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周期:2.25-3.3,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輿論場進入“兩會時間” 能源類輿情議題逐漸升溫
隨著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兩會輿情迎來首個高峰。期間,能源領域的代表委員成為行業媒體的聚焦對象,輿論圍繞光伏行業新趨勢、新能源車發展、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電力營商環境優化、氫能納入能源體系等展開探討,能源類議題逐漸升溫。
約150位能源行業代表委員參會 部分職務發生變化
全國兩會開幕前夕,部分能源媒體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數量、行業等進行總結梳理?!吨袊娏蟆奉A計今年能源領域全國代表委員約150人赴京參加全國兩會,其中全國人大代表超過100人,全國政協委員不少于46人。
微信公眾號“能見Eknower”對比了2018年和2019年的參會代表委員情況,指出部分代表委員的職位發生了變動,如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舒印彪現為華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在去年兩會期間擔任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但涉及的行業領域未發生大變化,仍主要包括石化、電氣、電力、煤炭、核能等領域。微信公眾號“角馬能源”稱,據不完全統計,能源央企領導中,共有18人參加2019年兩會,其中,全國政協委員15人,全國人大代表3人。同時,“角馬能源”也注意到代表委員的職務變化情況,指出從2018年開始,能源央企尤其是電力央企頻現人事變動,致使出席今年兩會的能源央企領導在職務上有了新的變動。例如,由于到齡退休,王壽君在今年兩會上將以“原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頭銜建言獻策。除了王壽君,另有曹培璽、陳進行、盧純三人將以原職務頭銜參會。
光伏補貼新政牽動行業關切 氫能納入能源體系呼聲強烈
光伏補貼、氫能發展等新能源相關議題成為兩會初期較受關注的能源議題。2月下旬,國家能源局就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征求企業意見,引發行業聚焦,為兩會相關議題討論做了輿情鋪墊。能源新聞網撰文稱,最新光伏政策仍存在爭議,業內預計最遲會在3月底出臺。從時點和時間周期上看,國家能源主管部門仍在“打磨”政策的細節性問題,征求行業內有價值的意見。因此該文推斷指出,光伏等能源領域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提案、意見也極有可能納入其中,或被采用。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透露,其準備了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土地稅費政策、關于無補貼分布式光伏項目允許自主招標等提案。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將提案建議在西部大力建設光伏和風力發電設施并配套建設鋰離子儲能電站。
近年來,氫能發展話題成為新興的能源熱點話題,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體系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東方電氣董事長鄒磊繼去年兩會上提出“加快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相關提案后,今年將再度攜氫能提案上會。他建議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體系,制定國家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戰略及實施路線圖。南存輝也在提案中呼吁加快氫能發展,相關建議包括開展氫能戰略研究與制定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確立我國氫能源產業的發展定位、方向和戰略路徑,明確加氫站建設歸口管理部門和補貼政策等。
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引發期待 民營加油站健康發展獲關注
本觀察階段內,全國政協委員、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接受《中國能源報》專訪回應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等問題,全國工商聯建議促進民營加油站健康發展,成為兩會期間油氣領域較受關注的事件。
針對業內關注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進度,王宜林透露,公司的成立將按照石化改革的統一部署進行,目前正在論證符合實際的成立時間。對于煤改氣問題,他認為要有序,不能亂改;也要量力而行,煤改氣的速度要與供氣能力掛鉤,同時還要考慮用戶對天然氣價格的承受能力。另外,他還介紹了中石油內部礦權流轉以及勘探開發情況,對煤制天然氣價格、煤制氣產品定價等發表了看法。
另外,就涉及油氣領域的提案來看,全國工商聯建議分類解決加油站土地問題、加快解決加油站遷建土地問題、加快出臺加油站相應的補償賠償標準,以促進成品油行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我國推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 “行業春天”引業界期待
3月1日,國家能源局網站公開發布《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加快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吨笇б庖姟分贫ㄎ磥砩锾烊粴猱a業化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20億立方米,到2025年超過150億立方米,到2030年超過300億立方米?!吨笇б庖姟愤€提出編制國家生物天然氣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生物天然氣商業化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編制重點企業發展規劃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專家指出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面臨挑戰 積極出謀劃策
