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日產氣80萬立方米的磨溪8井成功投產,拉開了安岳氣田磨高區塊快建上產序幕。川中油氣礦堅持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總體原則,持續推動“崗位標準化、管理數字化、屬地規范化”創新管理模式,不斷促進磨高區塊產能建設有序推進,天然氣產量實現了穩步增長。截至目前,這個區塊的龍王廟組氣藏累計投產單井45口,日產氣2820萬立方米;燈影組氣藏累計投產單井13口,日產氣300萬立方米。
5年時間拿下百億產能,安岳氣田磨高區塊創造了多個紀錄:開啟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預制、模塊化橇裝的產能建設新模式;提前介入,在鉆井電位測試后就開展產能建設,實現單井接井后10天具備投產條件;按照整體部署、滾動實施、區塊補充、均衡動用的原則,精細井位論證,落實最優靶體目標,實現部署開發井高產率100%;緊跟快建上產節奏開展數字化建設,并首次高度整合氣藏、井筒、地面管理系統,建成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生產管理平臺。
一方面是產能建設的提質提速,另一方面是專業技能人才的盤活集結。2013年,隨著磨溪龍王廟組氣藏上產,生產一線欠缺熟練含硫氣井采氣工的矛盾也開始顯現。川中油氣礦權衡大局,統籌安排,創新提出了人才置換措施:從龍崗、潼南、遂寧等采氣區塊集結采氣工征戰磨溪龍王廟新區;從南部、射洪、南充等采油區塊抽調采油工轉崗補充到采氣老區。正是這種人才大流動、崗位大互補的方式,為“戰新區”提供了堅實的人力保障。
坐擁良田萬頃,也需耕耘有道。川中油氣礦定期召開磨高地區龍王廟組、燈影組氣藏生產動態分析會,從地質認識、井下工藝、地面管理等進行全方位精細“把脈會診”,確保了氣藏高效優質開發。
2017年12月13日,磨溪201井實施40方膠凝酸酸化解堵作業取得良好效果,排液測試獲日產氣80萬立方米。而這次成功解堵的背后是油氣礦對這口井的高密度跟蹤分析:油氣水及硫化氫監測90余次,常規試井7次,壓力恢復試井1次,單井動態分析3次。
組合運用新技術編制開發方案、精細刻畫儲滲體培育高產井、分區分層研究地質及單井生產特征提供開采建議措施、加強氣藏動態監測及跟蹤分析應對生產出現的新情況和存在的新問題……油氣礦地質研究所所長唐青松坦言,大氣田結出的每一顆果實都凝聚了科研人員的心血。
12月20日,高石3井副崗長唐廷高與崗長朱軍琳進行工作交接,所有6名員工全部到齊,按照走崗檢查的形式,從生活區到生產區、從站外到站內的順序逐一進行交接,并簽字確認。嚴格打表源自磨溪開發項目部推出的《班組工作質量標準》。這個項目部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編制了數字化系統管理工作、新井投產工作、安全環保閉環管理實施等33個工作指南及配套考核措施。“工作有指南、質量有標準、執行有保障,才托起了這百億產能。”磨溪開發項目部經理陳學忠如是說。
盤點2017年,川中油氣礦油氣當量達到900萬噸,向建成千萬噸級油氣礦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安岳氣田磨高區塊天然氣年產量突破百億大關,無疑是這一路上最閃亮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