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經濟安全之外,應對極端天氣等突發事件下的市場劇烈波動,應成為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首要考慮的目標,民用優先應成為第一原則。
王能全
2021年1月和2月中旬,東北亞地區和美國出現了兩次極寒天氣,在給百姓生活帶來不便并形成重大災害的同時,也導致了短時間天然氣價格的暴漲,從進口和生產端兩個側面,說明了能源體系面對極端天氣等重大自然災害的脆弱,提醒我們必須要更加全面地認識能源安全的多重含義,應對突發緊急事件應成為能源安全第一位和常態的目標,深刻地理解建設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的緊迫性。
一、2021年1月液化天然氣價格暴漲讓進口端的脆弱暴露無遺
近年來,隨著澳大利亞、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的液化天然氣(LNG)生產能力不斷擴大,2019年全球天然氣價格創下了近10多年來的低位。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4月30日亞洲LNG低至1.8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創下了歷史最低水平。
從2020年夏末開始,國際天然氣市場迅速轉向,從歐洲到亞洲LNG價格輪番上漲。2020年12月2日,東北亞地區LNG現貨價格,22個月內首次漲過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020年最后一天,日韓LNG價格指數超過1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為2014年4月以來首次。2020年12月份,亞洲LNG現貨平均價格是11月份的2倍,是夏季的5倍,是4月份的6倍多。進入2021年之后,LNG價格繼續暴漲,其中1月8日,日韓LNG價格指數突破20美元,為20.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僅僅三天之后的1月11日,更是飆升到36.0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漲到2020年4月底的近20倍。
LNG貿易依賴海上運輸,就在LNG價格大幅上漲的同時,LNG運費也隨風起舞。2020年10月初,大西洋市場LNG運價約為6萬美元/天,年底時升至19.2萬美元/天。2021年1月8日,大西洋市場LNG現貨運價升至32.25萬美元/天。2021年第一周,英國石油公司出價每天35萬美元,租用一條LNG運輸船,超過2019年一艘VLCC每天30.8萬美元的租費,創下了商船租金史上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貿易商托克為一艘在2月5日至9日期間運送16萬至18萬立方米LNG船,也開出了每日35萬美元的報價,租期為15至16天。
東北亞地區是全球LNG進口最集中和數量最大的地區,日本、中國、韓國、印度和我國臺灣地區是世界前五大LNG進口目的地,進口數量占全球LNG貿易量超過60%以上。2020—2021年冬季,拉尼娜現象帶來了北半球的嚴寒,我國、日本、韓國等均出現了低溫天氣,1月7日前后我國很多地區出現了多年來少見的嚴寒,近九成國土冷如鉆冰箱,從而帶來了取暖用天然氣的需求和進口量急劇增加。
2020—2021年1月東北亞地區LNG價格的暴漲,讓我們看到了極端天氣情況下,天然氣進口端的脆弱,這些國家和地區對進口天然氣資源的嚴重依賴,面對價格暴漲顯得束手無策和無助。
二、2021年2月中旬極寒天氣讓天然氣大國的窘境無處遁形
就在冬季即將過去、春天正在走來的2021年2月中旬,美國中南部部分地區,尤其是德克薩斯州,出現了歷史性的電力、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暴漲。
德州是美國第一大能源生產州,大部分時間電網的價格為每兆瓦時不到50美元。2021年2月13日上午,德州平均現貨電價上漲超過2400%,達到了每兆瓦時4200美元以上,部分地區的電價超過每兆瓦時5000美元,其中德州西部樞紐的平均供電電價為每兆瓦時5475.95美元,為201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2月15日,德州電力可靠委員會電網批發價格,飆升逾10000%;2月16日,德州現貨電價連續第四日觸及9000美元/兆瓦上限,為政策允許的市場最高電價。
就在電價大漲的同時,美國中南部部分地區的天然氣價格也迅速上漲,2021年2月上旬,俄克拉荷馬州萬歐卡天然氣樞紐的次日交割價為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月17日大漲至125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比一周前上漲139倍,當日的均價為119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是美國歷史上天然氣的最高價。
