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此次收購是我國最大的一起海外收購案。2005年中海油擬以185億美元要約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最終以失敗告終
所謂好事多磨,中海油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一事在歷經5個多月后,終于塵埃落定。
12月7日晚間,加拿大政府宣布,決定批準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請。
收購完成后,中海油油氣產量將有較大幅度提升,將接近中石化的油氣產量。
我國最大海外收購案
幾經坎坷終獲批
今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將以每股27.50美元、總價151億美元(約合95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現金收購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此后,加拿大法院很快做出決定,根據商業公司法批準中海油收購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
但是,這項交易還需得到加拿大聯邦政府的審批,但由于加拿大國內的意見不一致,以致政府的審批日期兩次被推遲。
此外,就在中海油宣布收購5天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現一家名為WellAdvantage的香港公司在收購消息公布前買入大量尼克森股票,非法獲利700多萬美元。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調查后發現該公司的背后股東為熔盛重工董事長張志熔,由于張志熔旗下的熔盛重工曾是中海油的密切合作伙伴。張志熔被認為涉嫌內幕交易,中海油高層也被懷疑對外提前泄漏收購消息。
此事件讓此次收購變得更加不確定。
今年10月,張志熔控制的相關公司愿意為內幕交易案支付1400萬美元和解費,為其交易獲利的兩倍,此事才算了結,可以說為中海油的此次收購掃清了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收購僅次于2009年中國鋁業提出的195億美元注資全球鐵礦和資源巨頭力拓集團,和2005年中海油以185億美元要約收購美國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
但是,上述兩單交易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而此次151億美元的收購,將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起海外收購案。
需要注意的是,中海油曾經表示,由于尼克森的資產分布在加拿大、墨西哥灣、英國北海及西非,因此獲得加方同意后,仍然需要美國和英國政府審批。這是收購尼克森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油氣產量將接近中石化
頁巖氣或被“一攬子收購”
收購尼克森對中海油的意義非同尋常。
中海油CEO李凡榮曾表示,通過收購尼克森,中海油將進一步拓展其海外業務及資源儲備,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該公司的優秀資產組合不僅是對中海油的良好補充,同時,也使中海油的全球化布局得以增強。此外,尼克森管理團隊的管理范圍將擴大到中海油位于北美及加勒比地區的資產。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尼克森擁有9億桶油當量的證實儲量及11.22億桶油當量的概算儲量。尼克森今年第二季度的平均日產量為20.7萬桶油當量(不含礦費),而中海油去年全年平均日凈產量達到90.9萬桶油當量。
海通證券分析師鄧勇表示,收購完成后,中海油的油氣產量將增加22.77%(靜態情況下)。隨著今年底完成對尼克森石油的收購,公司的油氣產量將有較大幅度提升。
“根據我們的測算,中海油的油氣產量將接近中石化的油氣產量。”他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的頁巖氣開發進入初步開發階段,而在技術上還存在諸多不足,在前期離不開國外技術經驗的借鑒。
尼克森專注于三項發展戰略包括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頁巖氣及主要位于北海、西非海上及墨西哥灣深水海域的常規油氣勘探與開發。
“油砂及頁巖氣資源的收購,將有助于中海油在非常規油氣領域的開拓,有助于公司在國內頁巖氣的勘探開發。”鄧勇進一步表示。
據了解,中海油去年已經開始開發在安徽的蕪湖和巢湖一帶的部分頁巖氣井。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技術經驗等方面的欠缺,開發效果并不是很盡如人意。
而尼克森在頁巖氣開采方面的技術優勢不言而喻,中海油此收購可謂一舉多得。
美國沃頓商學院一份文件曾經指出,僅是購買少數國外公司股權,很難得到頁巖氣的核心技術。而中海油對尼克森的全資收購,或許能解決這一問題,引進頁巖氣開發技術對我國當下的頁巖氣開發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還需要提及的是,目前三大石油公司均在海外擁有油氣資源,其中中石油的油氣資產主要在中亞,中石化則收購了安哥拉油田區塊,中海油此次收購了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
鄧勇認為,在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未來三大油公司仍將在合適的條件下,繼續并購整合海外油氣資源。
在加拿大向外國國資關閉收購本國資源的大門之前,中海油從門縫里擠了進去。
當地時間12月7日17時許,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Harper)在渥太華宣布,該國政府批準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EO.NY,00883.HK,下稱“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公司(NXY.NY).
