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每百萬英熱值4美元的LNG現貨資源,“高昂”的長協合同成為上游公司沉重的負擔。
自2002年,我國第一個LNG采購長協簽訂以來,“三大油”作為中國LNG主要買家擔負著國內天然氣保供的職責。一直以來,無論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實際情況,LNG長協在進口LNG中一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但近年來,國際天然氣供應日趨寬松,全球LNG供應主體愈加多元,LNG現貨在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
據普氏能源資訊統計,2018年,自交易日起90天內交付的現貨貿易量升至7870萬噸,占進口總量25%,而2017年這一比例為20%。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比例或將持續擴大。國際LNG進口商組織(GIIGNL)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韓國和日本吸收了全球52%的天然氣現貨,共達4100萬噸;而美國、澳大利亞和卡塔爾是現貨交易量最大的供應國。
目前,國內LNG進口結構中,長協仍是主力。不過,眼下在全球市場供大于求時,現貨LNG價格優勢凸顯,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LNG接收站窗口期以較低的價格進口氣源,在一定條件下平衡了我國LNG進口成本,緩解了進口倒掛的矛盾。但大量低價現貨的進口,對背負著照付不議高價長協資源的企業而言,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事實上,LNG長協與現貨的價差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矛盾尤為凸顯。據了解,2009年至2014年是亞洲LNG價格高點,中國大量高價長協集中在這段時期簽署。這些長協與油價掛鉤,傾向于保護賣方利益。到2015年,因油價處于高位,LNG長協價格一度達18-20美元/百萬英熱。2015年下半年以來,國際LNG市場供應持續增長,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LNG現貨價格也一路走低。2018年供暖季節,LNG長協與現貨的價差問題十分突出。如今國際LNG現貨價格跌至4美元附近,與高價長協價格相比出現斷崖式下跌。
盡管進口LNG現貨與“三大油”的高價LNG長協存在利益沖突,但LNG現貨進口空間逐漸擴大已經漸成趨勢。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加上LNG接收站的放開,LNG靈活采購頻次和短期合同呈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17年,LNG現貨數量首次達到1100船,相當于每天3船。據安迅思分析,盡管中國主流買家長約供應較為充足,但部分接收站已經有能力吸收LNG現貨。國際LNG現貨和國內LNG售價差距仍較大,LNG現貨套利空間巨大。一時間,LNG窗口期資源“奇貨可居”。
在LNG船運市場,近年來,在現貨現船需求推動下,以穩健長協訂單為主的LNG運輸市場發生一些變化。市場上出現部分投機船東開始大量建造無租約船舶的現象。據挪威一家LNG航運公司統計,2018年LNG船舶新訂單中超半數未獲得租約。
航運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當前套利投機的現貨貿易量大增,LNG貿易合同中目的地條款限制被放寬,低于成本線的廉價海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LNG市場秩序。受此沖擊,LNG市場呈現四種趨勢:一是,上游開采方缺乏長約支撐而低價現貨售氣;二是,LNG船東缺乏長約而虧本現貨運氣;三是,下游因供應不穩定而現貨斷氣;四是,投機船東無租約大量造船的現象使得全產業鏈除了貿易投機方幾乎全線進入虧損。
對于LNG運輸船而言,穩定的貨源十分重要,這就需要與天然氣生產企業或其他航運企業合作,以規避貨源不穩定的風險。因此,目前全球約80%的LNG運輸船都是項目船,這些船服務于特定的LNG生產項目,與LNG項目方簽署長期租船合同,獲取穩定的租金收入和較高的投資回報。
隨著LNG市場呈現多極化競爭格局,傳統的“照付不議”商業模式開始遭遇挑戰。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加入LNG進口行列,各大石油公司開始尋求全球范圍內的配置以及交易的靈活性,使得價格最大化、運輸最優化、費用最小化、風險最小化,以應對更高的信用風險、支付風險和法律風險。
“長協貿易”與“現貨交易”此消彼長,折射出全球LNG市場環境日益變化,也反映出LNG貿易方式日趨靈活、多元化。2019年2月26日,殼牌發布的《液化天然氣前景報告》指出,LNG采購方越來越多地傾向于簽訂短期、小批量、高靈活度的合同,從而增強其在下游電力和天然氣市場中的競爭力;而大多數供應方則仍然希望能簽署長期銷售合同以獲得融資。
根據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預計,截至目前,全球共有3300萬噸/年的液化產能和29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得到批準,今年LNG新建投資額有望達到近1030億美元。今明兩年,將有超過1億噸的液化產能進入最終投資決定階段,投資和供應激增或使產能進一步過剩,這將給石油公司LNG產業發展帶來一系列風險和挑戰。有專家認為,只有解決供需雙方的需求差異,才能促使LNG項目開發者做出最終投資決策(FID),保證未來有足夠的LNG清潔能源來支持世界經濟發展。
隨著全球LNG市場格局進一步轉型和重塑,未來LNG貿易方式將更加多元化,買方與賣方的界限將更加模糊,各類市場參與主體的競爭與合作或將成為新常態。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在全球油氣秩序博弈進入新階段的大背景下,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更應當和諧相處、相互支持。企業之間宜緊密合作,無論是在上游資源開發領域還是在LNG接收、加注、支線運輸以及FSRU等儲運領域,加大彼此間項目介入、交叉持股,共建LNG“互融互通、共生共贏”的產業鏈生態體系,最終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平穩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