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的海面上火光映天。近日,從南海西部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獲悉,探井永樂8-3-1井成功測試,獲百萬方優質天然氣流,創造了我國海域潛山天然氣測試產能新紀錄,打開了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千億方氣田征戰序幕。
為了這口井,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稱有限湛江)研究院深水東區項目組已連續5年持續攻堅。其間,他們多次飽嘗鉆探失利的迷茫和辛酸。獲知這口井成功測試的那一晚,項目組全體成員既振奮又感慨——“并非堅持和付出就有勘探突破,但任何一方儲量的發現,都離不開堅持和付出!”
西區發現大氣田,東區卻沉寂,他們不甘心
有限湛江總地質師楊計海介紹,南海西部瓊東南盆地深水海域是有限湛江增儲上產的重要領域,近年有限湛江不斷強化該海域的地質研究, 2013年在瓊東南盆地西區的中央峽谷陵水凹陷陵水17-2構造部署探井,次年一舉發現我國首個自營深水千億方大氣田陵水17-2,一時引得業界矚目。
“這個氣田的發現,打開了瓊東南盆地深水天然氣‘寶藏’的大門,”他說,“瓊東南盆地有樂東、陵水、松南-寶島等眾多凹陷,它們的油氣地質環境和成藏條件有很多相似點。陵水17-2氣田的發現,使得這些凹陷的勘探前景更加明朗,大家對在這些凹陷找到更多天然氣充滿信心。”
陵水17-2氣田發現后,有限湛江乘勝追擊,不斷謀劃向瓊東南盆地東西兩翼拓展勘探。在盆地西區的樂東凹陷,他們2015年成功鉆獲陵水25-1氣田,近年又成功擴邊,儲量規模不斷擴大。至此,加上陵水17-2氣田,盆地西邊已有兩個氣田。而在深水東區,除了2015年發現的儲量規模較小的陵水18-1氣田外,勘探一直難以突破。
“什么時候東區也發現一個千億方大氣田?”項目組所有人員充滿期待。
相比瓊東南盆地西區而言,東區面積更大,但已鉆井少,屬于勘探程度低、勘探潛力大的區塊。為盡快探出一個大氣田,項目組科研人員努力開展該區的地質研究,全力推進勘探進程,有限湛江也對東區給予更多勘探支持。
滿懷信心出征,卻接連失利,他們失落、迷茫
“對一個區域進行勘探,首先得選凹定帶,判斷哪個凹陷和構造帶油氣富集,再部井勘探。”楊計海說。
立足前期對瓊東南盆地東區地質的系統研究,項目組首先優選松南-寶島凹陷作為勘探靶區。原因是有限湛江曾在該凹陷北邊的淺水區鉆探多口探井,均有油氣顯示。“陸架坡折之上的三角洲砂巖,可以為深水區凹陷內部海底扇發育提供充足物源,我們當時覺得這個凹陷極大可能發育氣藏。”
為確定這個凹陷確實發育氣藏,項目組又從海底扇有利儲集體分布范圍、儲層物性控制因素分析等多方面細化對該凹陷的研究,之后優選凹陷中部的反轉構造帶作為鉆探目標,部署探井松濤36-2-1井。有限湛江2018年5月開鉆該井,大家期盼這口井傳來好消息。
“電阻率、氣測曲線升起來了!”2018年7月的一天深夜,該井在目的層鉆獲良好油氣顯示,項目組所有人員興奮地喊了起來。但他們很快又擔心起來——鉆獲的這個氣層物性并不好。隨后雖又鉆遇物性好的氣層,但氣層很薄。總體看,這口井未能發現規模氣藏。
不過,這口井已證明松南-寶島凹陷是發育氣藏的,這提振了大家對繼續勘探該凹陷的信心。