經過整整100天的斡旋,這筆價值194億美元的中國企業迄今最大海外收購,終于邁過了最重要的一關。
加拿大政府同時批準了馬來西亞國有石油公司Petronas對該國天然氣公司Progress的收購。
“這非但不是一個趨勢的開始,反而是一個例外的結束。”哈珀在宣布上述兩條消息后旋即表示,未來,外國國企如欲收購加拿大企業,將會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核,尤其涉及自然資源的收購,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獲得考慮。
中海油承諾每年報告
今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將以151億美元現金并承擔43億美元債務的條件,收購尼克森公司100%流通的普通股和優先股。8月29日,加拿大工業部啟動對該收購案的審批程序,并兩次延長期限。
12月7日當天,加拿大工業部長帕拉迪斯(ChristianParadis)發表評論稱,中海油已鄭重向加方做出長期承諾,在經營管理、商業發展方向、雇用人員和資金投入等方面符合加經濟發展利益,并每年就執行情況向加拿大工業部報告。
8日,中海油證實了收購獲批的消息,同時表示,該公司為了通過這一審批,亦向加拿大方面做出了讓步,除了此前提出的六項承諾外,承諾向加拿大工業部提交有關年度執行報告。
另外,由于尼克森公司系美國股市上市公司,該收購案還須等待美國方面的審批,可能影響其預定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交易的時間表。
“這(提交年度報告)不是我們主動提出的承諾,是加方在審批過程中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中海油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為了通過審批,我們答應了這個要求。”至于有關執行報告將包括哪些內容,該人士表示暫不清楚,雙方可能還將進一步研究細節。
無論如何,能夠通過政治審批,是一件喜事。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評論稱:“我們很高興并購尼克森交易獲得了加拿大工業部的批準。中海油將因尼克森優良資產及優秀員工隊伍的加入而受益。”
在哈珀宣布通過收購案之后,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表聲明稱:“我們歡迎加拿大政府就中海油收購尼克森能源公司作出的決定。中海油與尼克森的合作是建立在互利共贏基礎上的商業行為,完全遵循市場原則,將為雙方企業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相信,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中加經貿合作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對本報表示,中海油通過加拿大審批,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而言是一個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事件。中海油吸收了上次收購優尼科失敗的經驗,并且抓住了全球經濟不景氣帶來的良機。
“萬里長征第一步”
尼克森公司總部設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其資產包括加拿大的油砂項目、也門的油田、西非和墨西哥灣的近海油氣田等,其2012年第二季度的平均日產量為20.7萬桶油當量(不含礦費)。截至2011年12月31日,依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則計算,尼克森公司擁有9億桶油當量的證實儲量及11.22億桶油當量的概算儲量。
有機構估計,中海油以194億美元(151億美元現金加43億美元債務)的代價收購尼克森后,將為自身帶來約20%的產量增長、約30%的證實儲量增長,并使其儲采比(剩余儲量按當前生產水平尚可開采的年數)從9.6年增至10.3年。
但要真正消化這筆交易帶來的益處,中海油還面臨一系列的考驗。何曼青認為,從以往經驗來看,管理理念分歧等因素導致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最終失敗,此類案例占海外收購總數的一半以上。中海油收購尼克森之后,也面臨經營管理、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挑戰,所以更大的困難也許還在后面。
上述中海油內部人士也對本報稱:“獲得加拿大政府的審批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第一步,后面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針對中國設限?
一直伴隨該收購案的政治爭議就已預示了未來的挑戰,甚至是“挑刺”。
自中海油宣布收購計劃起,加拿大國內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尤其是民間的反對聲音給保守黨的哈珀政府造成巨大壓力。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是否應允許外國國有公司收購加拿大自然資源領域的企業;是否會威脅加拿大的國家安全;中國企業勞工權益保障方面的問題;以及中國是否會向加拿大提供對等投資機會等等。
面對這種政治壓力,哈珀政府給出的回應是,批準此次收購,但“下不為例”。
一名久居加拿大的中國學者對本報評論稱,哈珀此次劃出了一條底線:今后外國國企對加拿大資源資產的收購將面臨更嚴格審核,一般不予批準;考慮到中國公司對加拿大上游資源的興趣,這條底線似有針對中國國資的色彩。他還提到,挪威國有公司Statoil同樣在加拿大拓展業務,就從未引起過這么大的反應。
不過,蒙特利爾銀行工業和國家分析經濟師陳蔚純認為哈珀的表態并不意味著大門已經完全關閉。加拿大資源豐富,而中國發展需要大量資源,雙方總有互惠互利的地方,總能找到相互接受的條件。
“加拿大聯邦政府需要制定明確的規則,表明自己對外國投資的開放態度,也便于海外投資者遵行。”陳蔚純說。
7日當天,加拿大政府發出的一條新聞通告列舉了一些針對外國國企的審核標準:首先看該國有公司對被收購加拿大企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其次看該國有公司對被收購加拿大企業所在行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三要看該國有公司所在國政府對被收購公司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新規歧視外國國企?
