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出臺了新版《中央定價目錄》。看點之一是天然氣定價規定出現積極的變化。之前版本定價目錄中天然氣門站價格定價是在中央定價范疇之列,新版則將其移除,僅留管輸定價在其中。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運銷分離及執行管輸最高收益率限制對天然氣市場和天然氣產業發展整體有利。我國目前執行的“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天然氣市場運行監管政策就是向這一國際“準則”靠攏。新版定價目錄關于管輸之外的定價說明其核心思想是因地制宜,鼓勵市場化定價機制在有條件地區優先形成。這里所謂的“條件”按照當前我國天然氣市場和產業發展特點分析,應該是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氣源供應充分以及供應主體多元化地區。國內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等地區基本具備這樣的條件,川渝地區是天然氣生產地區,同樣具備條件。若此政策目標得以落實,則有助于在發達地區率先發現更多的天然氣消費機會和用戶,拓展天然氣消費領域。天然氣利用政策若在這個時刻再做出調整,不對消費領域做過多的限制,將助于這一定價機制落地生根。因此,《中央定價目錄》的出臺可以視為年度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重大事件。
第二個方面的積極變化是國家加大儲氣庫建設力度。不久前發改委等五部門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就儲氣庫布局規劃、運行模式以及建成后投資回收等系列具體問題予以詳盡說明和規劃。我國目前地下儲氣庫庫容有限,工作氣量僅為130億立方米,不及年度天然氣消費量的4%,與發達國家14%的水平存在較大差距。考慮到儲氣庫建設周期長以及投資巨大,在短期內無法快速提升地下儲氣能力的條件下,讓目前天然氣企業的LNG儲罐、CNG儲罐發揮儲氣功能也被納入國家儲氣能力提升的戰略考量。這一點有些類似石油儲備將煉化企業的商業庫存納入的做法。國內自煤改氣工程實施以來,有關對儲氣庫建設和運行的政策一直不太明確,儲氣庫建設的步伐也不同程度受到限制。但這次關于儲氣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對墊底氣、儲氣庫獨立運營等熱點問題予以系統明確闡述,有其積極意義。
接下來的政策看點應該是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全面松綁。疫情期間受交通管制、復工延遲等因素影響,國內工業燃料、公用服務、交通用氣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居民用氣受宅在家里的時間較多因素影響保持相對穩定,但是發電用氣和化工用氣因為成本下行出現增長。隨著國內天然氣供應模式的變革,隨著天然氣市場化定價以及區域市場的逐漸形成,對于天然氣利用方向可不必做過多的限制,這應該是改革的方向。國內各個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條件不盡相同,生產和生活需求習慣也會有較大的差異,用氣的需求和意愿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定會有差異性。區域市場乃至今后全國天然氣市場定價的形成應該充分體現對地區差異化天然氣需求的包容。中俄天然氣管線開通后,東北沿線地區的部分地區就曾出臺政策,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對天然氣利用思路做出調整,其中化工用氣就在鼓勵之列。
疫情發生之前,國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已經在加大,三大油出臺了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提升國內供應能力的戰略目標由此可見一斑。疫情期間南海可燃冰二次試采成功,國內最大的頁巖氣田加快建設以及系列勘探新發現都是新形勢下勘探開發戰略實施的重要成果體現。部分省份地方管線運行機制改革加快,以及《意見》出臺之后部分儲氣項目迅即開始建設,充分展現了國內天然氣行業的執行力。面對國際天然氣市場形勢,應果斷行動,早日實現天然氣成為主體能源的目標。國際市場供大于求的形勢疫情之前本就存在,疫情會進一步延續買方市場格局。在這一特殊形勢下,政府通過政策及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對天然氣市場和產業的宏觀調控力度,應該說具有現實意義。(羅佐縣為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