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新疆日報視覺中心 陳瀟
新疆日報訊(記者馬伊寧報道)喀什市民艾吾斯丁·約麥爾美好的一天,是從使用天然氣開始的。
10月10日清晨,吃完用天然氣做好的早餐,艾吾斯丁開著雙燃料出租車出門“攬活兒”。有了天然氣,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做飯、洗澡、取暖……全靠天然氣。這位土生土長的喀什市民是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430萬受益者中的一個。
截至當天,中國石油援疆“一號工程”——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7年間向和田、喀什等地輸送天然氣達82億立方米,折合替代標煤136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57萬噸,為南疆各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保障,讓沿線百姓享受“不冒煙柴火”帶來的溫暖生活。
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和田地區農民在廚房使用天然氣做飯。□圖片由塔里木油田提供
天然氣入村 開啟幸福新生活
如今的喀什市乃則巴格鎮尤喀克喀孜熱克村,縱橫有致的天然氣管道已成一道別致的風景線。村民乃吉瓦·阿布都克熱木家磚混結構的安居房內,水、電、暖、天然氣一應俱全。
尤喀克喀孜熱克村是深度貧困村,2016年啟動天然氣入戶工程。現在,一提起天然氣,乃吉瓦就贊不絕口:“以前都羨慕城里人能用天然氣燒水做飯。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壁掛爐、燃氣灶,既方便,還省錢!”
長期以來,塔里木盆地周圍城鄉居民主要以柴草、煤炭為生活燃料。為解決南疆百姓用氣問題,1998年6月,開始實施“氣化南疆”工程。2010年7月,中石油援疆“一號工程”——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擔負向和田、喀什等四地州供氣重任,成為“氣化南疆”工程的延續和拓展。2013年8月,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全面建成投產,短短幾年時間,大北支線、阿瓦提支線、烏什支線等多條輸氣管道相繼建成,管網長度已從投產時的2100公里擴增到目前的3028公里,在盆地周緣形成環形覆蓋,為決戰脫貧攻堅送上“致富氣”。
烏恰縣黑孜葦鄉康什維爾村是一個移民搬遷安置村。7年前,隨著天然氣利民工程的深入推進,搬進安居房的152戶農牧民同步用上了天然氣。“這是不冒煙的柴火。”用慣了柴火的依沙克·居馬如此贊美天然氣。
就是這“不冒煙的柴火”把農牧民從砍柴拾牛糞的重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開始全身心大力發展養殖業、種植業,農牧民家庭收入、村集體收入都有了大幅增加。2018年底,康什維爾村實現整村脫貧。
得益于塔里木油田帶來的“福氣”,南疆各地加快天然氣普及,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主力氣田——和田河氣田,目前已向和田市、墨玉縣等新疆南部縣市累計供應天然氣超過30億立方米,不僅使當地居民從“柴煤時代”步入“清潔能源時代”,成為南疆貧困縣脫貧致富的“綠色引擎”,更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昔日南疆農牧民做飯靠打柴。□圖片由塔里木油田提供
搭上能源快車 帶動產業發展
用天然氣當招牌吸引投資,紫金礦業、阿米娜、遠東陶瓷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相繼入駐南疆,成為帶動當地經濟轉型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依托塔里木油田阿克莫木氣田的開發,烏恰縣搭上天然氣能源快車,農產品加工、能源礦產開發、民族特色產品加工等產業踏上快速發展的道路。隨著南疆天然氣利民管道實現向烏恰縣工業園區專項供氣,促成紫金礦業落地烏恰縣,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有效地拉動了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今年6月30日,新疆紫金有色金屬有限公司10萬噸/年鋅冶煉項目焙燒爐點火圓滿成功,項目正式拉開試車投產序幕。據新疆紫金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欽先說,紫金礦業入駐烏恰縣以來,通過開啟“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雙驅模式,解決了當地800名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在喀什經濟開發區北部產業園區阿米娜食品加工廠車間內,隨著藍色火焰跳動,一包包方便面正從新式天然氣烘干機中輸向包裝流水線。廠房外錯落有致的鵝黃色天然氣管道正是“福氣”的標志。廠長張斌說:“現在天然氣管道直接通到工廠,企業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在消防、環保和安全生產水平等方面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隨著天然氣輸送到千家萬戶,和田市成為新疆第一個天然氣整體集中供暖的城市。從鄉鎮到農村,當地每年天然氣入戶數以上萬戶速度增長,十多萬戶居民受益。
