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自古川渝本一家,巴適得板!
2021年3月3日,在重慶市經信委、成都市經信局等部門的見證下,成都燃氣集團與重慶燃氣集團在重慶共同簽署《成渝雙城能源協同發展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川渝兩地最大的兩家城燃上市公司攜手走到了一起。
2020年年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成渝雙城圈,未來的天然氣發展空間有多大?
1、同門兩兄弟,攜手助成渝!
2004年,成都城市燃氣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股權組織競拍,華潤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最終以每股2.291元的價格成功吸納成都燃氣國有股權28800萬股,一舉拿下成都燃氣36%的股份,成為成都燃氣“二當家”。
15年后的2019年底,成都燃氣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發行8,889萬股,募集資金總額9.28億元。
2009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華潤燃氣發布公告稱,將斥資11.63億元收購重慶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燃氣)25%的股權。
5年后的2014年9月底,重慶燃氣正式登陸上交所。重慶燃氣本次發行價格3.25元/股,發行市盈率19.12倍,募集資金總額5.07億元。
2020年5月29日,重慶燃氣公告,因公司第三大股東重慶渝康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實施混改,54%控股權由華潤金控投資有限公司受讓,由此導致華潤金控聯同一致行動人華潤燃氣持有公司合計股比超過30%,從而觸發全面收購義務。
到2020年11月17日,要約收購交割完成,華潤資產及其一致行動人重慶渝康、華潤燃氣投資合計持有公司股份6.1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9.56%,僅次于重慶能源集團的41.48%。
這一次同門兄弟戰略攜手,自然是目標遠大:
“為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聚焦“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成都燃氣和重慶燃氣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大型綜合性燃氣服務公司,雙方決定……在氣源保障和綜合能源、市場和產業鏈拓展、科研和技術協同創新、戰略協同和政策研究、企業管理和人才交流等領域上開展合作,共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建設與發展。”
雙方合作內容中排在第一的便是氣源保障。川渝地區天然氣資源豐富,西南管網本就自成一家互聯互通。
“結合川渝地區較為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與產能,依托雙方各自優勢,提高雙方優質資源獲取能力和氣源保障能力。”
第二個重點便是市場拓展了,包括聯合開發燃氣項目及相關新業務市場。
第三個重點是綜合能源業務合作。在新環境新形勢下,幾乎所有大型城燃都向著綜合能源轉型,成都燃氣重慶燃氣作為地方燃氣巨頭,自然也不例外。
“合作開展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區域供暖供冷等項目為主的綜合能源業務。”
還有一個點是燃氣產業鏈延伸,綜合增值服務業務,這個業務如今也是所有城燃公司集中發力的共識:
“共同推動用戶終端市場的開發、暖居工程、燃氣智能設備、燃氣具自主品牌銷售、線上商城運營、保險銷售等燃氣產業鏈相關綜合服務業務做大做強。”
根據業績快報,2020年成都燃氣實現銷氣量15.78億立方米,歸母凈利潤4.1億元;重慶燃氣實現銷氣量32.77 億立方米,總服務客戶數為 527.92 萬戶,歸母凈利潤4.2億元。
總銷氣量近50億方的同門兄弟,未來合作發展空間值得想象!
2、成渝乃至川渝,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動引擎!
成渝,位于中國西部的成渝兩座主力城市,從經濟體量來看,GDP總量已接近5萬億,放在全國的任一“雙子星”城市中,都是當之無愧的第四極,僅次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主力城市能級。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這是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之后,中國西部正式啟動建設新增長極。
而對于中國天然氣產業而言,川渝可謂是產業的發祥地和革命根據地,未來的隨著經濟圈經濟的快速發展之下,成渝乃至川渝仍將是中國天然氣產業最重要的引擎!
根據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十三五”資源評價,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39.94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量居全國第一。
2019年,川渝地區天然氣總產量494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產量的28.4%,同比增長18%,遠高于全國8%的增長率。到了2020年,川渝地區天然氣總產量達533億方。
而從管網設施來看,川渝地區已建成我國最完善的區域輸配系統,盆地管道4.5萬千米,上接氣田、下連用戶、覆蓋川渝、聯通全國,形成了“川氣自用、外氣補充、內外互通、戰略儲備”的格局。
不過即便有了如此硬核的基礎,川渝兩地還想著未來更加跨越的發展。
2020年7月14日,川渝兩地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在重慶正式簽訂《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
川渝兩地將共同推進20個重大能源項目,涉及能源網絡、能源供給、儲備調峰等領域,總投資近9900億元,其中“十四五”期間投資超4000億元。
在天然氣領域,首當其沖的是要打造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整出個“氣大慶”。(話說這個名字有點怪怪的…)
2019年,國家能源局便啟動了四川盆地千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而根據協議,雙方將統籌推進川渝地區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積極發揮長寧—威遠、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建設的引領作用,打造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力爭到2025年,川渝天然氣(頁巖氣)產量達630億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國第一個千億級天然氣生產基地。
川渝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項目建設周期為2020年—2035年,總投資7100億元,其中“十四五”投資2700億元。
在氣田之后,還有個重點,便是國家層面一直關心的保供核心,儲氣庫的建設。
根據協議,兩地將重點建設相國寺、銅鑼峽、黃草峽、萬順場等地下儲氣庫,打造西南地區百億級儲氣調峰基地。
2020年9月,重慶燃氣發布公告,擬聯手中石油正式出資組建重慶天然氣儲運公司。
合資公司儲氣庫項目規劃建產目標為儲氣庫建成庫容量30.83億立方米,工作氣量15.83億立方米。合資公司銅鑼峽、黃草峽兩庫建設投資總計49.03億元、包含項目新增建設投資46.78億元。
重慶燃氣也在公告中披露,基于假設的項目靜態投資回收期13.71年,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6.03%大于五年期國債利率,稅后財務凈現值大于零高于全國三年國債利率收益。
這應該是第一次見到正式文件上提到地下儲氣庫的財務測算收益率。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6.03%,靜態投資回收期13.71年,看起來不算高,但對于基礎設施而言,已經算不錯。
在氣田、儲氣庫后,管網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強化。
2019年底,西南油氣田銅梁壓氣站投產,日輸量可達1千萬立方米規模,成為川渝管網輸量最大的樞紐,占川渝管網外輸量的50%。
川氣東送管道二線(湖北段)也已完成工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
二線起點為涪陵~王場輸氣管道的王場輸氣站,途經重慶石柱、湖北恩施、宜昌、荊州和潛江等地市,對已建川氣管道潛江壓氣站進行改擴建,通過已建潛江壓氣站與新氣管道連通,如若建成,將對兩湖地區乃至華東華南地區帶來氣源新動能!
在能源安全上升到日益重要位置的背景下,川渝作為中國天然氣發展的核心引擎,必須得繼續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