目前,對于本國企業被外國企業收購,無論收購方是私企還是國企,加拿大政府啟動審批程序的起點是項目金額達到3.3億加元(約合20.7億元人民幣)。但加拿大政府將制定新規,將私企的審批起點放寬至10億加元(約合62.8億元人民幣),而對外國國企則仍維持在3.3億加元的窄口徑。
對于哈珀政府的上述新規,加拿大國內也存在著一些批評意見。
加拿大《國家郵報》評論稱,哈珀總理通過中海油收購案但又對其他外國國企關上大門的做法,雖然達到了政治上的平衡,但卻損害了總體上的政治一貫性。在原有的投資法基礎上,又加上針對外國國企的新規,結果是原本就不夠明晰的外資投資政策,現在不但模糊還更加復雜,而且涉及到油砂企業的收購,更要考慮“非常例外的情況”,令人無所適從。
《國家郵報》進一步稱,許多反對該項收購案的人認為,國有企業做決策時,政治動機會高于商業動機,但這屬于該國企的企業內部事務,跟加拿大沒有關系,跟收購案帶來的利益沒有關系。哈珀的做法相當于,以保護自由市場的名義,加強政府的控制。
“如果加拿大政府對國企采取限制措施的話,中國的國企可能會采用另外一種身份來出現。”渥太華大學公共和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勒布朗(PatrickLeBlond)認為,商業收購就要按商業規則辦事。
“如果收購方遵守他們的收購協議,保障加拿大人的工作機會,保留設在艾伯塔省的總部,并且把那些高價值的工作機會留在加拿大,那這宗交易對加拿大來說就是一個凈利益。大家別忘了,這些油砂還在加拿大的國土上,它們不可能跑掉。只要原油從地下開采上來,我們就可以收稅。”勒布朗說。
所謂好事多磨,中海油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一事在歷經5個多月后,終于塵埃落定。
12月7日晚間,加拿大政府宣布,決定批準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請。
收購完成后,中海油油氣產量將有較大幅度提升,將接近中石化的油氣產量。
我國最大海外收購案
幾經坎坷終獲批
今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將以每股27.50美元、總價151億美元(約合95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現金收購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此后,加拿大法院很快做出決定,根據商業公司法批準中海油收購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
但是,這項交易還需得到加拿大聯邦政府的審批,但由于加拿大國內的意見不一致,以致政府的審批日期兩次被推遲。
此外,就在中海油宣布收購5天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現一家名為WellAdvantage的香港公司在收購消息公布前買入大量尼克森股票,非法獲利700多萬美元。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調查后發現該公司的背后股東為熔盛重工董事長張志熔,由于張志熔旗下的熔盛重工曾是中海油的密切合作伙伴。張志熔被認為涉嫌內幕交易,中海油高層也被懷疑對外提前泄漏收購消息。
此事件讓此次收購變得更加不確定。
今年10月,張志熔控制的相關公司愿意為內幕交易案支付1400萬美元和解費,為其交易獲利的兩倍,此事才算了結,可以說為中海油的此次收購掃清了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收購僅次于2009年中國鋁業提出的195億美元注資全球鐵礦和資源巨頭力拓集團,和2005年中海油以185億美元要約收購美國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
但是,上述兩單交易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而此次151億美元的收購,將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起海外收購案。
需要注意的是,中海油曾經表示,由于尼克森的資產分布在加拿大、墨西哥灣、英國北海及西非,因此獲得加方同意后,仍然需要美國和英國政府審批。這是收購尼克森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油氣產量將接近中石化
頁巖氣或被“一攬子收購”
收購尼克森對中海油的意義非同尋常。
中海油CEO李凡榮曾表示,通過收購尼克森,中海油將進一步拓展其海外業務及資源儲備,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該公司的優秀資產組合不僅是對中海油的良好補充,同時,也使中海油的全球化布局得以增強。此外,尼克森管理團隊的管理范圍將擴大到中海油位于北美及加勒比地區的資產。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尼克森擁有9億桶油當量的證實儲量及11.22億桶油當量的概算儲量。尼克森今年第二季度的平均日產量為20.7萬桶油當量(不含礦費),而中海油去年全年平均日凈產量達到90.9萬桶油當量。
海通證券分析師鄧勇表示,收購完成后,中海油的油氣產量將增加22.77%(靜態情況下)。隨著今年底完成對尼克森石油的收購,公司的油氣產量將有較大幅度提升。
“根據我們的測算,中海油的油氣產量將接近中石化的油氣產量。”他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的頁巖氣開發進入初步開發階段,而在技術上還存在諸多不足,在前期離不開國外技術經驗的借鑒。
尼克森專注于三項發展戰略包括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頁巖氣及主要位于北海、西非海上及墨西哥灣深水海域的常規油氣勘探與開發。
“油砂及頁巖氣資源的收購,將有助于中海油在非常規油氣領域的開拓,有助于公司在國內頁巖氣的勘探開發。”鄧勇進一步表示。
據了解,中海油去年已經開始開發在安徽的蕪湖和巢湖一帶的部分頁巖氣井。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技術經驗等方面的欠缺,開發效果并不是很盡如人意。
而尼克森在頁巖氣開采方面的技術優勢不言而喻,中海油此收購可謂一舉多得。