豐富的油氣資源,吸引著一批批與天然氣相關的化工企業前來投資。如今的南疆大地,環塔里木盆地形成一個圍繞天然氣產業發展的大市場,崛起了一座座石油石化新城。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輸氣管道建設現場。□圖片由塔里木油田提供
提速管網建設 惠民“底氣”更足
“這幾年用天然氣省了好多錢。”10月9日,家住墨玉縣同心嘉園小區的阿瓦妮沙汗·吉力力說,未通天然氣之前,他們家冬天燒煤取暖要花掉近3500元,而使用天然氣,用不了2000元。
如今,南疆各地州天然氣支干線管網基本形成全覆蓋,各族群眾采暖用上壁掛爐,做飯用上天然氣,沿線地區的經濟日益繁榮,百姓的腰包逐漸鼓起來,一個個現代化的新農村給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生機和活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天然氣在喀什地區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提升到25%,且每年以3%的比例遞增。在喀什地區和阿克蘇地區,幾乎所有的公交車和出租車都改裝燒天然氣。天然氣不但為各地百姓帶來了實惠,而且保護了當地脆弱的生態植被,綠洲森林覆蓋率明顯提高,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有力推進了“西氣西用”。塔里木油田加快多條輸氣管道聯絡線建設,使西氣東輸和南疆天然氣利民管網之間實現互通互聯、互輸互補,極大提升了供配氣調控能力,極大緩解了冬季供氣不足壓力。
截至目前,南疆430萬各族老百姓用上清潔天然氣,塔里木油田供氣點由18個增至55個,累計供氣量超380億立方米,用戶以每月數千戶的規模持續增長,年供氣量已增至40億立方米,占塔里木油田天然氣年總量的近七分之一。
南疆天然氣充足的供應“底氣”源于塔里木油田對盆地內油氣勘探的不斷突破。目前,塔里木油田已具備年生產天然氣280億立方米的規模能力。
9月6日至7日,南疆利民天然氣管網28號閥室、1團末站和3團末站先后順利投產,預計日供氣量增加1.4萬立方米。3個供氣點投產后,直接惠及周邊2萬多名各族群眾。
【親歷者說】“福氣”臨門奔富路
□烏恰縣黑孜葦鄉康什維爾村牧民 別坎·提列瓦力地
以前,我住的是土坯房,燒的是木柴和牛糞,老羨慕城里人能用天然氣燒水做飯。如今,我住進了亮堂舒服的安居房,水、電、氣全通,生活跟城里人沒啥區別!
正因為“福氣”臨門,讓我們牧民的生活發生了巨變。
過去,家里全靠燒柴火和牛糞做飯取暖。所以,我幾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從砍柴拾牛糞開始的,占用了不少本來可以搞生產、掙錢的時間。
在政府的幫扶下,我和家人搬進了移民搬遷安置村。新房里有天然氣,裝著壁掛爐,自此改變了世世代代燒柴火取暖做飯的生活習慣,真是一步進入了現代文明生活。
現在,家里燒水、做飯、洗澡、取暖都用天然氣……清潔安全還節約,與燒煤炭、柴火相比,一年還可節省不少的錢呢。因為用上了天然氣,我把每年節省下來的錢給3個正上學的孩子購買課外書,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我也從砍柴拾牛糞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發展養殖業上,家庭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自從可以全身心投入養殖業發展以來,我家的牛羊數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如今家里有10頭牛、80多只羊,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我衷心地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石油人的無私幫助,有“福氣”進家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是發自內心地高興啊!如今,我們村里152戶人家都和我一樣,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鄉親們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記者馬伊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