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煤改氣”并非近一兩年出現的新名詞,早在“十二五”期間,國內多個省市就已經出臺了“煤改氣”方面的政策或發展規劃,如北京市曾提出在2014年底前完成對19個工業園區、2100臺燃煤鍋爐的天然氣改造計劃;呼和浩特市曾提出到2015年完成對市區245座燃煤鍋爐的改造目標。但受到當時天然氣供給不足、氣源緊缺等的制約,加之政策制定部門對相關產業并不十分了解,目標過分拔高,且缺乏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導致政策實施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現諸多弊端,迫使發改委和能源局在2013年末連續三次緊急發文,給明顯過熱的“煤改氣”潑水降溫。
吸取以往的教訓,2015年開始推廣的“煤改氣”政策較之前有了巨大變化。一方面,隨著近年來國內能源產業的發展,以及中俄油氣合作項目的簽署落地,天然氣資源緊張的狀況已經得到了顯著改善。另一方面,有別于過去政府主導下、以工業鍋爐改造為主的方式,此次“煤改氣”更集中于民用領域,通過政府補貼、廠商投標、用戶受益的模式來推廣,做到了與行業和市場的初步接軌,不僅實施效果更佳,還帶動了國內壁掛爐產業的發展。
作為采暖領域相對較新的一個品類,壁掛爐市場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規模迅速擴張,年銷額已經超過50億元。與傳統的暖通設備相比,壁掛爐兼有冬季供暖和日常供給熱水的兩大功能,應用領域廣泛,且更加節能環保,應該說本身優勢明顯。但由于該類產品技術含量較高、工藝復雜,成本和市場售價也遠超一般的暖通或熱水器產品,因此長期以來主要應用于學校、醫院、辦公樓等大型公用設施,而很少進入到消費者日常接觸的家電大連鎖等渠道,也難以獲得對價格十分敏感的民用消費者認可。同時,由于壁掛爐本身屬于新興品類,國內從事該產業的企業不多,對品牌和產品的宣傳也相對不足,消費者往往缺乏全面的認知,從而阻礙了其在市場中的推廣。
但近年來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和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壁掛爐產品,這一點從6月初北京國際供熱展會上觀眾人流如織的盛況就可以發現。而2015年以來北方地區實施的“煤改氣”政策,無疑更是壁掛爐產品打破市場壁壘,切入零售領域的一大良機。從相關數據來看,在已經實施的壁掛爐項目中,產品總標的量達到約10萬臺,相當于使今年國內市場規模額外增長了10%,同時共有50余家廠商入圍中標,幾乎囊括了全行業40%的企業,且其中不乏萬和、萬家樂等國內知名品牌,這對于上述企業加速產品推廣、積累用戶群體、打造市場口碑無疑是相當有利的。
當然,不可否認,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著部分低價中標、摻雜低端產品等弊端,將可能影響消費者對壁掛爐產品的使用感受。但在市場機制下,各個行業其實都需要經歷從無序競爭到良性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知名企業與普通廠商同臺競技,PK產品、服務,讓消費者切身感受其中的差異,或許反而有助于加速優勝劣汰的洗牌過程,引領行業進入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快車道。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