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能力計算、公開之困
實際上,2014年試行辦法公開之后的兩年,“三桶油”和各省就將其手中的各類油氣管網設施資產向全社會開放,但公平開放實質上成為空中樓閣,其中關鍵的因素在于剩余能力的計算和公開。
在此前政策真空的管道剩余能力信息公開方面,《辦法》強化了該信息的監管要求: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必須主動提前公開下一自然年度各月剩余能力,并實現滾動更新,確保及時和有效。
一位央企內部人士2016年向記者表示,當時并未有任何關于剩余能力計算和公開的政策。而在8月3日記者采訪他時,他也表示此次《辦法》仍有遺憾。
《辦法》稱,依據國家和行業相關技術標準、有關監管要求等,科學計算油氣管網設施剩余能力。但是相關行業技術標準、有關監管要求以及科學的計算方法,目前尚有欠缺。
上述人士介紹,目前明確有著剩余能力的管道,只有去年底剛剛投產的陜京四線,但這條線的上游,還存在著資源困境。“即便有這條管道,上游資源的供應能力也有限,公平開放可能不會太快。”他說。
其他管道和LNG接收站利用率都是比較高的。尤其在冬季用氣高峰期,管道和LNG接收站幾乎都是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行狀態,全國范圍內的油氣設施只有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才會有一些剩余能力。
因此,公平開放的基礎——擁有剩余能力的基礎設施是否具備,還需要打個問號。
此外,目前油氣管網尚未獨立,絕大多在“三桶油”手中,這些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意愿和動力進行開放,也是很大的疑問。“或許成立獨立的管網公司,運營和銷售分離,公司主要盈利點在管輸費用的情況下,主動公開意愿才會更加強烈。”劉廣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