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網站27日刊登的題為《從亞馬爾項目成功運作解析國際油氣合作新模式》文章中指出,中俄法亞馬爾合作項目的成功實踐為中國企業開展海外油氣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合作探索出一種全新模式。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2月27日報道,中石油文章稱,截至今年2月25日,亞馬爾項目一期年產55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工程投產以來,已外銷11船LNG和3船凝析油,工程總體進度超過92%。作為繼中俄原油管道后中俄經貿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亞馬爾項目被中俄兩國領導人高度評價為中俄合作的“壓艙石”和“風向標”。其成功實踐不僅為中國石油積累了北極資源開發和大型LNG項目建設管理的技術和經驗,更重要的是為中國企業開展海外油氣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合作探索出一種全新模式。
文章認為,尋求利益契合,構建優勢互補,各方相互支持、協同發力,為項目順利實施創造條件。亞馬爾項目啟動5年來,在俄羅斯諾瓦泰克、法國道達爾和中國石油三方股東的共同努力下,來自全球15個國家的建設者克服諸多困難,在人跡罕至的茫茫北極拔地建起全球最大的LNG極地超級工程,這再次強有力地證明——合作共贏才是世界石油工業發展的主流。
文章介紹道,基于諾瓦泰克和俄羅斯承包商在北極地區多年來特有的適應性工作經驗,亞馬爾項目將上游、入廠設施,以及3座5萬立方米凝析油儲罐、輔助工程、港口、電站等近70億美元投資規模的工作量,劃分為多個單項合同,保障了工期,節約了投資。
文章指出,亞馬爾項目所在地將成為北極圈內集鐵路、河運、海運、航空為一體的交通樞紐,為俄羅斯開拓北極航道、帶動極地資源開發等提供重要支撐。
文章繼續道,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亞馬爾項目在保障關鍵技術可靠且經濟的前提下,盡可能實施本地化。建設了高標準機場和容納3萬人的營地,大幅改善了氣候惡劣偏遠地區人員倒班交通、居住和飲食方面的條件,不僅保證了工作需求,而且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環境與社會責任方面,亞馬爾項目尋求創建與地方政府、土著居民、項目建設者的良好關系。投資超過4000萬美元建設了鉆井泥漿回收處理站,出資為土著居民建設定居房屋,贊助牧民子女學校。
文章最后表示,隨著油氣勘探開發不斷向極地、鹽下、深海挺進,合作、創新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相比其他國際化的大公司,在大型項目的技術和管理運作方面,中國石油乃至參與項目建設的中國企業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亞馬爾項目的實踐表明,中國企業有實力和能力追趕一流,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增添新的動力。
俄媒報道稱,亞馬爾項目位于北緯71度北極圈以內,瀕臨北冰洋極寒地帶;集油氣開采、天然氣處理、LNG制造和銷售、海運為一體,于2014年1月正式收購交割。
亞馬爾項目擁有的南坦姆貝凝析氣田,天然氣和凝析油地質儲量分別為1.3萬億立方米和6000萬噸,計劃年產天然氣250億立方米(建成3條年產550萬噸共1650萬噸LNG生產線)和凝析油100萬噸,3條生產線分別于2017年11月、2018、2019年投產。中國購買其中的LNG400萬噸/年。中國石油參股20%,絲路基金參股9.9%,法國道達爾參股20%,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控股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