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該院院長王曉偉介紹,隨著智能電表的安裝及普及,人工檢測難以滿足用戶需求。2015年,河南省計量院建立了國內質檢系統首條電能表檢定流水線,精度0.05級,年檢定能力20萬塊單相電能表。相對于手工檢定,這個檢測系統極大提高了檢定準確性、安全性和檢定效率,對電能計量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推進人才強檢戰略,近年來,該院共承擔科研項目125項,取得科技成果80多項,獲得專利近30項,起草國家及地方檢定規程100多項,起草申報地方標準25項,發布實施10項。榮獲各種獎勵150余項,其中3項科技成果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三等獎4項,獲得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填補多項國內乃至國際技術空白。
河南省科研機構生產實驗基地位于新鄉市平原示范區,聚集了眾多省屬科研機構,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的技術研發中心、中間試驗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基地、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高層次人才聚集高地。
據王曉偉介紹,近年來,河南省計量院在不斷加大基礎建設的同時,加強科研技術裝備能力建設,自籌資金1.2億元,有計劃和有重點地進行科研投入和技術裝備的更新和改造,共下達事業發展計劃項目222項,在新能源、醫療衛生、節能環保等領域,建立了一批適合市場需求的特點突出、技術明顯領先的“品牌項目”,從而帶動和促進整體實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該院主要科研技術裝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2012年12月12日,河南省計量院承擔的質檢總局科技計劃項目“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標準氣體)及關鍵技術的研究”,經專家組鑒定,認為該項目設計合理,技術先進,在氣體標準物質研制方面有創新,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采用該技術配制的氮中一氧化碳、空氣中甲烷、空氣中異丁烷等3種氣體標準物質由質檢總局批準為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此項技術不僅解決了河南省內無標準氣體配制、定值的問題,方便礦山、石油、化工、環保等行業氣體分析儀器的檢測,還填補了河南省內無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標準氣體)的空白。該項目完成后,有效解決了河南省企業“用氣難”問題,降低了使用單位的生產和運營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該院研發、生產的49種標準物質已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和國家二級標準物質證書,為企業研制和生產產品提供了技術支撐。
河南省計量院通過創新機制體制、創新工作方法,構建了計量成果研發和轉化體系,形成以計量檢定為基礎,以計量校準為核心,以成果轉化為補充,檢定、校準和成果轉化三者相互支撐的良好發展模式。同時,組建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團隊。面向市場、面向產業聚集區,組織建立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環境評價、電磁兼容、能源平衡測試、信息網絡檢測、安全工程檢測等項目,開展市場化的校準、工程計量檢測服務,還開展了微觀計量技術、超常態計量技術、動態計量技術、在線計量技術、自動化計量技術和智能化計量技術的計量標準研究開發,為河南省電能、流量、力學、衡器、熱工、電子等行業的計量器具生產企業提供了先進的計量器具新產品和強有力的高層次技術服務。
在河南省計量院,有3個創新團隊,分別從事新型標準粉塵研究、水基顆粒數量濃度標準物質研制和光學方法測量超聲聲場的研究。其中一個創新團隊今年已入選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
河南省計量院從創造寬松舒心工作環境、業務技能培訓、嚴格人員考核、健全選拔制度、建立市場化的激勵創新機制等多層面入手,先后制定了《學術積分管理辦法》、《科技成果獎及優秀論著獎評選辦法》、《雙向競爭上崗方案》、《技術合作管理辦法》等制度,不斷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
近年來,河南省計量院先后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計量大學、民權縣產業集聚區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技術引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高新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