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震災后日本能源自給率顯著降低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4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地震對日本帶來深遠影響,在能源方面表現尤甚。木原晉一表示,東日本大地震令日本增強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同時電價不斷提升,溫室氣體排放顯著增強。
“震災后,核能發電被暫停,改由石油以及天然氣等能源替代,致使能源開支增加,燃料開支增加。震災徹底改變能源供應狀況,給日本經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與國際其他國家相比較,情況更為糟糕。”木原晉一向某媒體表示。
據木原晉一介紹,東日本大地震后,由于核電機組停運而導致的化石燃料成本提升、燃料成本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附加費提高,平均電價一直不斷提升。其中,家庭部門的平均電價提升了25%,工業部門的平均電價提升了40%。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14全球能源平衡表》顯示,震后,日本的能源自給率由2010年的19.9%下降至6.3%,在34個OECD國家中位列倒數第二,僅高于盧森堡。
木原晉一表示,日本非常依賴海外能源供應。在原油方面,中東國家約占日本原油進口的八成,此外是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國。在天然氣方面,中東國家約占日本天然氣進口的三成,澳大利亞約占兩成,俄羅斯約占一成,其余由亞洲其他國家輸入。
“日本政府的目標是使能源自給率達到25%,比地震前略高。”木原晉一表示,這就要求對現有的能源格局做出調整。
2日本LNG市場增長迅速,占近50%的國內發電份額
“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實現福島的災后重建,盡力彌補福島核電站事故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應該說,這是重塑日本能源政策的起點。”木原晉一稱,該事故使得公眾擔憂核電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對政府和運營商的信心。
福島核事故后,日本本土基本上處于“零核電”的狀態,也因此加劇了對中東國家能源的依賴、國家財富的流失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
2014年,日本修訂《能源戰略規劃》,以“3E+S”(能源安全保障、經濟性、環境適宜性原則和安全)為能源政策基礎,構筑“多層次、多樣化的柔性能源供應結構”。據悉,該計劃最早于2003年起草,其后每3年根據民意調查和專家委員會的意見進行修訂。
木原晉一表示,按照《能源戰略規劃》,日本將實施能源多元化戰略,實現從超量地使用化石能源轉向清潔的低碳能源的規模化開發利用。
“2011年震災后,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的制度,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幾年來實現了倍增。”木原晉一介紹說,當前,日本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方面面臨種種挑戰。風力發電在日本的使用并不廣泛,海上風力發電技術開發成為重點。然而,風力資源充足的地區是北海道等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與此同時,眾多溫泉意味著豐富的地熱資源,但由于有溫泉的地方往往是國立公園,因此開發利用較難。此外,儲能裝置也是發展重點,目前的主要技術仍是蓄電池,但成本較高。
他表示,福島核事故后,由于日本所有的核電站都被迫停運,火力發電比例已經提高到90%。其中,液化天然氣(lng)發電占據了近50%的國內發電份額。震后,日本的LNG需求上升了24%。也正因如此,2011年日本遭遇了31年來的首次貿易逆差。據介紹,日本的LNG進口額由2010年的3.5萬億日元增至2014年的8萬億日元,而“2014年的貿易逆差為12.8萬億日元,這對于日本來說并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水平”。
“天然氣作為重要能源,現在其在日本的市場以第一位的速度成長著。”木原晉一向某媒體表示,在他看來,亞洲能源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然而相比其他地區,亞洲的天然氣價格其實非常高。在不遠的將來,美國的頁巖油氣將會對外出口,日本也將從澳大利亞進口新的天然氣。3 LNG將在日本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27%
2015年4月,日本政府更新了《能源戰略規劃》,對于不同能源種類做出了新的定位。其中顯示,可再生能源是一種重要及非常有前景的能源種類,是低碳及國產能源,做出了加快引進可再生能源的決定;核能仍是非常重要的基荷電源,是低碳和準國產能源,對于保證可持續以及可負擔的電力供應非常關鍵。與此同時,要通過節能、引入可再生能源及改善核電機組的效率水平,有效降低對于核電的依賴度。
按照新的規劃,到2030年,LNG將在日本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27%。與此同時,到2030年,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分別占據總體發電量的22%。 來源:國際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