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新聞網消息,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了解到,截至2月27日,大港油田頁巖油水平井官東1701H井、官東1702H井已自噴超260天,原油日產穩定在20~30立方米,官東地區已形成億噸級增儲戰場,標志著我國石油在渤海灣盆地率先實現陸相頁巖油工業化開發。到2019年底,新建產能11萬噸,年產油5萬噸,為打造示范區夯實基礎。第二步,創建標準、建成示范。到2022年,建成中國陸相頁巖油勘探開發示范區,帶動東部頁巖油勘探開發。第三步,規模上產、引領發展。到2025年,整體增儲3億噸,新建產能100萬噸,年產油50萬噸,創新形成一套效益開發方式,為中國頁巖油革命提供經驗借鑒,引領中國石油陸相頁巖油發展。
今年煤炭供需將逐步轉向寬松
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2018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預測,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預計將保持基本平穩,增量不大;國內煤炭產能釋放加快,主要煤炭鐵路運輸通道能力增加,煤炭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加,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將逐步向寬松方向轉變。“2019年煤炭價格以穩為主,沒有大幅度向下調整的空間。”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理事長楊顯峰在當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去產能推進、庫存發生結構性變化,以及中長期合同比重提高等因素,對煤炭價格波動起到很大的平抑作用,今年煤價波動情況會比往年小得多。《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實現小幅增長,同比增長1%。
化工原料成石油需求增長新引擎
中國能源報報道,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國內煉油能力已連增三年,2018年中國煉油能力為8.31億噸/年,較上年凈增2225萬噸/年。其中,新增能力3390萬噸/年,淘汰落后能力1165萬噸/年。近年來,中國煉化行業已經進入發展的新階段。一方面,先進產能逐漸釋放出來,另一方面,落后產能陸續被淘汰。在此背景下,化工原料開始成為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規模化發展、全球化逐漸成為煉化行業的關鍵詞。
德國擬投600億歐元發展電動車和自動駕駛
經濟參考報報道,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3月2日披露,德國汽車工業今后3年將投資接近600億歐元(約合680億美元),用于發展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主席伯恩哈德·馬特斯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今后3年,我們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400多億歐元(455億美元),在數字化、互聯和自動駕駛領域投資180億歐元(200億美元)。” 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是代表德國汽車行業超過600家企業利益的行業組織。德媒援引該協會主席當天的表態指出,德國汽車行業將以積極進取的姿態展開轉型。伯恩哈德·馬特斯表示,預計到2022年時,德國汽車制造商研發的電動汽車車型將增加兩倍,至大約100款。馬特斯同時表示,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創造相應的基本條件,如增設更多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并向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優惠、實施獎勵政策等。
俄石油公司表示愿與中方開展全產業鏈合作
新華社報道,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石油)新聞秘書米哈伊爾·列昂季耶夫表示,俄石油愿與中方開展涵蓋石油勘探、開采、加工、銷售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合作。列昂季耶夫稱,近年來俄中能源界不斷加強交流,去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俄中能源商務論壇進一步促進了兩國能源行業直接對話,提高了落實合作項目和吸引投資的效率。中國的石油鉆探和石油服務設備市場發展迅速,俄石油對來自中國的這兩類設備有濃厚興趣,已與數家中國企業簽訂了供貨合同,進口鉆探設備、鉆井泵和輸油管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