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業內專家認為,因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及需要大量的費用,早在三年前就已提出的統一的天然氣能量計量計價體系至今仍未建立,但這又是下一步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基礎條件,從中可看出每一步改革的艱難。
歷時三年
天然氣能量計量仍未統一
“要建立這種統一大市場,就涉及類似平臺標準以及將來怎么計量等問題,這些原來就都提出過,但有的一下子推進不了,這次應該說是通過文件進行系統性的梳理。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關鍵的落實與否可能還需要觀察。”天然氣問題專家、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對記者說。
據他介紹,天然氣的計量方式包括體積計量和能量計量等多種方式。過去長期以來,以體積計量是國內天然氣最常用的計量方式,其以“立方米”為單位,并常以“萬立方米”、“億立方米”計算。對普通民眾來說,家里的燃氣表也是用體積計量,符合產品質量的燃氣以一定體積售賣,用掉多少體積,就付多少錢。
因天然氣以氣體形式運輸較為困難,除管道外,國際上多采用液體形式運輸和交易天然氣,因而在LNG(液化天然氣)的生產和貿易中多以質量計量,噸也是常用的計量單位。在日常工作中常以1噸LNG相當于1360立方米天然氣進行折算。
但國際上比較先進的計量方式是能量計量,即以熱值計算。所謂熱值,又稱卡值或發熱量,是燃料化學中表示燃料質量的一種重要指標,即單位質量(或體積)的燃料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
之所以要采用熱值計算,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氣源熱值差異較大,如LNG的熱值相對較高,油田天然氣熱值相對較低,體積計量不能體現天然氣本質價值。如果采用體積計量,這是對高品質天然氣的不公平。另外,即便相同氣源,因熱值引起的銷售誤差也較大,采用熱值計價也體現了買賣的公平原則。
在這幾種計量方式中,能量計量是最為公平也最能體現天然氣本質屬性的。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天然氣大宗交易中都采用熱值計量,我國也開始漸漸轉向。
事實上,此次《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的統一的天然氣能量計量計價體系,早在三年前就已提出過。
2019年5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住建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下稱《辦法》),宣告天然氣計價方式迎來重大變革。
《辦法》第十三條明確了建立天然氣能量計量計價體系的要求,提出門站等天然氣批發環節應以熱量作為貿易結算依據;暫不具備熱值計量條件的,應于《辦法》實施之日起24個月內實現熱值(能量)計量。
“到目前為止,門站也沒完全實現能量計量。”劉毅軍說。
利益糾纏
市場化改革仍步履維艱
“從公平角度,用能量計量肯定是最好的,問題在于這個計量必須要有相對的標準,實際意味著要進一步提高天然氣的整體標準。”劉毅軍說。
他告訴記者,按體積計量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而按能量計量需要在天然氣入網時達到一個基本標準,再用熱量來計算??紤]到資源的多樣性,此舉實現起來有客觀難度,“包括有些地方、企業可能并不愿意這樣,因為這么操作對它不利。有時,他們銷售的天然氣可能達不到標準,就會被擠出整個天然氣網絡。”
不僅如此,建立統一的天然氣能量計量計價體系還涉及到一個設備改造或更換的問題。劉毅軍認為,這個事并非很難實現,但支線到終端的改造費用肯定非常大,因為需要增加投資且相當分散,而干線管道上的測量儀表應該說改造起來并不困難。
“到最末的終端就是居民用氣,需要考慮計量設備怎么改造、費用怎么出,實際推動起來會遇到不同的情況。”劉毅軍認為,最終居民使用的天然氣也可能要用能量來計量,但實現的時間會非常長。
在他看來,能量計量至少應該要延伸到城市門站,也就是到燃氣公司。如果能達到這一步,再往后向零售端延伸時就可由燃氣公司根據情況自己調整,“因為下面的情況確實非常復雜,各地情況特別多。從短期看,要建立統一的天然氣能量計量計價體系還比較困難。”
但這又是下一步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基礎條件。劉毅軍認為,在需要對管網、市場進行整體改革的背景下,能量計量計價體系建設是一個基礎性工作——只有把天然氣轉化成一種標準產品,才能在交易時讓買賣雙方更容易進行比較。
“如果計量方式全國統一了,后續的改革也會受到一些推動。因為現在資源差異還是比較大,市場只有統一,競爭才能相對更充分。”劉毅軍表示,包括像公平開放之類,都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這是整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性工作,需要推動起來,但可能又不會那么迅速,因為涉及到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