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人類社會經歷“百年未有之大瘟疫”的至暗時刻后,開始觸底反彈、緩慢復蘇的第一年。時至今日,半年已過,可以明顯看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政治形勢的新動向。經濟上,全球經濟復蘇整體向好,多國量化寬松政策繼續推行,區域經貿合作不斷深化,我國對外貿易穩步回升,“十四五”開局起步總體順利。相比而言,政治上則進一步延續了2020年的“頹廢”態勢,逆全球化進一步加劇,新冠疫苗接種的不平衡不平等性進一步加劇,“疫苗外交”成為大國外交的新工具,大國之間的政治互信進一步下降。疫情方面,新一波疫情在歐洲和亞洲多個國家再次出現,Delta病毒的傳播速度更快、正在抵消前期的抗疫成果,截至目前,全球感染人數已接近1.9億,死亡人數已超400萬。總的看,整體形勢有所好轉,但巨大不確定性依然存在、重大風險依然高企,絕大多數國家依然在艱難前行。
那么,2021年上半年的國際國內能源市場有何特點?也許以下八個方面可以略見一斑。
1. 能源轉型勢不可擋,新能源企業的市值節節攀升。能源界人士已經深深感到,當下全球能源轉型的步伐比預想的還要快。不僅僅是能源結構調整、低碳化、多元化、清潔化的問題,而是徹底去碳化,實現碳中和與“凈零”經濟的問題。或者這么說,隨著人類使用能源從薪柴向煤炭過度的第一次能源轉型,以及從煤炭向石油天然氣過度的第二次能源轉型之后,目前已經開啟的第三次能源轉型將更加徹底、更加劇烈,風險和不確定性也更大。我國也已經提出了明確的“雙碳”目標實現時間表,全行業、全地區、全企業均在研究和布局新能源產業,希望通過“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加強能源國際合作)如期實現“雙碳”目標。
(寧德時代的市值已上升至第9位,一年之內上升8位)
勢不可擋的能源轉型形勢下,一批新能源企業開始出現、成長,目前已經進入“爆發式”增長的快車道,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其勢頭大有蓋過傳統大型能源公司,比如寧德時代、協鑫、天合光能、隆基和蔚來等。一些傳統大型能源公司,已經把上述新能源企業視為“戰略合作伙伴”來對待,高看一眼。比如,4月15日,中國石化與蔚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在“換電站”上的合作,另外,雙方還將在新材料及智能電動汽車、電池租用服務(BaaS)、車輛采購和休閑消費場景建設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全球能源行業與汽車行業的創新合作模式。在市值方面,新能源企業的表現非常搶眼,以寧德時代為例,其市值已經進入“萬億元俱樂部”,達到1.2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52%。
傳統能源巨頭不惜放下身段與新能源企業合作,以及我國一批新能源企業的市值已經大大超越三大石油央企的事實,已經表明,人類社會的第三次能源轉型已經“暴風驟雨”般的來臨。而2021年上半年的變化正呈現這樣的特點。
2. 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大型石油公司滿血復活。2021年上半年的國際油價的走勢可以用“暴漲”來形容。年初眾多研究機構和業內人士均表示,2021年的油價將會回暖,呈現“緩慢上漲”,理由很簡單,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原油市場供應端收緊,越來越多國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啟動復工復產,原油需求回暖,國際油價進入上漲通道。2020年12月3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WTI)和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Brent)主力合約分別收于每桶48.52美元和51.80美元,比2019年年末分別下跌約21%和22%。
但時至7月初,WTI和布倫特8月的桶油期貨價格分別漲至74美元和75美元上下,均上漲了近50%,這是誰也沒有料到的。因為在年初,絕大多數機構和專家還預測,2021年全年的平均實現油價大概在50美元/桶上下。油價上漲的節奏還是讓所有人始料不及。美元的“無限量化寬松”政策可能是油價高漲的第一大推手,OPEC+的產量調控和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也是重要因素。
受油價快速上揚和企業降本增效舉措成效顯現的雙重助力,2021年上半年全球石油行業的業績表現堪稱“靚麗”。以我國石油央企為例,中國石油(PetroChina)今年上半年預計盈利450億元~600億元,創公司近七年來最好的半年業績;中國石化的表現也很搶眼,預計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為365億元~385億元。另外,中國石油的市值今年上半年也有不俗的表現,PetroChina港股的股價今年上半年上漲了60%。雖然能源轉型在加速,但大型石油公司上半年的表現堪稱“滿血復活”“王者歸來”。