美國沃頓商學院一份文件曾經指出,僅是購買少數國外公司股權,很難得到頁巖氣的核心技術。而中海油對尼克森的全資收購,或許能解決這一問題,引進頁巖氣開發技術對我國當下的頁巖氣開發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還需要提及的是,目前三大石油公司均在海外擁有油氣資源,其中中石油的油氣資產主要在中亞,中石化則收購了安哥拉油田區塊,中海油此次收購了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
鄧勇認為,在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未來三大油公司仍將在合適的條件下,繼續并購整合海外油氣資源。
在加拿大向外國國資關閉收購本國資源的大門之前,中海油從門縫里擠了進去。
當地時間12月7日17時許,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Harper)在渥太華宣布,該國政府批準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EO.NY,00883.HK,下稱“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公司(NXY.NY).
經過整整100天的斡旋,這筆價值194億美元的中國企業迄今最大海外收購,終于邁過了最重要的一關。
加拿大政府同時批準了馬來西亞國有石油公司Petronas對該國天然氣公司Progress的收購。
“這非但不是一個趨勢的開始,反而是一個例外的結束。”哈珀在宣布上述兩條消息后旋即表示,未來,外國國企如欲收購加拿大企業,將會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核,尤其涉及自然資源的收購,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獲得考慮。
中海油承諾每年報告
今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將以151億美元現金并承擔43億美元債務的條件,收購尼克森公司100%流通的普通股和優先股。8月29日,加拿大工業部啟動對該收購案的審批程序,并兩次延長期限。
12月7日當天,加拿大工業部長帕拉迪斯(ChristianParadis)發表評論稱,中海油已鄭重向加方做出長期承諾,在經營管理、商業發展方向、雇用人員和資金投入等方面符合加經濟發展利益,并每年就執行情況向加拿大工業部報告。
8日,中海油證實了收購獲批的消息,同時表示,該公司為了通過這一審批,亦向加拿大方面做出了讓步,除了此前提出的六項承諾外,承諾向加拿大工業部提交有關年度執行報告。
另外,由于尼克森公司系美國股市上市公司,該收購案還須等待美國方面的審批,可能影響其預定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交易的時間表。
“這(提交年度報告)不是我們主動提出的承諾,是加方在審批過程中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中海油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為了通過審批,我們答應了這個要求。”至于有關執行報告將包括哪些內容,該人士表示暫不清楚,雙方可能還將進一步研究細節。
無論如何,能夠通過政治審批,是一件喜事。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評論稱:“我們很高興并購尼克森交易獲得了加拿大工業部的批準。中海油將因尼克森優良資產及優秀員工隊伍的加入而受益。”
在哈珀宣布通過收購案之后,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表聲明稱:“我們歡迎加拿大政府就中海油收購尼克森能源公司作出的決定。中海油與尼克森的合作是建立在互利共贏基礎上的商業行為,完全遵循市場原則,將為雙方企業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相信,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中加經貿合作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對本報表示,中海油通過加拿大審批,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而言是一個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事件。中海油吸收了上次收購優尼科失敗的經驗,并且抓住了全球經濟不景氣帶來的良機。
“萬里長征第一步”
尼克森公司總部設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其資產包括加拿大的油砂項目、也門的油田、西非和墨西哥灣的近海油氣田等,其2012年第二季度的平均日產量為20.7萬桶油當量(不含礦費)。截至2011年12月31日,依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則計算,尼克森公司擁有9億桶油當量的證實儲量及11.22億桶油當量的概算儲量。
有機構估計,中海油以194億美元(151億美元現金加43億美元債務)的代價收購尼克森后,將為自身帶來約20%的產量增長、約30%的證實儲量增長,并使其儲采比(剩余儲量按當前生產水平尚可開采的年數)從9.6年增至10.3年。
但要真正消化這筆交易帶來的益處,中海油還面臨一系列的考驗。何曼青認為,從以往經驗來看,管理理念分歧等因素導致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最終失敗,此類案例占海外收購總數的一半以上。中海油收購尼克森之后,也面臨經營管理、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挑戰,所以更大的困難也許還在后面。
上述中海油內部人士也對本報稱:“獲得加拿大政府的審批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第一步,后面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針對中國設限?
