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加氫站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氫能產業發展正進入快車道。但記者注意到,由于氫能產業鏈涉及環節眾多,各環節管理部門職責分工尚未明確,雖然近期部分地區陸續出臺了加氫站管理暫行辦法,但更多地區仍在探索相關標準法規與政策體系建設中,加氫站管理明顯跟不上發展的速度。
政策頻出
力推加氫站建設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4月8日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上指出,截至今年4月,我國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總數的40%,加氫站數量居于世界第一。
近期,各地氫能相關規劃政策的頻頻出臺無疑將成為加氫站建設的強力“推進劑”。
如5月16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發布《廣州市加氫站管理暫行辦法》,提出通過資金配套扶持、金融貸款扶持、用地政策支持等手段,推動加氫站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同日東莞市發改局印發《東莞市加氫站“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前全市共建設加氫站29座,到2030年力爭建成54座,幾乎翻番;5月24日,成都市經信局印發《成都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規劃建設(含改建、擴建)40座加氫站,適當加密示范區加氫站布局,初步建成高效便捷的加氫站服務保障體系。此外,近期,蘭州、無錫等市均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的頂層規劃、扶持政策或者管理辦法。
中泰證券分析認為,“雙碳”背景下,各地為促進能源結構轉型,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加氫站作為氫能應用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建設步伐將進一步提速。
規劃許可成掣肘
聯動工作機制待建
與此同時,熱度持續升溫的加氫站建設對各地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國家層面對加氫站的統籌規劃政策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已出臺加氫站管理辦法的地區仍面臨舊站的改進問題,而尚在探索階段的地區從加氫站規劃開始就面臨重重阻礙。
目前,全國多地已將加氫站納入燃氣設施進行管理。這意味著加氫站作為燃氣設施,首先需要符合當地加氫站建設規劃,即要以取得規化許可證作為前置條件,相關部門才會受理報建。
“現階段,對于尚未出臺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或管理辦法未明確的地方而言,獲得加氫站規劃許可的難度較大。”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阮偉民舉例稱,比如,現有加油站要想擴建為油氫綜合站,受“鄰避效應”影響調整土地規劃難度很大;又如,相關單位想在公交場站、物流園區、廠區等區域內增建加氫站,要取得規劃許可也并非易事。
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華中地區銷售總監謝繼偉更是直言,一些尚在探索加氫站建設的地區,由于尚未確定整體的加氫站管理辦法,已建成的加氫站處于停滯狀態的不在少數。“只有加氫站牽頭管理部門對氫能產業發展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才能夠更科學地進行管理規劃,進而推動整個區域氫能產業有序發展。”
謝繼偉同時指出,要在政策層面避免讓“推廣加氫站建設”成為一句空話,就需要各地住建部門、安監部門等相關部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真正形成統一協調“戰線”,共同督促加氫站建設的有序推進。
綜合施策強化管理
加氫站建設要量與質并重
在阮偉民看來,在加氫站日常安全管理方面,也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首先,要避免為了追求低運營成本而疏忽員工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性,以致于增加加氫站的安全運營風險;其次,部分簡易的、撬裝式的加氫站并非嚴格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由此產生的安全隱患亟待引起重視;最后,由于不少地方氫源供應緊張,導致加氫站運營單位常常抱有“拉到籃里就是菜”的心態,忽視確保氫氣質量,從而對燃料電池及氫能產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目前,多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發布了區域性的加氫站政策,隨著產業實踐不斷增多,各地政府、企業以及相關研究院要及時發現問題并積累經驗,不斷完善現行管理方式。”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家港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韓滌非指出,同時希望國家層面針對加氫站的頂層規劃能夠盡快出臺。
此外,在謝繼偉看來,對加氫站的管理也不應只局限于加氫站本身。加氫站建設更多需要結合周邊市場需求進行規劃,以場景帶動加氫站發展。“相關企業也不能僅為了響應政府號召只著眼于加氫站數量的增加,卻忽視市場需求,進而制約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