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強做優,發揮重大投資項目帶動作用”。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今年以來,一項項重大工程施工正酣、一批批項目火熱推進,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青藏高原海拔3300米的峽谷中,總裝機容量200多萬千瓦的瑪爾擋水電站一派繁忙景象,建設者們披霜雪戰嚴寒,日均填筑量保持在1.3萬立方米以上。
伶仃洋30余米的海底,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在有序施工,隧道長度已超3700米。
…………
強基礎利長遠
服務國家大戰略
陜西安康,巨大的硬巖掘進機破巖壁而出,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實現全線貫通。
引漢濟渭工程,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橫穿秦嶺屏障,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竣工后,可緩解關中渭河沿線城市和工業缺水問題。
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引漢濟渭秦嶺隧洞項目經理部副總工程師黃俊閣所在的標段,全長約18.3公里,是引漢濟渭秦嶺隧洞項目的“最后一關”。這里石英含量高、高溫濕、強涌水,是整個項目施工難度最大、巖爆地段最多、巖石強度最高的施工地段,綜合難度世界罕見。
項目部給掘進機的刀具鍛造“鐵齒鋼牙”,給刀盤武裝“超級鎧甲”,使綜合施工效率提升了約40%。“工程建成后將惠及2348萬人,決不能耽誤工期。”黃俊閣介紹,截至1月底,項目部已累計完成投資約15.77億元,帶動就業2217人。
這邊,“一江漢水送關中”;那頭,“滾滾綠電入華東”。在大涼山腹地,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川1標段的建設如火如荼。
電力工人曾坤銀爬上80多米高的鐵塔,神情專注地安裝間隔棒。“這邊大風濃霧頻發,導線容易搖擺、能見度不高,在重冰區導線覆冰厚度能達50毫米,作業時還得進行烤化處理。”為了爭分奪秒趕進度,曾坤銀在高空一干就是六七個小時。
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線路全長2087公里,計劃于今年建成投運。投運后,每年可向華東送電300億千瓦時。
強基礎、利長遠,穩增長、促就業,一系列重大工程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在保障國家水安全、能源安全、推進“雙碳”工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高峽筑壩、橫臥山間,大藤峽水利樞紐、滇中引水等水利工程有序推進,我國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
深入地層、尋找氣源,我國陸上設計最深氣井塔里木油田大北401井鳴笛開鉆;
“藍板”成海、葉片起吊,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在沙漠戈壁拔地而起,支撐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目前開工超7500萬千瓦,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
補短板強弱項
創造人民好生活
“隆隆隆……”隧道里設備轟鳴,掘進機猶如一條鋼鐵巨龍向前挺進。
開年不久,新疆烏尉公路天山勝利隧道便傳來捷報,進尺突破5000米大關。“盡管面臨高寒高海拔挑戰,前不久依然創下了月進尺523米的紀錄,爭取早日完工!”中國交建烏尉項目土建五標項目經理王賀起信心滿滿。
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副鄉長包拉提別克·朱馬塔依一直期盼能有這么一條交通“動脈”:“通車以后,從烏魯木齊縣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車程從7小時縮短至約3小時,庫爾勒香梨等運過來更方便了。”
道路通,百業興。開年以來,交通領域重大工程項目扎實推進,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創造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堅實保障。
看西部,川藏鐵路、西寧至成都鐵路扎實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打造,著力填補西部地區交通“留白”;看東北,沈白高鐵的建設者持續奮戰,通車后從沈陽出發1個多小時即可到達長白山;再看東部,寧淮鐵路、蘇臺高速等進展順利,省際互聯互通更加緊密。“十四五”時期,我國將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9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30.2萬公里,民用運輸機場將超270個。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一張高質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正在構建,勾繪美麗中國的“交通工筆畫”。
不僅是交通領域,今年以來,市政工程、公共安全、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領域的補短板項目趕前抓早、持續加力,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3月23日,北京市朝陽區勁松三到六區綜合整治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近1億元,惠及55棟樓房、約4000戶居民。“改造的內容非常豐富,大到路燈和通信架空線入地、增設充電車棚、完善便民配套,小到修復園林綠化、增加無障礙坡道、添加晾衣桿等。到年底這四個小區的公共設施、綠地等將煥然一新。”愿景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
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設力度、推進一批醫療養老項目、建設一批貼近社區的健身設施、完成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今年北京市將繼續推進100個重大民生改善項目,當年計劃投資1667億元。
“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基礎設施總體水平還不夠高,在民生領域、城鄉區域發展等方面存在短板。短板也意味著潛力,通過有效投資加以彌補,既能改善民生又能擴大內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說。
調結構增后勁
拓寬發展新空間
1月29日,中國聯通發布招標公告稱,今年共采購人工智能服務器1838臺,預算金額5.5億元。同日,聯通云也招標服務器4.4萬余臺,規模近33億元。“繡球”拋出來,企業聞風而動。華為、浪潮、中興、神州數碼等團隊紛紛填寫標書,制定報價,力爭贏得開門紅。
新基建的底層建設在夯實,應用場景投資也在加碼。在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大柳塔煤礦,智能連采控制系統順利完成調試,采煤機啟停、左右牽引速度控制等一系列操作,都可由地面上的指揮中心遠程操作。
“工作面液壓支架上安裝智能云臺攝像頭,借助‘5G+4K’‘5G+巡檢機器人’等技術,可以實現全景視頻監控、機器人代人巡檢、液壓支架自動找直等,達到減人增效的目標。”綜采六隊隊長陳積梁介紹。當前國內有近400座煤礦正在開展智能化建設,總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
翻看各地2022年的重大建設項目“清單”,5G應用、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成為項目投資熱門詞。其中,河北安排32項數字基礎設施及應用項目,總投資511.5億元;安徽實施“新基建+”行動,新建5G基站2.5萬座以上;廣東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大5G賦能行業應用推廣力度。
開年以來,適應產業升級趨勢和綠色消費新需求,還有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陸續開工。在中國建筑二局中航鋰電武漢項目的施工現場,近千名建設者正忙著地坪板面施工、清理材料。“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按照一臺純電動汽車平均裝配80千瓦時的動力電池計算,投產后每年可為25萬臺純電動汽車提供動力電池。”項目經理王國太說。
推動更多重大工程項目早開工、早投產,各地各部門精準送上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禮包”。財政部向各地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上海將用好1000億元以上的“新基建”優惠利率信貸專項,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新基建”投入;浙江今年確保省以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4.5萬畝,獎勵省重大產業項目用地計劃指標1.5萬畝……
人勤春早開工忙,重大工程挑大梁。“今年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綱要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