懷著找到一個大氣田的必勝信心,科研人員隨后又把目光聚焦到了松南-寶島凹陷外部以南的低凸起。他們判斷,這個低凸起發育生物礁儲集體,油氣側向運移條件更優越,建議在低凸起的永樂8-1構造部署探井。但該建議一經提出,就引來質疑。有專家認為,這個低凸起的地震相特征與典型的生物礁地震相特征不一致,懷疑該目標是火山口,地層是火成巖而不是生物礁,據此認為永樂8-1構造不具備良好的氣藏發育條件。
兩種觀點交鋒,誰也不能完全否定對方。這個時候,集團公司總地質師謝玉洪在一次現場辦公會上聽取匯報后另辟思路給予指導:宏觀認識盆地構造演化與斷裂發育機制,按照三角洲碎屑巖方案再評價。
根據這個思路,項目組改變原有思路,很快厘清了松南低凸起構造成因,確定低凸起永樂8-1構造發育氣藏,建議開鉆永樂8-1-1井。
2018年8月永樂8-1-1井開鉆,9月完鉆,并在構造內的三角洲碎屑巖和基巖潛山兩種儲集體鉆遇88米純氣層,且物性好。不過,這口井鉆在山頭上,構造面積小,探明儲量少,遠沒達到大氣田目標。
目標近在眼前,卻失之交臂,項目組發現大氣田的愿望更迫切。隨后他們又繼續鉆研,先后在松南-寶島凹陷寶島31-1構造、凹陷南部斷階帶永樂3-1構造、松南低凸起構造最高部位永樂13-1構造實施3口探井。但誰也沒想到,迎接他們的是接二連三的失利:要么鉆遇差氣層,要么未鉆遇氣層。
仿佛歷經一場寒冬,科研人員失望、迷茫,2019年春節都沒過好。
“永樂8-1-1井雖然儲量不大,但是氣層夠厚,品質非常好,該區域勘探潛力非常大,我們要順著這個思路繼續拓展評價。”有限湛江總工程師(開發)姜平鼓勵大家堅定信心。
咬牙“爬坡”,終獲突破,他們深感慰藉
路再難,也得往前走。今年6月,有限湛江召開研討會,系統分析深水東區已鉆井資料,排查失利原因,明確下步勘探方向。
一番分析后,大家決定轉變思路。
“去年我們鉆探永樂8-1-1井,曾在三角洲碎屑巖和潛山兩種儲集體內鉆遇88米氣層。深入研究后,我們認為,低凸起發育的潛山構造緊鄰凹陷生烴區,應該有更大的勘探潛力,就把研究的方向放在了潛山上。”楊希冰說。
再探東區,科研人員“破釜沉舟”,地質研究也更加精細、慎重。他們對比渤海油田潛山勘探實例,精細刻畫潛山古地貌形態,找準油氣運移路徑,推斷低凸起永樂8-1-1井西邊14公里處的永樂8-3潛山構造很有希望,并提交探井永樂8-3-1井。
這口井水深1831米,設計井深3015米,今年7月開鉆。開鉆后的每一天,項目組所有人員心情忐忑,既希望快些見到結果,又擔心再次失利。鉆井的每一米進尺,都好像鉆在他們心上,他們時時關注,深刻感受。
“特別是這口井鉆至目的層時,因潛山發育的是裂縫性花崗巖,這種巖石堅硬難鉆,裂縫又容易引起鉆井液漏失,因而鉆速極低,大家度日如年,時時關注測井信息。”
“氣測曲線上來了!”鉆至目的層沒多久,項目組就看到了他們想看到的信息,大家很是激動。可沒過多久,氣測曲線又很快掉了下去,大家頓時緊張起來。“怎么可能!”他們趕緊召開會議研究,認為氣測曲線的波動是鉆遇裂縫導致的,建議繼續鉆探。
果不其然,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口井的氣測曲線再一次升高,且刷新了深水東區氣層厚度紀錄,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為測試這口井的產能,也為后續儲量評價提供依據,該井轉入測試作業。項目組擔心“煮熟的鴨子再飛走”,對測試作業更是密切跟蹤。當一切測試工作準備就緒,閥門打開的時候,一股氣流噴涌而出,瞬間在鉆井平臺燃燒臂化作一大團火焰,項目組人員終于放下心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