《證券日報》援引業內人士觀點,認為當前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還有很大挑戰和困難。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產業,生物質能的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和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還需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動。此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生物質能清潔利用國際研討會上發言稱,我國應加大力度、加快速度重點推動生物質天然氣、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鍋爐供熱以及分散性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應用,并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不同地區之間在產業政策、標準制定和市場化發展機制的相互交流,為下一步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推動其成為中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部分媒體依據天然氣市場需求 推測生物天然氣市場前景
中商情報研究院曾預測,2019年中國天然氣需求或將增長11%。中商情報網就此指出,生物天然氣作為天然氣市場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需求有待進一步打開,市場規模巨大。證券時報網撰文稱,根據《指導意見》,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占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一定比重,而我國天然氣需求旺盛,缺口巨大,權威數據顯示,除國內生產和進口外,天然氣缺口將達到2000億立方米,因此推斷生物天然氣市場潛在規模上萬億。無獨有偶,《上海證券報》也援引知情人士的分析稱,生物天然氣產業鏈比較長,跨行業跨部門,如果后端補貼能落地,預計將達到萬億市場規模。
《指導意見》對行業和企業形成利好 獲輿論高度肯定
《上海證券報》轉述知情人士觀點,認為《指導意見》對于整個行業和企業來說,絕對是利好?!吨笇б庖姟繁容^系統全面,對產業形態、技術路徑、監管運收在內的多個層面均有了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將調動能源骨干企業的積極性,有助于投資者形成長期穩定的預期。中國環保在線也持相同意見,稱《指導意見》公布生物天然氣“小目標”的同時,也明確釋放出產業化的積極信號,并且認為《指導意見》只是開端,后續或將有更多支持政策醞釀出臺,生物天然氣的春天即將來臨,將迎來發展初期的增速小高潮。
中海油在渤海探明千億方級大氣田 獲高度聚焦
2月25日,中海油對外宣布,位于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渤中19-6氣田,確定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過一千億立方米,成為渤海灣盆地50年以來的最大油氣發現。消息一經發布便獲媒體高度聚焦,《人民日報》、人民網以及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等形成“人民系”全渠道傳播,掀起輿論高潮,相關信息量多達2500余篇。
媒體肯定中海油攻堅克難獲突破 鞏固行業領軍形象
輿論注意到,渤海油田地處京津冀腹地,盡管渤海灣盆地原油產量豐富,但由于渤海灣復雜的地質構造,在過去50年中,始終沒有大型天然氣田的發現。中海油響應國家號召在渤海油田打響了“天然氣大會戰”,通過“產、學、研”一體化聯合攻關方式,確定渤中凹陷具備形成大型天然氣田的條件,并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建立了異常壓力鉆井決策系統、優選鉆頭系統、抗高溫無固相鉆井液體系等,最終實現了在渤海灣的重大突破。
這一千億方級氣田的重大發現,得到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進一步鞏固了中海油的行業領軍形象?!度嗣袢請蟆?、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等極具傳播影響力的媒體、欄目均報道了此事,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工網等中央媒體也跟進傳播。央視新聞客戶端相關推送新聞的閱讀量達5.2萬;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推送文章的閱讀量均超過10萬。行業自媒體“立方石油”“工業能源圈”“南方能源觀察”等也予以關注和解讀,形成輿論場全渠道的傳播熱潮。
氣田儲量可供百萬人口城市使用上百年 利于緩解天然氣缺口
在肯定這一發現的油氣勘探與技術創新價值之余,媒體對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賦予了較高期待。媒體紛紛推算,按照每戶家庭日用氣一立方米的標準,這一儲量可供百萬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侗本┥虉蟆吩龢I內人士分析認為,該氣田的發現將增強華北地區天然氣保供能力。目前,西部天然氣產量占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八成以上;但天然氣消費地卻集中在中東部,消費量占全國總消費量的70%。此次特大氣田發現后可以直接通過管道輸送到京津冀及周圍地區,緩解周圍能源供應緊張情況。界面新聞網也給予了積極期待,認為其將有利于解決北方地區冬季天然氣供應的問題。
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對油氣勘探形成積極帶動效應
據中海油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楊華介紹稱,渤中19-6氣田的成功發現打開了富油型盆地天然氣勘探的新局面,落實了新的油氣富集區帶。《北京商報》認為,該發現標志著渤海深層天然氣勘探獲得重大進展,更印證了渤海灣盆地對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業內判定這將對油氣勘探發揮重要帶動作用,在資金投入以及技術創新的支持下,油氣開發將再上新臺階。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提出,渤海發現千億級的大氣田,意味著以后在渤海可能還會發現新的氣田,在渤海臨近的區域,也有可能發現新的油氣資源,這可能引發更多企業加大勘探投入,激發油氣資源開采的新活力。《上海證券報》報道指出,業內人士肯定該發現意義重大,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提供了寶貴的天然氣資源,并預測其將掀起新一輪渤海地區油氣勘探的熱潮。金融界網、同花順財經網也表示,由于國內天然氣消費量保持較高增速,加大勘探開發將是國內油服市場的主旋律。(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趙麗媛 崔麗榮 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