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氣價改在2015年迎來重大突破。然而,改革之路任重道遠,民用氣與非民用氣門站價何時并軌?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能否發展成為第三大天然氣現、期貨交易中心?國內天然氣產業鏈價格機制何時得以完善?諸多問題將考驗改革者的智慧和決心。
2015年11月初,國家發改委對外披露,正抓緊起草推進價格機制改革專項行動計劃,推動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在天然氣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動價格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這意味著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向縱深推進,天然氣價將加快由政府定價向市場定價過渡。
與之同時,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傳出消息,稱將在12月結束試運行,進入正式營運期。有關負責人指出,該中心將成為中國天然氣價改的探索者。
機制和平臺都在逐漸形成,這在氣價“雙軌制”持續的一年前很難想象。縱觀2015這一年,天然氣價改不但以非民用氣價并軌完成了“破冰之旅”,還在《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推動下“提速”前進。這是中國天然氣價改的播種之年,未來幾年的收獲可期。
這一年的改革始于2月28日,國家發改委以一紙調價通知吹響號角。通知稱,4月1日起將各省份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0.04元。這消除了存量氣與增量氣每立方米0.48元的價差,實現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的并軌。
并軌實現的契機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國際油價暴跌,這也是國內首次大幅下調非民用氣的增量氣價格。有專家測算,這將使企業用氣成本減少300億元。一位國家發改委官員當時透露,在總結此次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發改委還將繼續推動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相關配套,為最終全面放開非居民用氣價創造條件。
此項改革全面理順了非民用天然氣價,同時意味著國內天然氣價改完成“破冰之旅”。2013年起國家發改委已加快理順天然氣定價機制的步伐,沿著“先局部試點、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分步與市場化替代能源價格接軌”的方式進行。當年7月,中國實施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非民用天然氣開始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增量氣門站價格一步調整到與可替代能源價格保持合理比價的水平,存量氣價計劃在2015年調整到位。
盡管2013年實施“雙軌制”過渡有著計劃經濟的痕跡,但當非民用天然氣價在2015年真正完成并軌,其市場效應迅速放大。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就表示,這次并軌讓國家形成一個整體天然氣價,其后慢慢通過天然氣交易市場,促使天然氣價穩定有降,形成一種價格,讓上、中、下游都適應市場化。這為達成“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的最終目標,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另一項天然氣價改試點也在2015年“開了花”。2014年底,上海市政府批準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展天然氣現貨交易。2015年7月1日,該中心啟動試運行。最新消息是,試運行將在12月結束,然后進入正式營運期。
在試運行的4個月中,中心交易量穩步上升,最高日交易量已突破1億立方米。會員數也持續增長,截至10月31日累計收到164份天然氣行業企業開戶申請,其中135家已完成交易系統錄入。此外,在第三方機構11月初發布的“中國要素市場綜合排行榜”中,該中心排名升至第10位,在大宗商品交易領域形成了一定影響力。
這個交易中心在天然氣價改中被賦予重要使命。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中心價值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改變現有“年、月、周、日”的計劃體系,通過現代化交易系統和交易模式設計,用市場方式來保障上下游企業的平穩運營和用氣需求;二是真正實現公平、公開的交易環境,為國內客戶創造一個進出方便、交易自由、風險可控、品類完整的天然氣采購市場;三是逐步增加現有天然氣市場的靈活性和流動性;四是推廣國內天然氣由體積計價、重量計價轉向熱值計價,解決管道氣與LNG長期存在的熱值差問題,打通液態氣與氣態氣的置換流通通道,同時也順應國際潮流,為未來對接國際天然氣市場打下基礎。
交易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成立之初確定了“先現貨后期貨”的發展模式,但會在爭取有關部門批準的前提下,在現貨交易活躍的基礎上,逐步開展中遠期合同交易,最后再爭取開展天然氣期貨交易。該中心將成為國內天然氣價改的探索者。
除了平臺試點,公開招標也成為中國天然氣領域2015年的市場化改革嘗試。10月20日,新疆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招標出讓項目招標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公開出讓5個區塊,吸引了包括中石化、新疆能源、京能集團、美都能源等13家國企、民企參與競爭。這是國土資源部首次嘗試放開石油天然氣勘探市場,允許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標志著以新疆為試點的常規油氣資源上游領域改革正式破冰。這與國家發改委積極推進油氣價改遙相呼應。
11月5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價格改革和價格監督檢查工作有關情況。發布會透露,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的“要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以及《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國家發改委正起草專項行動計劃,進一步細化重點領域價格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下一步將重點在天然氣、電力等關鍵環節,推動價格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表示,現在天然氣價格放開比重已達40%,同時在上海建立了天然氣交易市場,將結合競爭性環節天然氣價格的放開,引導放開價格的天然氣進入市場交易。現在天然氣領域充分競爭格局還沒形成,只是適度競爭,國家發改委將結合市場發展狀況,推動相關環節價格放開,進一步研究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方案成熟后將會對外發布。這些都是國內天然氣價改“提速”的積極信號。
應當看到的是,天然氣價格改革其實是一個世界性命題。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北美以美國為先驅,歐洲以英國為代表,分別開始了相關改革。
美國的改革從放開“新氣”價格開始,經過輸氣管道第三方進入和獨立經營的天然氣工業體制改革,天然氣購銷從長期合同轉變為短期合同和現貨交易,并在管道樞紐建立天然氣交易市場(中心)。1990年,天然氣期貨在紐約商交所上市交易,形成目前“氣一氣”競爭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此種機制下,天然氣價格基于供求關系,由不同氣源間的競爭決定。天然氣交易以短期現貨交易(1~3個月)為主,由雙方協商或在天然氣交易市場(中心)進行,成交價格參照價格基準點的天然氣現貨和期貨價格。這可算是真正意義的市場化定價模式。
英國天然氣價格改革以英國天然氣公司私有化為突破口,將管道運輸業務與上游生產和銷售業務分離,通過天然氣現貨交易逐漸形成NBP虛擬天然氣交易市場。此種經驗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歐洲推廣,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和法國等相繼建立天然氣交易市場,實行隨市場供求關系而變化的價格機制。但業界認為,由于天然氣工業體制機制和供需結構的復雜性,此種改革至今仍“在路上”。
中國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可追溯到2005年。當時,價格管制放松,國家發改委決定將天然氣出廠價統一改為實行政府指導價,建立了價改的方向和目標。2011年,部分省市試行價格聯動,兩廣試行“市場凈回值法”。2013年,全國非居民用氣實行統一的“市場凈回值法”,居民用氣開始逐步推行“階梯氣價法”,引導合理用氣。也是從2013年起,國家以非民用氣價為突破口,連續3年上調存量氣價,最終在2015年實現價格并軌。2015年的改革還要試點放開非民用直供用氣價格,這其實已在試水市場化定價。
從“破冰”到“提速”,中國天然氣價改在2015年迎來重大突破。當然,改革之路任重道遠,民用氣與非民用氣門站價何時并軌?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能否發展成為繼美國亨利港天然氣交易樞紐(HH)、英國國家平衡點(NBP)之后的第三大天然氣現、期貨交易中心?國內天然氣產業鏈價格機制何時得以完善?諸多問題將考驗改革者的智慧和決心。 來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