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油價顯著回升,目前已接近每桶50美元,這讓歐佩克減產的迫切性大大降低。隨著原油消費回暖,國際原油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已經明顯緩解。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國際日均原油產量超過消費需求約130萬桶,供大于求的現象明顯好轉。
歐佩克持續不設上限的高產能對北美頁巖油生產已經產生了較大沖擊。原油市場分析人士杰森·辛克告訴新華社記者,目前來看,歐佩克的低油價市場策略已經明顯影響到了北美頁巖油的開采,頁巖油產量持續下降,不少采油公司也削減了工作崗位。
在此作用下,一個新的國際原油市場平衡已經愈來愈清晰,即當產能過剩時,原油價格下跌會導致產油成本較高的新興頁巖油產量下降,國際油價得到支撐并出現回升,而此時包括頁巖油在內的不少油井也得以重新恢復生產。與此同時,產油國在市場競逐中不得已維持產量,原油供不應求的情況難以再現,使得原油價格既無法回到過去超過每桶100美元的水平,也難以下跌至30美元,而是維持在一個中間價位。
其中,新技術條件下的產物頁巖油扮演了國際油價的一個“安全閥”角色,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包括歐佩克在內的原油出口國定價權,將市場引入了一個新階段。
歐佩克在2012年末首次公開承認頁巖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如今,新科技引領下的頁巖油開采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國際原油版圖,讓市場角逐更加激烈。
與此同時,在當前原油市場群雄并起的背景下,作為老牌產油國組織,歐佩克的市場話語權正在漸漸被削弱。
自2014年國際油價下跌以來,歐佩克在4次原油產量會議上均未作出產量調整,擺出一副“無為而治”的姿態。雖然其低油價策略影響到了頁巖油的生產,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無奈的表現。在外憂內困的背景下,歐佩克已經難以再現石油危機時期的統治地位。
2011年以來,歐佩克開始逐步放棄多年來對成員國產油配額的限定,改為更為彈性地設定總體原油產量上限。作為歐佩克成員國中最有影響力的沙特阿拉伯,更是強調生產多少原油是一個國家的主權。這種松散的限產機制讓歐佩克對其成員國約束十分有限,歐佩克的產量時常維持在該限額以上,導致其限產效果大打折扣。
當前,歐佩克原油產量大概維持在每天3250萬桶的水平,明顯超過其最后一次明確的3000萬桶的產量限額。
而此情況發展至今,歐佩克甚至連總體原油產量上限都無法協商一致。過去團結的歐佩克如今已經愈發松散,內部裂痕越來越多。在全球新的市場供需背景下,新興崛起的原油出產區域開始不斷擠占歐佩克的市場份額,壓低市場價格。為了保住份額,大幅減產無從談起。
歐佩克內部更是矛盾重重,成員國都希望自己保持產量的前提下,歐佩克總體進行減產,各國互不讓步。此外,伊朗與沙特在歐佩克內部矛盾更為尖銳,兩國在原油產量問題上互不相讓。伊朗要求回到過去對成員國設置產量配額的政策,同時要求給予其在西方制裁前較高的產量配額,這是沙特不能接受的。區別于其他歐佩克成員國,沙特高市場份額以及雄厚的財力可以經受油價起伏的考驗,但其他成員國承受市場沖擊的能力則堪憂。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