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雖已入春,北方天氣依然寒冷,中俄東線(長嶺-永清)段自2020年12月順利投產以來,經受了極寒天氣的考驗,為京津冀地區輸送上了來自俄羅斯的清潔天然氣,保證了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中俄東線是我國首條同時采用超大口徑、高鋼級、高壓力的智能管道。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管道設計院承擔了全線設計工作,包括中段全部9座站場和1110公里線路設計任務。
為更好地傳承項目設計經驗,管道設計院及時對北段設計工作進行總結復盤,梳理出59項問題,分析產生原因、制定解決措施、建立問題銷項表,以此為依據,進行嚴格檢查,銷項處理。成立華北項目大區,設置大區經理,統籌中俄東線設計工作,主要專業設計人員依然延續北段設計團隊,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考慮到干氣密封撬座上已設置了過濾設施,在中段設計中,可以保證儀表風的氣質,因此在中段設計中,設計團隊建議取消壓縮機廠房內的儀表風過濾器。經統計,中段沈陽、錦州和永清3座壓氣站取消儀表風過濾器,節省費用3萬元。
“此舉有效提升設計質量和效率,為打造國家能源動脈精品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中俄東線北段、中段設計經理毛平平介紹說。
在中段設計中,設計團隊按照自動焊為主導的設計理念,對平面轉角熱煨彎頭,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采用多個冷彎替代平面熱煨彎頭,減少管道連頭,保證自動焊接的連續性和高效性。項目副經理李寶華介紹說,“以秦皇島海港區為例,126個平面熱煨彎管采用300個冷彎彎管替代,至少減少連頭口126處,節約項目成本約1200萬元。”
在中段遼河盾構隧道穿越設計中,設計人員通過設計優化,采用斜坡出洞,管道安裝改為在接收端地面全自動焊接,整體回拖。“通過優化施工方案,焊接施工由每天完成1.5道口提升到5道口,施工效率提高了2.3倍,在保證管道焊接質量的同時,整體工期縮短了近30%。”設計工程師魏新峰說道。
在中俄東線中段工程建設全面推進過程中,中俄東線設計項目組外業技術服務探索出全新的工作模式,即“內業+外業”“互聯網+設計”。外業人員統一收集現場出現的問題,內業和外業通過互聯網+進行協同工作,保證現場技術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做到一般問題不超24小時解決,重點問題不超72小時解決。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俄東線工程建設過程中,管道設計院累計優化現場技術施工方案50余大類,解決現場施工技術難題200余項,為中俄東線(長嶺-永清)的工程建設順利推進起到了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