作為天然氣生產大州,德州天然氣價格也上漲迅速。2021年2月12日至13日期間,德州西部的天然氣現貨價格,上漲超過了10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月16日,瓦哈天然氣樞紐的價格漲到20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作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美國的天然氣價格一直較為低廉,就在2021年1月中旬東北亞LNG價格大漲至3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上時,美國亨利中心的天然氣現貨價格保持在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下。但是,本次價格大漲中,除中南部部分地區外,美國整體的天然氣價格也迅速上漲。2月1月,亨利中心的天然氣現貨價格為2.8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月8日上漲到3.4美元,2月12日上漲到6.12美元,2月16日突破10美元的大關,為每百萬英熱單位11.32美元,2月17日漲至23.86美元的階段性最高價。
從電價至天然氣價格,這一輪美國中南部地區能源價格的暴漲,直接的原因就是從2月12日開始的百年一遇的寒潮,2月16日前后美國大陸地區超過73%的土地被冰雪覆蓋,48個大陸州中有45個州都有積雪,至少有20個城市的溫度打破了歷史最低紀錄。幾乎從不下雪、位于墨西哥灣沿岸的德克薩斯州下起了大雪,休斯敦等地的氣溫低于靠近北極圈的阿拉斯加,達拉斯部分地區的室外氣溫跌至零下45度。嚴寒在帶來慘重的財產和人員損失的同時,還基本上癱瘓了美國這些地區的能源設施,帶來了創歷史紀錄的電價和天然氣價格,從而從生產端,讓我們見識了面對極端的天氣,即使作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的美國也無法幸免。
三、全面認識能源安全的內涵,抓緊建設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
能源安全,源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最基本的內涵是,保障國際市場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穩定供應,保證進口國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進口國的外交、軍事和經濟等政策不受制于他人。
正是在這一認識的指導下,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于1974年組成了國際能源署,將建設一定規模的戰略石油儲備,作為應對石油危機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國也在加緊建設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不過,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后,國際社會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對消費國禁運那樣的石油危機,國際能源署成員國建立的龐大石油儲備,除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首次動用,用于防止因戰爭可能引發的國際石油市場動蕩外,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颶風等極端天氣時,借給受影響的煉油企業,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
2020—2021年冬季,從東北亞到美國因嚴寒而導致的天然氣價格的暴漲,從天然氣這一能源資源的角度,讓我們對能源安全的定義和內涵也有了進一步的、更加全面的認識,應對市場的極度波動,尤其是極端天氣等突發事件帶來的短時間供應和價格劇烈波動,應成為能源安全第一位的、同時也應是常態下的基本目標,諸如因第四次中東戰爭等戰爭而帶來的能源危機,雖然仍將是能源安全的最主要目標,但即使從長時間周期來看,也可能是非常小的概率性事件。
我國是天然氣生產大國,2020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925億立方米,但更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2020年天然氣進口總量約為140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3%,已形成了對國際市場一定程度的依賴。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完善我國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加快油氣儲備設施建設,保障能源安全。2020—2021年冬季出現的從進口端到生產端天然氣價格的暴漲,提醒我們應抓緊研究并建設我國的天然氣保障體系,其中重點應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保證我國天然氣供應安全,天然氣行業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社會建設:
