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欒健在會上表示:“自2018年10月掛牌成立以來,山東省能源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能源結構調整‘三個三分之一’的目標要求,把‘發展綠色能源,助力動能轉換’作為核心任務,大力實施‘四增兩減一提升’工程,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步伐明顯加快。”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此過程中,山東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氣”勢大增。
優化儲氣設施建設布局
據欒健介紹,“四增”即聚焦可再生能源、核電、外電入魯、天然氣“四大板塊”做加法。
“山東處于國家骨干管網末端,前些年多次出現時段性、區域性用氣緊張局面。為徹底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我們立足全省‘一張網、一個平臺’,加快推進沿海LNG接收站、輸氣管網和儲氣設施建設,多措并舉拓展供氣渠道。”欒健強調。
數據顯示,近年來山東省天然氣消費量不斷增加,2018年為139億立方米,2019年突破180億立方米。根據今年4月山東省能源局發布的《山東省儲氣設施規劃建設方案(2018~2020年)》優化調整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預計2020年山東天然氣消費量為200億立方米。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天然氣需求,方案指出要本著統籌規劃、分類調整、集約建設的原則,優化全省儲氣設施建設布局,形成以沿海LNG儲備基地為主、內陸LNG儲備基地為輔、LNG罐箱集散中心和其他儲氣設施為補充、管網互聯互通為支撐的儲氣調峰體系。
按照方案部署,在具體落實方面,主要有“四大路徑”。一是集中建設沿海LNG儲備基地,將原沿海省級儲氣設施6處6座儲罐調整為沿海LNG儲備基地4處10座儲罐,儲氣能力由9.4億立方米增加到11.1億立方米。二是集約建設內陸LNG儲備基地,將原中俄東線沿線5處內陸省級儲氣設施調整為1處省級儲備基地(泰安范鎮),同時,考慮中西部天然氣消費集中區域的調峰需求,依托已建、在建設施建設5處內陸LNG儲備基地,儲氣能力由0.6億立方米增加到3.25億立方米。三是試點建設LNG罐箱集散中心,增加備用LNG罐箱,作為儲氣調峰的重要補充。四是適時建設地下儲氣庫,鼓勵開展地下儲氣庫前期研究和先導性試驗,做好項目儲備。
“目前,中國石化山東LNG二期、龍口南山、煙臺港西港區LNG接收站相繼開工建設,中國石化山東LNG三期、龍口LNG接收站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在運及規劃建設LNG接收站規模達2500萬噸/年,約350億立方米。”談及相關項目建設進展,欒健總結稱。
天然氣資源供應較充足
面對即將到來的供暖季,山東已做好充足的準備。
“天然氣供應保障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一直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積極協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油氣公司,加強資源統籌,及早安排調度,天然氣供應量穩步增加。2017~2019年分別達到134億立方米、162億立方米和188億立方米。”山東省能源局副局長鄧召軍說。
據鄧召軍介紹,今年以來,三大油氣公司與山東共簽訂年度供氣合同量194.7億立方米,其中供暖季合同量92.5億立方米。截至9月底,三大油氣公司已累計供應148.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2%,預計全年可達到200億立方米。總體來看,今年天然氣資源供應比較充足,供需平衡情況好于往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供暖季前,山東省能源局還組織各市修訂了“壓非保民”應急預案,調整調峰用戶清單,確保形成不少于高峰日用氣量20%的用戶調峰能力。針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極端情況,按照“壓非保民”原則,加強應急保障,細化應急保供預案,科學確定減停供次序,保證民生等重點用氣需求,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同時,我們還著眼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省天然氣供應能力。一是加快沿海LNG接收站建設。目前,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煙臺港西港區、龍口港區新建、擴建的4個LNG接收站中,3個已開工建設,1個正在履行核準程序,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二是加快完善天然輸配管網。近年來山東已建成6600余千米輸氣管道,形成了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輸送網絡主骨架,實現所有縣(市、區)管道通達。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中俄東線、省天然氣環網干線等輸氣網絡建設,在建主干管道超2000千米,建成后將形成‘回’字形互聯互通的天然氣輸配管網布局,輸送能力達1000億立方米。三是加快儲氣能力建設。截至9月底,我省已形成政府儲氣能力1.65億立方米,相當于全省3天天然氣消費量。其中,建立了東明石化、山鋼日照、金魯班、華勝能源、恒偉化工等首批5個省級天然氣儲備基地,形成政府儲氣能力7200萬立方米,在全國尚屬首創,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充分肯定。”鄧召軍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