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擬準許青山發電有限公司聯同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于索罟(Shek Kwu)群島以東水域建造及營運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FSRU)。接收站的碼頭為雙泊位設計,可供一艘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的船只(儲氣船)和一艘LNG運輸船停泊。儲氣船內的LNG再氣化后,會經兩條獨立的海底天然氣輸氣管道輸送至龍鼓灘發電廠和南丫發電廠的氣體接收站。受工程影響的前濱及海床范圍,已載于近日刊憲的政府公告。
據悉擬議工程包括建造一個雙泊位碼頭及相關設施,以及鋪設兩條分別長約45公里及18公里的海底天然氣輸氣管道以連接碼頭至龍鼓灘發電廠以及至南丫發電廠。受工程影響的前濱及海床總面積約68.5公頃。擬議工程預計于2019年底展開,于2020年或2021年竣工。
香港的面積110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卻超過了730萬人,天然能源短缺。目前香港的電力供應結構為火力發電占59%、天然氣發電占19%。剩余的22%來自廣東的核電站。大陸和香港于2008年簽訂了穩定供應能源的備忘錄。由于本地火電站的設備陳舊,香港政府于2014年發布了將大陸電力供應提高至50%以上的方案,但隨后就招致了過度依賴大陸的批評。為此,香港政府轉變方針,提出到2020年將天然氣發電的比率提升至50%。
盡管海上氣站的建設有降低火電占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但輿論的反應十分復雜。香港的電力供應被兩家公司壟斷,北部的九龍半島一側是香港中電(CLP),南部的香港島主要由香港電燈(HK Elictric)供應。由于壟斷經營,很多人批評這兩家公司“賺的太多了”,香港市民對電費的變化動向十分敏感;同時也有批評認為海上氣站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索罟群島周邊生活著中華白海豚等珍稀海洋動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批評稱,海上氣站很可能破壞生物的多樣性。
香港的天然氣供應主要依賴中國大陸。中電供應的核電全部來自深圳大亞灣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每年發電量的70%供港。香港為此每年可獲10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供應,核電約占全港用電量的四分之一。天然氣、核電,這些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地輸入香港,保證了香港電力供應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