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消費增長態勢明顯
《報告》認為,中國天然氣資源豐富,初步形成多品種、多渠道的多元化供應和“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供應”的供氣格局,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試點改革探索取得階段性突破,將為未來天然氣成為中國主體能源打下良好基礎。
據了解,《報告》由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這是我國首次發布天然氣發展白皮書,以后將每年發布一次。
《報告》認為,過去十余年里,穩定的供應和初具規模的基礎設施有力支撐了中國天然氣的快速發展,天然氣消費市場已遍及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數據顯示,中國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90萬億立方米,可開采資源量為50萬億立方米。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已形成常規、非常規多元供氣的局面,2005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為500億立方米,2015年增至1350億立方米,其中頁巖氣同比增長近3倍,煤層氣同比增長19%。200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468億立方米,2015年消費量增至1931億立方米,年均增速16%,是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的3倍,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從2005年的2.4%增至2015年的5.9%。
進口的天然氣依然將是我國天然氣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國等亞洲國家需求的快速增長,亞太地區在世界天然氣市場中的地位逐漸增強。
最近十幾年來,世界天然氣的產量和消費量都逐年增長,從2005年的2.8萬億立方米增加至2015年的3.6萬億立方米,消費量從2.77萬億立方米,提高到3.47萬立方米。與此同時,世界天然氣貿易量占消費量的比重呈增長態勢,2005年世界天然氣貿易量增至10424億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氣貿易量7041億立方米、LNG貿易量3383億立方米,管道天然氣仍是天然氣貿易的主要形式,世界天然氣貿易正在向亞太地區轉移。亞太、中東地區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占比逐年提高,北美、前蘇聯地區的增速相對放緩,占比呈下降趨勢。2015年,世界天然氣供需總體寬松,價格大幅下滑。
采取措施促進天然氣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天然氣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其他所有制企業為輔,上游勘探開發、中游管道輸送、下游消費市場不同程度競爭的產業格局。
《報告》稱,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在2020年使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達到10%,到2030年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未來天然氣需求增量主要來自城鎮燃氣、天然氣發電、工業燃料和交通運輸領域。在天然氣的管網建設上,到2020年,中國的天然氣長輸管道里程為10萬到12萬千米,一次管輸能力3700億立方米/年到4000億立方米/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管網覆蓋率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總里程為17萬到20萬千米,一次管輸能力6000億立方米/年到7000億立方米/年。
另外,《報告》認為,目前困擾業內的儲氣設施不足,調峰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將逐漸得到解決。中國未來將主要依托枯竭油氣藏繼續建設地下儲氣庫,形成環渤海、東北、長三角、西南、中部和中南六大區域聯網協調的儲氣庫群,形成有效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在天然氣需求量大、應急調峰能力要求高的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地區,優先擴大已建LNG接收站儲轉能力,適度新建LNG接收站,最終形成1億噸/年以上的總接收能力。
《報告》認為,要破解制約天然氣產業快速發展的制度性和結構性問題,強化環保、財稅等政策支持,積極推進試點、示范,實現中國天然氣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將天然氣發展作為中國主體能源之一。
二、構建統一開放的天然氣市場體系,如有序放開天然氣上游領域、落實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平準入、建立多層次的現代天然氣市場體系、推進改革試點示范。
三、形成市場化的價格機制,包括放開競爭性環節、加強輸配環節政府定價及監管。
四、強化天然氣行業管理及監管,包括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行業監管。
五、完善支持天然氣發展的政策體系,包括強化環境保護指標硬約束、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強財稅、投融資等政策支持、加大科技創新等方面。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