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十年“跑馬圈地”式的快速發展以及隨后的短暫休整,中國天然氣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隨著“主體能源”的定位在國家層面得到確立,天然氣產業的新一輪黃金發展期即將到來。與此同時,中國天然氣業態正在發生巨變,未來城鎮燃氣的市場集中度將逐漸提高,隨著今后天然氣產業“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新的經營模式也會層出不窮。
同時,應向綜合能源服務和跨界融合發展提高效益,相比于其他的獨立能源公司,燃氣企業進入綜合能源供應領域具有一定的優勢,與原有的業務會產生很大的協同效應。燃氣企業擁有天然的管道優勢和用戶群體(一般工業用氣大戶也是用電大戶),在特許經營區內擁有一定的客戶資源優勢;這樣的客戶資源優勢是很多能源企業無法企及的。
案例1:
港華燃氣投資億元,提速分布式能源業務
2017年,港華燃氣投資成立港華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據悉,港能投公司主要以分布式能源和集中供熱項目開發和投資建設為主。開展分布式能源項目投資,是在港華燃氣現有工商、民用燃氣業務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致力為工業園區、商業綜合體、數據中心等用戶提供高效利用的冷、熱、電能源。
港能投公司依托港華集團,為港華集團130多家成員企業提供能源規劃、節能咨詢等服務。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用能需求。預計到2020年, 港能投公司直接投資的項目將達50個以上,投運裝機超過600兆瓦,可為港華集團帶來逾10 億立方米的氣量。同時,推動集團成員企業開發的城市能源綜合項目可為集團帶來約20億立方米的氣量。
港華集團憑借自身在天然氣氣源、安全管理、優質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為分布式能源項目投資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推動集團綜合能源業務不斷發展。
案例2:
新奧能源全方位推動天然氣企業向綜合能源轉型的業務發展
在2017年新奧能源業績會上,新奧表示:從2017年新奧開始全方位推動天然氣企業向綜合能源轉型的業務發展。從新奧能源轉型升級的方向來講,綜合能源業務是新奧轉型的著力點,在未來三年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目標牽引:在2018年年底,投運的規模會達到150億千瓦時,帶來綜合能源的銷售規模將近60億千瓦時,這個業務對天然氣氣量拉動大概在5億方的水平。三年后,2020年累計投運規模應該會達到500億千瓦時,帶來的銷售規模會達到300億千瓦時,對天然氣的拉動應該是超過20億方。
這兩個案例應該就可以充分說明,為什么燃氣企業比一般的單一能源企業擁有天然的管道優勢和用戶群體。
此外,我國售電領域的開放,使更多企業進行多能源供應和服務、氣電混業經營,從單一的提供能源的企業向綜合能源企業轉變。
案例3:
國家電網宣布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
2017年底,國家電網公司下發了一份“關于在各省公司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意見”,文件稱,要把綜合能源服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各省公司要將綜合能源服務作為主營業務,積極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工作目標:做強做優做大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推動公司由電能供應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變,到2020年,年確保累計實現業務收入達500億元左右,力爭實現600億元左右,市場份額得到顯著提升。
南方電網在綜合能源方面的開展要更早,在剛結束的環球表計2018年中國國際表計行業年度大會上,珠海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區域經理陳穎就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南網綜合能源服務情況。
案例4:
南網綜合能源--廣州超級計算中心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
廣州超級計算中心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是廣東省重點能源項目,為超算中心配套建設,距離超算中心大約300米,占地4788平方米,主體全部建設于地下,地上布置集控室、消防出口和煙囪。該項目以天然氣為燃料,冷電聯供,能源利用效率超過70%。項目投運后,將有效提高超算中心能源供應的可靠性,同時,與以火電為主的傳統發電方式相比,分布式能源系統每年可節約標煤1.485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6.6424萬噸,具有良好的環保效應和社會效益。而且,隨著信息化社會的推進,數據中心飛速發展,其用電“需求高、密度高、安全高”等特性,給電網建設造成了較大壓力,通過分布式能源對數據中心進行冷電聯供,能有效緩解電網壓力,提高能源供應可靠性,項目的成功建設將為數據中心的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典型示范意義。
那么,綜合能源公司與天然氣行業主要是競爭關系?
競爭與合作相互存在,國內大型的燃氣企業其實早已開始大力發展綜合能源能源,典型的代表如新奧的“泛能網”,中燃、港華、華潤分布式能源站,中海油本身也有氣電集團,有電廠等等。電和氣,都各有優勢,關鍵是誰更主動積極了。
現在國家電網公司已經開始從傳統電能供應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變,那么天然氣企業更要知道強勢如國網都開始進入市場化,我們更不能光躺在特許經營權上,不做出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