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下鄉,是打通燃氣走進農村千家萬戶“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徑。但農村住戶分散的特點決定了農村的供氣方式不同于城市, 微管網供氣方式應運而生。
面對廣闊的農村市場,一直深耕城市燃氣建設的城燃企業會否分得一杯羹?提升農村燃氣普及率,城燃企業能否“挑大梁”?未來又該如何“突圍”謀發展?
(文丨本報記者 渠沛然)
市場機遇向農村延伸
隨著鄉村振興不斷推進和燃氣供應范圍不斷拓展,燃氣延伸至村鎮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城鎮燃氣市場競爭加劇,城燃企業經營壓力空前,傳統的特許經營模式受到一系列挑戰,拓展市場成為重要戰略選擇,燃氣下鄉則為城燃企業提供了機會。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內四大燃氣企業共完成農村煤改氣約800萬戶。考慮到其它燃氣公司也在積極參與農村燃氣市場的工程安裝,估計已經安裝農村管道燃氣的用戶總數量約為1000萬戶。
“氣化農村”對提升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治理大氣污染起到重要作用。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如何因地制宜正確選擇“氣化農村”供氣方式,不僅關系到能否保障農村居民正常用氣,還將左右燃氣企業的經濟收益。“根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宜管則管、宜罐則罐、多能互補、綜合集成’的原則,未來農村市場用能方式將呈現出氣、電、生物質多種能源共同發展、百花齊放的格局,不可能僅存在某一種能源供應。因此,城燃企業獨挑大梁的難度很大,應理性看待這個機會。”
該業內資深人士進一步表示, 推進燃氣下鄉,重點不在于城燃企業行動與否,而在于應盡快出臺細化政策,明確農村居民用氣定價辦法,建立長效定價機制和燃料費補貼機制。“目前只出臺了《城鎮燃氣管理條例》,該條例以城市運營為主,沒有兼顧到農村地區。此次推進燃氣下鄉,是一個為農村燃氣管理單獨立法或將農村燃氣納入管理條例的好時機,可讓各方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面臨盈利難和安全要求高雙重約束
雖然農村燃氣市場空間廣闊,但城燃企業“進場”門檻并不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表示,農村燃氣基礎設施差,經營環境與城市不同,需要開發新模式。與此同時,不論是管道氣、LNG點供還是LPG微管網,城燃企業都面臨著盈利難和安全要求高的硬約束,有一定難度,“的確不好做。”
“其實從中央一號文件不難看出,此次再提推進燃氣下鄉,沒有具體的財政支持政策,也沒有工程推進的具體要求和完成時間節點,因此是否去做主要還是以企業意愿為主。據了解,除極個別城燃企業表示將加快相關業務規劃編制和試點建設,因地制宜、適時推廣并探索培育新發展業態外,不論是在第一梯隊還是第二梯隊中,愿意深入農村燃氣市場的城燃企業基本沒有,至少還沒有當做主要業務去做。”上述業內資深人士透露。
有觀點指出,由于農村地區缺乏工商業市場支撐,主要是農村居民用戶,一旦居民用氣無法順價漲價,那么,城燃企業將面臨成本無法回收的壓力。
“城鎮管道燃氣解決了在城市人口和房屋密集環境下的輸配氣問題,由此可見,氣化工程需具備規模效應,戶均成本工程費才能降低。一般而言,城燃企業在城市投資,有3-5年建設期,之后才進入穩定盈利期。而農村由于地形和房屋構造等限制,工程花費多,用氣量卻不多,導致盈利無法 ‘預見’,燃氣市場在農村發展比較困難, 仍需要接受很多挑戰,城燃企業也要好好算算這筆賬。”博軼咨詢總經理楊常新說。
除盈利難外,農村用能支出不足也成為影響城燃企業進入市場的另一考量因素。
“推進燃氣走向農村沒問題,但我國農村人均收入和支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此前河北‘煤改氣’的快速推進也是主要得益于巨大的財政補貼。目前各地補貼逐步退坡,‘蛋糕紅利’不再。”上述業內人士說,“就全國來看,在環保政策的嚴格要求和驅動下,未來北方地區尤其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京津冀核心區域氣化工程仍將推進。其他地區則要看環保政策是否給力、財政支持能否到位。”
郭焦鋒表示,農村用能情況復雜,村民用氣安全知識和意識相對薄弱,如何有效保障管網安全運行和燃氣安全使用也成為運營難點。
楊常新也表示,村民房屋布局較為零散,可能幾個村落才有一個巡檢員負責安全事務,在這種模式下,不論是施工安全隱患還是設備使用安全隱患都難以發現,給安全工作帶來不小挑戰,城燃企業需要謹慎進入。
尋求更優商業模式成首要任務
