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1
“發展天然氣產業,與國家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高度契合。”
5月25日,國際燃氣聯盟(IGU)2021-2024年任期主席、IGU副主席、北京燃氣集團董事長李雅蘭作出上述表示。
李雅蘭表示,中國天然氣大發展有資源、有需求、有政策、有基礎、有機制,且因其清潔、低碳、高效等特點,不會因大量投資產生后遺癥,所以應加大對天然氣產業投資扶持力度,及時出臺鼓勵政策,加強引導。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天然氣每增加500億立方米消費,可以帶動1.2萬億元投資。如果天然氣消費量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占比達20%,可拉動全產業鏈超過12萬億元投資。
目前,中國天然氣儲氣庫、長輸管網、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基礎設施等建設存在明顯短板,尤其是城市老舊小區管線和燃氣表的升級改造任務重、缺口大。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建成投運的天然氣儲氣庫27座,儲氣量占到天然氣消費量的4%,遠低于12%-15%的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天然氣管網里程僅7.72萬公里,與美國約42萬公里的天然氣管網相比明顯偏少。根據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的《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到2025年油氣管網規模達到24萬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里程16.3萬公里。
李雅蘭認為,當前內外部形勢為國內天然氣產業發展創造了窗口期。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對全球和國內經濟形成巨大沖擊,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激發新消費、助力產業升級成為發展經濟現實且迫切的選擇。
據李雅蘭介紹,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增發特別國債加強基建,其中包括陜甘寧天然氣進京等天然氣基礎設施項目。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國家啟動陜京天然氣三線、四線建設,加快西氣東輸二線等重大天然氣項目建設。
李雅蘭認為,目前中國天然氣產業已具備大發展的條件。
在資源基礎方面,國際天然氣資源充足,可供開采超過200年。LNG技術迅速發展進一步增加了資源供應量、豐富了供應渠道、改變了國際貿易格局。過去十年,全球天然氣貿易量年均增速4%,2019年達到9.2%。
隨著國內上游開放力度的加大,更多主體進入資源開發領域,天然氣供應也在日益增加。
在天然氣需求領域,目前天然氣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比僅8.3%,低于亞洲國家12.1%的水平,也低于全球24.8%的平均水平。中國人均天然氣年消費量僅217立方米,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半,需求潛力巨大。
隨著《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出臺,加上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深入,環保政策不斷落實,天然氣發展的政策環境環境向好。
2019年12月9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這也為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平開放提供了良好條件。管網第三方公平準入將強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提高管網的集約化水平,刺激上下游競爭。
中國在天然氣消費終端,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場主體。目前,中國城燃企業超過3000家。
李雅蘭建議,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天然氣產業升級,應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和引進國外資源力度。
在國內,應推動上游區塊流轉和專業油服市場化;在國際市場,應支持企業參與國際資源開發,更加多元、經濟地引進天然氣資源。
李雅蘭稱,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加大長輸管線、LNG接收站等中游基礎設施資金支持力度,加快項目核準、審批進度,幫助企業協調相關資源;加強對城市儲氣設施建設的指導、統籌儲氣設施的集約建設;進一步細化儲氣價格市場化機制、解決機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李雅蘭還建議,各級政府在政策上應支持城市燃氣老舊管線改造和智能化升級,在規劃、立項、審批、實施等各個環節給予更多支持;應將城市智能燃氣系統建設納入“新基建”范疇,在政策和資金層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