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兩難下,歐洲不同國家有了不同選擇。有10個歐洲國家選擇屈服,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開設盧布賬戶,用來支付俄羅斯貨款。這其中就包括德國和奧地利。也有些國家寧死不吃嗟來之食,比如波蘭和保加利亞。于是俄羅斯就把他們的氣斷了。這種情況下,波蘭騷操作也讓人大跌眼鏡。它將向德國購買天然氣。而德國的天然氣不還是從俄羅斯買的嗎?加價賣給波蘭,還能小賺一筆。德國心里估計都樂壞了,再多幾個這種耿直的國家,它的成本就要收回了。
而歐洲國家雖然明面上已經禁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但面對便宜的石油,誰又能忍住誘惑呢?于是一種更加風騷的操作出現了。俄羅斯的油輪已經被歐洲禁止了,但根據全球油輪追蹤機構的數據,俄羅斯油輪并沒有歇著。它們在裝滿石油后,會用各種毫無規律的航線行駛到公海,找到一艘在歐洲是合法的油輪,一起呆一天然后就回港了。而這艘合法油輪會繼續駛向歐洲各大港口。根據各大港口的訂貨量和實際收貨量的差額計算,這種來路不明的石油已經占據了港口輸入量的很大一部分。
根據統計,由于能源價格高漲,俄羅斯自開戰以來,光能源上的收入就達到620億歐元,而打了兩個月的仗,戰場上一共的花費也才大概是400億歐元。光靠歐洲的錢就能支撐這場戰爭還有盈余,再加上盧布的匯率回升,等于俄羅斯的經濟反而越打越好,不能不說俄羅斯這一手玩的真的很漂亮。而這一切的背后,是俄羅斯一位傳奇人物在策劃。她就是納比烏琳娜,自2013年以來,她已經連任3屆俄羅斯央行行長了,幫助俄羅斯度過了多個經濟上的黑暗時刻。被美國稱為為數不多的令西方尊敬的俄羅斯官員。
其實,德國法國也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如果他們重啟核電和燃煤發電,是可以解決天然氣短缺問題的。但為什么這次寧愿自己打臉,也要用盧布來買天然氣呢?因為歐洲有著自己無法割舍的東西,那就是碳中和。在去年, “碳中和“,“減排”等話題被西方媒體炒的很熱。美國氣候特使克里還專程訪華,提出讓中國增加減排的無理要求,要求中國提前實現實現碳中和目標。這就是用環保來壓迫中國去工業化。而歐洲早在1992年就提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然后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簽訂的《京都議定書》,并于 2015年底全球197個國家通過《巴黎協定》,確立了全球碳中和的目標。碳排放不僅僅是環保,還是一門大生意。歐洲早在2005年就開始實施碳排放交易體系,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能交易各種配額和金融衍生品。甚至歐洲還打算把歐元的基礎跟碳排放綁定,像石油美元一樣,收鑄幣稅。也因此,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一直是美國的眼中釘。如果歐洲重啟燃煤發電,是可以短期內滿足自己的能源需求,但丟掉的卻是長期的碳排放交易老大的位置,屬于因小失大。所以,德國政府號召民眾多穿毛衣少洗澡來制裁俄羅斯這種可笑的事情,其實就是舍不得碳排放這巨大的利益。本月早些時候,曾經有媒體報道,德國和法國都打算重啟煤炭發電,更有傳聞說,德法將放棄碳中和目標。但目前來看,歐洲還是舍不得的。
不過,歐洲即要用大量資金和武器援助烏克蘭這個無底洞,還要用大量資金接收安置大量 涌入的烏克蘭難民,現在還要買入大量的盧布來換取天然氣,等于在資助參戰的俄烏雙方的同時,還要承受俄烏戰爭的后果。家底再厚也經不住這么折騰啊。再加上今年要爆發的全球性糧食危機,要是俄烏戰爭持續到今年冬天, 不知道歐洲還能不能挺得住。到時候,美國估計能高興死,一場戰爭即拖垮了俄羅斯,又收割了歐洲,既不用碰中國這個硬茬,又有了充足的資金填補自己的金融窟窿。好像,最受傷的,反而是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