燃氣下鄉在提高農村清潔用能、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催生了一些質疑,如 “農村有的是免費柴,誰愿意多花一分錢買氣?”“補貼的關鍵是讓農民感受到實惠,但每年取暖費沒降,反而連原來的溫度也保障不了,有些‘歪嘴’的城燃企業把經都念歪了”等。可見提高燃氣普及率,還有諸多問題待解。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深入農村市場非一朝一夕之事,未來城燃企業在因地制宜推進“氣化農村”工程的同時,首要任務還是尋求更優的商業模式、研究終端市場需求,在發展傳統常規業務基礎上重視和加大新業務發展,并加大投入,避免被動的單一業務模式,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隨著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處在改革當口的城燃企業,需要抓緊做出抉擇——是繼續“輸銷一體”,沿用特許經營權協議主張排他性權利,還是合作開放配氣服務,尋求其他更優的商業模式。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指出,城燃企業應立足各自經營區域、著眼外拓目標區域,構建滿足區域內氣化工程和鎮村通市場需求的燃氣管網及供應體系, 加快燃氣管網延伸,建立穩固的基礎設施和網絡平臺,以此維護自身權益、保障自身發展。
受訪人士均表示,城燃企業的思維方式要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認真研究終端需求,根據需求來落實氣源、建設輸配和儲調設施,實現供需平衡。
“同時, 特許經營權這條‘護城河’使得企業缺少面向未來的能力,尤其表現為企業內部管理和運營中數字化建設的缺失,以及對客戶服務的數字化創新不足等方面。”前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提醒。
“未來還應發展跨區域的公共燃氣服務體系,例如公共專業的互聯網平臺、LNG配送網絡和設備服務網絡,并推進建設數字化監管平臺。”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說。
關聯閱讀 | 河北將建燃氣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
文 | 冀宣
日前,河北省氣代煤電代煤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管道燃氣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要求,河北各縣(市、區)要全面摸排本地燃氣企業特許經營區域是否存在交叉重疊問題或未取得經營許可情形,掛賬督辦,徹底解決。同時,全面加強農村管道燃氣安全管理,建立燃氣企業黑名單制度和燃氣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對出現質量安全事故、氣源供應不足、運營服務不到位的燃氣企業責令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罰,對漠視群眾生命安全、連續發生安全責任事故的,堅決清出燃氣市場。
《意見》要求各地督導燃氣企業全面履行安全主體責任,嚴格按照《農村氣代煤工程技術規程》《農村氣代煤電代煤消防安全管理導則》《加強農村氣代煤工程施工和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等標準要求進行設計、施工、驗收和運營維護。要指導燃氣企業健全農村燃氣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燃氣安全風險防控措施,提高安全管理科學化、信息化水平,選派具有從業資格證書的員工任駐村安全員,并定期對燃氣企業駐村安全員、村燃氣安全協管員(以下簡稱“兩員”)進行培訓,加強燃氣設施巡查巡護。
此外,《意見》還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兩員”制度,督導企業配足駐村安全員,指導鄉(鎮、街道)會同燃氣企業選拔配齊安全協管員。探索安全協管員持證上崗制度。鄉(鎮、街道)會同燃氣企業制定“兩員”年度培訓計劃,每年開展不少于2次燃氣安全培訓。各地要督促燃氣企業為“兩員”配備必要的裝備和專業器材,建立定位、打卡等可尋跡信息管理系統,確保巡查安檢覆蓋到位。
在管理方式上,《意見》提出各地要加快推進農村燃氣信息化建設,2022年底前建成監管平臺。督導各燃氣企業建立完善農村燃氣管理服務平臺,有序推進農村現存卡表、普表壽命到期后更換為物聯表工作,對2017年及以前未安裝自閉閥或報警器及與其聯鎖的自動切斷閥的燃氣用戶,力爭2年內全部將自閉閥安裝到位。對于已安裝報警器及與其聯鎖的自動切斷閥的,使用壽命到期后更換為自閉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