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8月16日發布《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將調整現行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加強對天然氣管道運輸成本監審。
這意味著,天然氣行業將啟動“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具體實施,類似電網的輸配電價核定,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天然氣價格形成方式的改革。
但新辦法沒有提及省級天然氣管網和燃氣公司的配氣網,將使得管住中間大打折扣。只能在巨頭間稍微時間管網的準入。正在推動的降低企業成本也會大打折扣。
省網公司還能逍遙多久
新的辦法將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確定管輸價格。核定清楚管道運輸價格,將為上下游天然氣價格通過市場形成創造條件。
但《辦法》也明確,天然氣管道(以下簡稱管道),是指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輸氣管道,不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內短途輸氣管道、油氣田內部的礦場集輸管道、海底管道和城鎮燃氣配氣管網。
跨省輸氣管道是一般所說的主干管網,目前國內油氣行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擁有主干管網,中石油的天然氣管網里程占到天然氣管網的70%多。川氣東送、新粵浙煤制氣管道等為中石化運營。也有消息說,在煤制氣發展放緩后,新粵浙管道建設進展并不順利。
國內石油公司管網運行的模式是“捆綁式”,即上中下游一體化運營。中石油甚至建了城市燃氣公司,從勘探開采直接到用戶都在體系內完成。
加強對管網監審將避免石油公司內部的關聯交易,厘清管道成本,也為管道的第三方準入奠定基礎。2013年能源局推出了《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但都做的不聲不響,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省網股東結構和管理都比較復雜,相比而言主干管網比較齊整,改革選取了先易后難的路徑。油氣體制改革前期備選研究方案中曾提及,組建國家天然氣管網公司,涉及到省網定位,有聲音提出將省網統一納入國家管網公司,但這一提法已經被證實從方案中移除。
但業內普遍認為,省網公司的管理和收費更加不規范,今年以來已經有包括浙江、安徽等地降低省網的運輸費,推動地方管網的成本監審。城市燃氣公司投資興建的配氣網更是復雜,大多由各城市燃氣公司自主投資建設。要納入公共事業的管理,面臨的問題更多。
當然,從目前情況看,省網和城市燃氣公司可以繼續保持高利潤一段時間。因為省網和配氣網沒有劃入國家管網公司的擔憂,其次成本監審還沒有遍地開花。未來省網和配氣網至少納入公用事業管理,遠期甚至有可能全部上收國有。
壓縮省網、燃氣公司利潤率迫切
但省網和城市燃氣公司的好日子也不保險,已經有機構正在做針對城市燃氣價格形成機制和成本監審的課題,可能過不了多久,城市燃氣就要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
這一監管意味著,城市燃氣目前的高利潤率將大幅削減。國家去年兩次下調累計1.1元/立方米氣價,但是下調的氣價沒有全部帶給用戶實惠,而是“滯留”在省網和城市燃氣公司,相當于上游開發企業送了大禮包給省網和燃氣公司。
未來隨著成本監審的落地,價格傳導機制將更加靈活,但也意味著省網和燃氣公司的利潤被大幅壓縮,“滯留”的氣價差將傳導給用戶,降低企業成本。
降低企業負擔的測算,以去年11月降低0.7元/立方米,以2014年天然氣消費量1800億立方米計算,全年預計讓利1260億元給下游企業。但在目前模式下,這部分讓利很大比例被省網和城市燃氣公司“截留”。
成本監審將實現“管住中間”,放開兩頭也才能更為有效。在前期連續推進天然氣價格形成方式改革后,發改委去年兩次降低氣價,并推動階梯氣價,同時推動上海石油和天然氣交易中心形成氣價的比例,逐步過渡到市場形成價格。
迫切的是需要壓縮中間費用,即壓縮省網、燃氣公司的費用,將降價實惠直接給到用氣戶。將使得目前普遍推動的企業降低能源成本打折扣。甚至根本嘗不到降低氣價的好處。
所以,還是快快在全國推行天然氣管道運輸成本監審吧。把那些中間的高利潤都擠掉,成本也降低了,價格機制也形成了。 來源:能源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