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廣電記者 葉曉倩 張文鶴) 隨著最后一道金口完成焊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黑河—長嶺段(北段)全線貫通,實現了與哈沈、秦沈等在役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12月1日,該管道將正式接收俄氣,當年將引進50億方天然氣,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將直接受益,這對東北、京津冀地區今年冬季天然氣保供和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重大意義。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起黑龍江省黑河市,途徑9省,南至上海,管道全長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工程分黑河—長嶺、長嶺—永清、永清—上海三段建設和核準。黑河—長嶺段包括一干三支,管道全長1067公里,于2015年6月29日啟動試驗段建設,2017年12月13日全面加快建設,2019年10月16日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黑河—長嶺段工程項目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一是該項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項目同時采用1422mm超大口徑,X80高鋼級、12MPa高壓力組合,這種組合在我國管道工程建設上還是第一次,具有世界級規模和水平。二是施工難度大。管道沿線林地密布,冬季最低氣溫-40℃;夏季大面積沼澤濕地,社會依托差,極高的施工難度與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為管道建設帶來巨大挑戰。三是該項目是我國首條智能管道試點工程,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最多,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需要開展大量從“0”到“1”的探索和實踐。
該工程由中國石油管道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共投入20余家參建單位、4000余名參建員工。工程攻克-40℃超低溫環境下的多項技術難題,取得創新工法48項,形成13項運行保障關鍵技術,發布19項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全面應用我國自有技術、材料和裝備,從鋼材、鋼管等主要材料,到壓縮機、56英寸class900全焊接球閥等關鍵核心設備,再到SCADA系統100%國產化,是我國首條全面實現國產化的天然氣管道工程;實施“互聯網+項目管理”新模式,建設“智慧工地”,實現了施工過程的實時遠程監控和數據的自動采集上傳;采用了國際最先進的施工工藝,首次實現管線100%自動化焊接、100%AUT檢測、100%機械化防腐補口,焊接一次合格率高達95.48%,工程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黑河—長嶺段全線貫通,標志著全面進入投產階段,為12月1日正式接收俄氣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