供應過剩將會激增。而到2025年供給量可能會超過需求額的三分之一。事實上,巨量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使得天然氣市場成為買方市場——天然氣進口方有著議價優勢和能力。
在日本,一些知名進口商拒絕簽署長期合同。進口商們希望獲得轉售天然氣的能力,因此開始對出口商們施壓以更改合約條款。通常,進口商們以高于現貨市場的價格簽訂長期購買協議,然而,一旦進口商們不再傾向于簽訂長期合約時,傳統商業模式改變,天然氣價格將會受到沖擊。 來源:中財網
過去五年天然氣需求高漲,推動價格上漲
過去五年里,有大量的LNG出口終端投入建設,出口商們紛紛瞄準天然氣價格極高的亞洲地區,期望大賺一筆。在日本福島核危機之后,LNG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2011年被迫關掉逾50座核反應堆之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而在核泄漏事件之后,多座反應堆被關閉,日本核能發電暫停,不得不依靠昂貴的進口燃料,如煤、天然氣和石油等來提供電力。隨著日本對進口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推動了LNG價格走高。
而反觀中國,盡管能源匱乏使得其對各種商品有著巨大的進口需求,然而在天然氣市場上,中國卻并不是胃口極大的消費者——其大部分電力生產依靠煤炭而非天然氣。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正致力于積極治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這大大增加了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因此,在近年內,世界各地的LNG出口項目激增,天然氣市場似乎一片繁榮。
天然氣市場現狀:需求疲軟、供給持續增加
但事實上,天然氣價格卻并未同其出口量一樣,有喜人的表現。在最近一年內,LNG價格經歷了暴跌,亞洲價格從2014年年初的2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一路下跌至如今的約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受多方因素影響,LNG出口商期望的利好情形并未出現。
首先是石油價格的崩潰。液化天然氣價格在很大程度上與原油價格掛鉤,因此油價暴跌拖累了液化天然氣價格。但是,引起LNG價格下跌的因素不只是石油市場的崩盤,一些不利于LNG出口商的基本面因素同樣拉低了LNG價格。
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其天然氣需求減少,2015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而在2014年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還有10%的增長。此外,在中國,與LNG相比,其他能源資源更加便宜——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價格都比天然氣價格低。
與此同時,日本核能正在慢慢恢復。今年8月,日本首個核反應堆重新上線。預計,日本九州將會在10月重啟第二個核反應堆。而到2016年,還會有11個核反應單位將被重啟。可以預計,更多的核能發電會減少日本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需求。
從IEA預測的2014年至2020年各國家和地區的LNG進口量變化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天然氣進口量減少,而中國的進口量雖然仍將增加,但增幅低于經合組織(OECD)中的歐洲國家。
再來看供給方面。近年來,各大出口商競相建造液化天然氣出口終端,這導致天然氣供應量大大增加。各大公司紛紛在美國墨西哥灣、澳大利亞、非洲東部、俄羅斯等地建造新的天然氣生產設施。據國際燃氣聯盟(International Gas union)的報告,在2014年年底,全球天然氣液化能力達3.01億噸/年,并且仍有1.28億噸/年的液化能力正在建造中,這意味著全球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將在未來幾年提高40%以上。然而,與與日俱增的供應能力形成反差的是中國經濟放緩和日本對LNG進口需求下降所導致的需求疲軟。
熊市難以扭轉
最終,天然氣市場進入供應過剩的局面。自2014年以來,液化天然氣價格已經下降了超過一半,更為“鬧心”的是新的供應源又在今年進入市場,供求不均的局面日益加重,天然氣市場已然進入熊市。今年9月,澳大利亞第三大油氣公司桑托斯投資160億美元的格拉德斯通液化天然氣(Gladstone LNG)出口項目正式投產;美國著名天然氣公司切尼爾能源公司(Cheniere Energy)的Sabine Pass終端——美國首個獲批出口的LNG終端有望在2015年第四季度裝船出口。
如此一來,更多的天然氣供應涌入市場,現貨價格很有可能會低于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從IEA預測的2005—2020年各國家和地區LNG出口能力增加情況可以看出,在未來5年內,仍有大量的供應增加,而大部分的增量來自于美國以及澳大利亞。
花旗銀行分析指出,2018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將會有2500萬噸/年的超額供給,若是所有計劃建造的LNG出口終端正式投產,在未來10年,天然氣供應過剩將會激增。而到2025年供給量可能會超過需求額的三分之一。事實上,巨量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使得天然氣市場成為買方市場——天然氣進口方有著議價優勢和能力。
在日本,一些知名進口商拒絕簽署長期合同。進口商們希望獲得轉售天然氣的能力,因此開始對出口商們施壓以更改合約條款。通常,進口商們以高于現貨市場的價格簽訂長期購買協議,然而,一旦進口商們不再傾向于簽訂長期合約時,傳統商業模式改變,天然氣價格將會受到沖擊。 來源: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