一是功能定位上,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的建設,應該完整并準確地體現能源安全的內涵,應該服務于兩個層次的目標,一是終極目標,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和能源供應安全;二是第一位的、也是常態下的基本目標,是應對極端天氣等突發緊急事件情況下的市場供應保障,避免價格的急劇波動,保障百姓正常生活和國家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
二是體系建設上,應該包括從生產、進口、運輸到消費等我國天然氣的全產業鏈,一是管輸、船運等進口企業和城市燃氣系統,要建設適度超前的天然氣商業庫存,具備保證短時間管輸進口減量、LNG供應緊張或船運不正常、極寒天氣帶來的需求急劇增加等情況下的用氣保障;二是天然氣生產企業,要充分吸收本次嚴寒天氣對美國天然氣生產災難性后果的教訓,建設一定規模的天然氣生產庫存,保障在洪水、低溫、風暴等極端天氣條件下天然氣的正常生產和應急供應。
體系建設方面兩點建議的出發點,源于當前我國天然氣供應保障并不樂觀的現實。
從進口資源來看,我國已經形成對少數國家的進口高度依賴。2020年,我國約1400億立方米的進口天然氣中,通過管道進口的數量約為470億立方米,通過船運進口的LNG數量約為930億立方米。2017—2018年冬季的氣荒,主要原因是土庫曼斯坦天然氣供應量的減少,中亞天然氣管道的供應量每天減少了3000萬立方米,當時我國進口的管道天然氣中超過80%來源于土庫曼斯坦一個國家。2020年通過船運進口的LNG,超過我國天然氣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二,雖然進口來源于24個國家,但其中來源于澳大利亞一國的進口數量就高達2900萬噸,占當年我國天然氣進口總量的28.53%和LNG進口總量的約43%。因此,無論是從管輸進口還是船運進口來看,我國都急需建設相應規模的天然氣商業庫存。
從生產來源來看,2020年,我國國產天然氣的產量雖已達1925億立方米,但生產地遠離消費中心,依靠長距離管道輸送,保障能力非常有限。2021年2月中旬,美國天然氣價格的暴漲,說明即使作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面對極端天氣生產體系也是十分的脆弱,同時也證明了天然氣庫存的重要作用。
就在冰凍最嚴重的2月16日,包括德州在內的美國中南部地區天然氣產量減少了63億立方英尺/日,占該地區天然氣產量的30%和全美天然氣產量的7%。不過,好在寒潮發生前的2月5日,美國擁有總量高達2.5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庫存,從而使得2月16日當天,美國中南部地區的天然氣庫存動用能夠急劇增加到200億立方英尺/日,比正常時期增加了一倍。截止2月19日的一周里,美國天然氣庫存下降了3380億立方英尺,是2月中旬平均庫存動用量的近三倍,其中包括德州在內的中南部地區天然氣庫存動用創下了紀錄,為1560億立方英尺。與此同時,寒潮期間的2月12日至17日,德州來源于天然氣的凈發電量增加到33310兆瓦,而寒潮前的2月1日至12日為17602兆瓦,天然氣發電量基本上翻了一番,對于緩解當時德州的嚴重電荒和減少災害的損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從美國本輪寒潮中的教訓可以看出,加強我國天然氣生產企業的保障能力建設,更不能掉以輕心,同樣也是十分的緊迫和必要。
三是供應保障上,民用第一應成為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的最根本原則。面對1月初的供暖用能源緊張,2021年1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著力做好能源保供,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優先,堅持宜煤則煤、宜電則電、宜氣則氣,持續做好群眾取暖特別是北方地區取暖用能保障。2021年2月中旬的寒潮中,作為監管部門,美國德克薩斯鐵路委員會在寒潮到來前的2月12日就發布緊急法令,將保證民用列為德克薩斯州天然氣供應的第一位。因此,我國的天然氣保障體系,應始終堅持民用優先為第一位的原則。
目前,政府部門和有關企業,正緊張地開展“十四五”規劃的研究和制訂工作,天然氣行業規劃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當前我國天然氣行業的現實和兩次極寒天氣的教訓出發,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尤其是十四五前期,應對極端天氣等突發事件情況下的市場保障和價格急劇波動,既要求我們應抓緊建設我國的天然氣保障體系,更應成為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首要目標,在具備一定規模和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更長時間的努力,再上升到天然氣國家戰略儲備的高度和層次,從而使我國的天然氣保障體系更加完整和完善。
(說明:本文刊發于2021年3月5日中電傳媒《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標題為“加快建設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部分內容作為采訪稿,刊發于2021年3月10日中國電力報,標題為“兩會熱議|加快天然氣保障體系建設”。這里刊發的是補充、更新數據后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