一直伴隨該收購案的政治爭議就已預示了未來的挑戰,甚至是“挑刺”。
自中海油宣布收購計劃起,加拿大國內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尤其是民間的反對聲音給保守黨的哈珀政府造成巨大壓力。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是否應允許外國國有公司收購加拿大自然資源領域的企業;是否會威脅加拿大的國家安全;中國企業勞工權益保障方面的問題;以及中國是否會向加拿大提供對等投資機會等等。
面對這種政治壓力,哈珀政府給出的回應是,批準此次收購,但“下不為例”。
一名久居加拿大的中國學者對本報評論稱,哈珀此次劃出了一條底線:今后外國國企對加拿大資源資產的收購將面臨更嚴格審核,一般不予批準;考慮到中國公司對加拿大上游資源的興趣,這條底線似有針對中國國資的色彩。他還提到,挪威國有公司Statoil同樣在加拿大拓展業務,就從未引起過這么大的反應。
不過,蒙特利爾銀行工業和國家分析經濟師陳蔚純認為哈珀的表態并不意味著大門已經完全關閉。加拿大資源豐富,而中國發展需要大量資源,雙方總有互惠互利的地方,總能找到相互接受的條件。
“加拿大聯邦政府需要制定明確的規則,表明自己對外國投資的開放態度,也便于海外投資者遵行。”陳蔚純說。
7日當天,加拿大政府發出的一條新聞通告列舉了一些針對外國國企的審核標準:首先看該國有公司對被收購加拿大企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其次看該國有公司對被收購加拿大企業所在行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三要看該國有公司所在國政府對被收購公司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新規歧視外國國企?
目前,對于本國企業被外國企業收購,無論收購方是私企還是國企,加拿大政府啟動審批程序的起點是項目金額達到3.3億加元(約合20.7億元人民幣)。但加拿大政府將制定新規,將私企的審批起點放寬至10億加元(約合62.8億元人民幣),而對外國國企則仍維持在3.3億加元的窄口徑。
對于哈珀政府的上述新規,加拿大國內也存在著一些批評意見。
加拿大《國家郵報》評論稱,哈珀總理通過中海油收購案但又對其他外國國企關上大門的做法,雖然達到了政治上的平衡,但卻損害了總體上的政治一貫性。在原有的投資法基礎上,又加上針對外國國企的新規,結果是原本就不夠明晰的外資投資政策,現在不但模糊還更加復雜,而且涉及到油砂企業的收購,更要考慮“非常例外的情況”,令人無所適從。
《國家郵報》進一步稱,許多反對該項收購案的人認為,國有企業做決策時,政治動機會高于商業動機,但這屬于該國企的企業內部事務,跟加拿大沒有關系,跟收購案帶來的利益沒有關系。哈珀的做法相當于,以保護自由市場的名義,加強政府的控制。
“如果加拿大政府對國企采取限制措施的話,中國的國企可能會采用另外一種身份來出現。”渥太華大學公共和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勒布朗(PatrickLeBlond)認為,商業收購就要按商業規則辦事。
“如果收購方遵守他們的收購協議,保障加拿大人的工作機會,保留設在艾伯塔省的總部,并且把那些高價值的工作機會留在加拿大,那這宗交易對加拿大來說就是一個凈利益。大家別忘了,這些油砂還在加拿大的國土上,它們不可能跑掉。只要原油從地下開采上來,我們就可以收稅。”勒布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