3. 國內油氣勘探捷報頻傳,“七年行動計劃”成效顯現。國內油氣的勘探與生產一直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首道防線”和重中之重。從信息披露和新聞報道的情況看,2021年上半年的國內勘探形勢也是一片大好。6月19日,中國石油對外宣布,塔里木盆地新發現10億噸級超深油氣區,通過數年精細勘探和持續科技攻關,在塔里木富滿油田探明了一個地質儲量2億噸、資源量達10億噸的深層油氣區,可建成年產石油400萬噸、天然氣14億方的中型油氣田。無獨有偶,6月20日,中國石油對外宣布探明我國第一個超10億噸頁巖油大油田,經過兩年多的集中攻堅,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探明地質儲量超10億噸的頁巖整裝大油田,成為我國目前探明儲量規模最大的頁巖油大油田。此發現將助力長慶油田在“十四五”末的油氣年產量大量突破7000萬噸,達到我國最大油氣田年產量的新高峰。
可以看出,自2019年開始實施的國內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已經取得顯著成效。 目前,雖不敢說我國已經將能源安全、特別是油氣供應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我們的主動性和掌控力與日俱增是不爭的事實。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發現的油氣儲量要么在8000米左右的地下超深層,要么屬于非常規儲量,開采成本將顯著上升,需要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解決單位開發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題。
4. “卡脖子”技術有所突破,“深海一號”成為最大亮點。估計業界人士已經注意到了,今年5月28日,我國主要領導人在兩院院士大會暨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在 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等方面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將“石油天然氣”放在亟待解決的科技攻關的首要領域,這在領導人的講話或報告中尚屬首次,既體現了中央對石油天然氣“卡脖子”技術攻關的高度重視,又說明了這項工作目前的進展并不顯著,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更到位的資源配置和創新舉措開展攻關。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海油“深海一號”的成功投產,終于使石油界人士揚眉吐氣了一把。6月25日,中國海油“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在南海成功投產,標志著我國石油企業已真正突破了1500米水深的“超深水”領域;也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科技自立自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成功打破歐美石油巨頭在“超深水”技術和工程管理領域的壟斷,是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5. 對能源安全的擔憂進一步加劇,但全球油氣供應穩定依舊。按照7月8日剛剛發布的2021年度《BP能源統計報告》,2020年,我國消費原油6.692億噸、天然氣3306億立方米,國內原油產量1.948億噸、天然氣產量1940億立方米, 原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70.9%和41.3%。其實最近三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一直在70%和40%上下徘徊,并沒有出現顯著增加,但上自政府高層、下至平民百姓,對能源安全的關注度卻增加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者說是全球油氣和交易和貿易體系的宏觀風險在增加。說得更直白一點,在大國博弈加劇的情況下,高層對海外油氣“斷供”問題的憂慮在增加。
上半年油氣進口的官方數據還沒有出來,目前按照一季度的情況推測的話,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石油的前五大來源國分別是沙特、俄羅斯、伊拉克、阿曼、安哥拉,進口天然氣的前五大來源國分別是土庫曼斯坦、澳大利亞、卡塔爾、馬來西亞和印尼。可以看出,上述國家中,除了極個別國家唯美國馬首是瞻外,其余的出口國均在油氣出口的對外政策方便保持較強的獨立性。盡管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愈加顯著,但這些出口國與中國合作的立場卻是堅定的。道理誰都明白, 在全球油氣供需寬松、美國實現能源獨立、能源轉型速度加快的當下,中國的消費市場是各大油氣出口國競相爭奪的對象,油氣出口收入是這些國家的命脈,平均占到其年度出口總額的70%左右。
(伊朗新總統萊希)
6. 美俄能源博弈低走高開,美伊和解道阻且長。今年以來,美國和俄羅斯的能源博弈,尤其是圍繞北溪2管線(Nord Stream 2)制裁與反制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去年底和今年年初的對抗情形一度到了“魚死網破”的程度。但隨著拜登政府上臺執政,為了進一步拉攏以德國為首的歐盟,為了調和與俄羅斯的關系,美國似乎有意軟化在北溪2關系上的立場。6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日內瓦首次面對面會晤,這種友好姿態的釋放,使得北溪2管線建設的下一步變得毫無懸念,管線的建成和投運幾乎板上釘釘。
與此不同的,另一組重大能源地緣政治難題——美國和伊朗圍繞恢復伊核協議的談判卻有點高開低走、道阻且長。年初,隨著拜登上臺執政,外界對美伊重新達成伊核協議、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抱有很高期望,對此普遍持樂觀態度。然而,隨著6月19日伊朗總統大選塵埃落定,保守派&強硬派總統萊希成功當選,美伊關系的下一步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從而導致本已柳暗花明的伊核協議問題解決變得漫長起來。
(塔利班卷土重來)
7. 重點資源國安全形勢有所惡化,阿富汗內戰一觸即發。今年上半年,全球重點資源國的安全形勢呈惡化態勢,非洲尤甚。先是4月20日,乍得軍方突然宣布,總統伊德里斯·代比(Idriss Déby)在北部前線指揮與叛軍作戰時負傷,當日在首都恩賈梅納去世。一國總統因戰而亡,不是小事。代比之死,震驚國際。再是4月26日,道達爾公司宣布,其主導投資建設的莫桑比克1區LNG項目,因所在Palma(帕爾馬)地區發生的恐怖襲擊導致當地數十人死亡,而不得不對該項目宣布“不可抗力”。這意味著,如果當地的安全形勢得不到根本性、長期性的好轉,項目將持續停工。 可以看出,一國反對派武裝和政府軍的“火并”,以及反對派武裝發起的恐怖襲擊,已經成為今年上半年外國石油投資者在當地的最大威脅。而這種情況在蘇丹、埃塞俄比亞等國也不同程度存在。
另一方面,中亞和南亞地區的交匯點——阿富汗也不太平。隨著美軍“義無反顧”地從阿富汗撤離,阿富汗的國內安全形勢令人擔憂。一個是戰斗力較強的、準備卷土重來的塔利班軍事組織,一個是“扶不起的阿斗”式的政府軍,兩軍相遇,高下立現。阿富汗當地官員證實,截至7月5日,塔利班已奪取了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省、阿富汗東北部巴達赫尚的多處要地。據媒體報道,在與阿富汗政府軍徹夜作戰后,塔利班組織已于7月4日從政府軍手中奪取了坎大哈省的關鍵地區潘杰瓦伊。如果阿富汗內戰全面爆發,如何塔利班再次掌權,則阿富汗這一大國博弈的“中間地帶”將對中亞五國等周邊地區的安全形勢帶來嚴重挑戰,進而影響到我國西部能源通道走廊的安全穩定運行。
8. 疫情對全球油氣供應鏈體系影響有限,但“投資失血”是最大的內在挑戰。盡管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和蔓延已持續一年半的時間,但相比2019年,2020年全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氣產量并沒有顯著下降。以天然氣為例,2020年全球天然氣總產量3.73萬億立方米,同比2019年僅下降3.4%;而石油產量的降幅更少,同比只下降了0.3%。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氣產量受消費拉動呈現小幅上漲。 這說明,油氣產業的供應鏈體系足夠堅韌。與酒店業、旅游業等不同的是,石油業上游和中游基本上是“與機器打交道”,其中一部分生產設施還是在地下運營,石油業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其生產與運輸受疫情影響有限。
但是,必須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石油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投資持續大幅縮水,這是繼2015~2016年油價斷崖下跌后,近十年內,石油業出現的第二次嚴重“投資失血”現象。所不同的是,第一次是由于油價下跌、難以達到盈虧平衡而導致投資受阻,這一次卻是由于能源轉型和“碳中和”抑制了投資。 石油公司不愿投、不能投、不敢投的現象十分普遍。國際能源署(IEA)5月份發布的重磅報告《2050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路線圖》(Net Zero by 2050—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聲稱,若要實現2015巴黎氣候大會達成的目標,人類從現在開始應杜絕投資油氣等化石能源。在逼人的形勢面前,一貫實力雄厚的石油巨頭們也開始變得謙遜和謹慎。統計數據顯示,與投資高峰期的2011年前后相比,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氣投資已降至一半還不到。嚴重的投資失血必將帶來嚴重的產量下降,一旦產量下降的速度高過油氣消費量下降的速度,全球將重現高油價時代。一個新的輪回將上演。
以上是今年上半年全球能源市場新特點新動向的八個方面,只是管中窺豹,難免掛一漏萬。
最后,簡單展望一下今年下半年的態勢。全球層面主要看經濟,一切都要看疫情何時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并且讓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在目前疫情仍然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談樂觀還為時尚早。特別是出現病毒的變種之后,更為2021年經濟復蘇及回穩之路,增添了不少變數。傳統能源行業主要看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國際油價的走勢。原定7月5日召開的“OPEC+”會議推遲,沙特和阿聯酋在增產方面的意見不一,出現嚴重分歧,這可能會進一步推高油價。油價的進一步上升將提升石油公司的資金實力和投資能力,會進一步加大投資新能源的力度,這于能源轉型而言是好事。當然,于新能源企業而言,風口已經敞開,黃金時代已經開啟,倒是希望它們戒驕戒躁,做到投資、質量和進度協調統一,實現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